王映甲
摘 要:随着我国现代化和教育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农村地区的教育水平有所提高,但是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农村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开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由于农村地区的家长大量外出打工,致使不少孩子被迫留在农村就读,“农村留守学生”的出现使得学校与社会以及家庭教育之间存在诸多矛盾,这些矛盾的存在直接制约着班主任管理工作的开展。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班主任管理;现状;对策
在农村教育教学工作开展中,班主任作为学校基层组织的全面负责人,担负着教育和管理的双重任务,但从当前农村班主任的管理工作开展情况来看还不尽如人意,需要广大班主任就其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
一、农村中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班级管理随意化
在当前的农村班主任管理工作开展中,不少班主任仍按照经验主义来落实管理行为,缺乏明确的班级管理目标、任务等。在应试教育背景下,班主任通常会将班级管理与学生的学习成绩挂钩,以成绩为中心进行班级管理。对学生进行差异化管理,即成绩好的学生和成绩差的学生以不同的标准区别对待,使得一部分学生在班级管理中受到不不公平的对待。
2.班级管理内容片面化
(1)重视常规管理,忽视能力培养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学、管理活动的开展都要围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适应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来开展。但是从当前的农村学校班级管理工作开展情况来看,不少班主任忽视了能力培养,他们将注意力过分地集中于班级日常运营的常规管理,诸如,考勤、卫生检查、行为规范等。
(2)注重文化成绩,忽视学习指导
正如上文所提及的,农村中小学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将成绩作为中心,而班级的考试成绩影响着班主任的工作评价。所以,不少班主任在开展管理工作的时候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重点,将学习要求代替学习指导,用管理学习秩序来取代学习习惯培养,无法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只能采取压迫的方法来迫使学生学习。
3.班主任权威绝对化
在师道尊严教学理念的指导下,不少农村中小学班主任严格把控班级管理工作,而学生作为被管制的对象,需要严格遵守班级的规章制度,一旦做出有违规定的行为即会受到班主任的批评、指责甚至是惩罚,学生在班级管理参与中毫无发言权,过分依赖班主任的管理、指导,一切行为都需要班主任来做指示,同时这也使得班主任落入了班级日常事务的繁杂中,没有时间来探究提升管理能力的方法。
4.评价学生主观化
农村中小学班主任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时候常常将学生是否遵守班级规章制度、是否遵守课堂秩序、是否有良好的学习作为评价的依据,这就将学生割裂成两派来对待,忽视了学生个性差异的存在,在同一评价标准下,学生的个性被严重扼杀。
二、改进农村中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的措施
1.转变管理观念
新课改倡导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需要以学生为中心,同样管理工作的开展也需要以学生为中心,将学生纳入到管理工作之中,鼓励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积极地进行自主管理。这就需要班主任转变传统的师道尊严的理念,走下管理的高台,走进学生,与学生打好关系。在管理工作开展中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减弱成绩的“决定性”。在学生入学之初,就建立一份学生档案,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特长等,鼓励他们承担不同的职责,在人尽其才的基础上,使学生有参与班级管理的权利。比如,选择学习成绩优异且学习方法多样的学生担任学习委员,如此在起到良好的带头示范作用的基础上,教给其他学生自己的学习方法,如此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
2.以人为本,人文关怀
在经济发展的浪潮下,不少农村地区的家长都外出打工,造成“农村留守学生”层出不穷,而且中学阶段是叛逆心理占主导地位的时期,在没有家长的关怀下,倘若班主任仍对其严苛管理,只会加重他们的叛逆心理。此时,就需要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开展中给予学生关怀,除了关心他们的学习之外,还要关心他们的生活,在此需要注意,班主任需要关心每一个学生,不分好差,一视同仁地给予关爱。
3.沟通家长,共同管理
虽然农村地区,学生的家长不在身边,但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班主任可以借助网络、微信等信息手段与广大家长建立沟通渠道,将学生最近的学习、生活表现一一反映给家长,使家长了解学生的在校情况,从而对其进行指导。这样在家校联合下,可以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
总之,在农村学校班主任管理工作开展中,班主任需要将学生作为管理的中心,将学生纳入到管理系统中来,鼓励学生进行自我管理,并在生活和学习上給予学生关怀,从学生的发展上进行评价,建立家校联合管理机制,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
参考文献:
[1]苟满川,王秀山.浅谈农村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难点与对策[J].新西部(下旬),2012.
[2]卿思齐.浅析农村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难点及对策[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7.
新课程·教师2017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