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明君
摘 要:近年来,农村寄宿生在生活、学习、心理等方面存在着比较突出的问题,并且已经成为一个社会性问题。他们的心理问题主要包括性格缺陷、心理障碍、人生观的转变及价值观的偏移等。如何对他们的心理失衡问题进行正确的疏导,成了教育中的头等大事。
关键词:农村寄宿生;心理问题;对策
一、农村寄宿生心理上存在的问题
1.认知偏差,内心迷茫
少数孩子认为家庭条件不好,想法偏激。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导致与孩子情感隔膜。他们难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对未来感到茫然。多数孩子进取心不强,纪律涣散,再加上家里无人辅导,学习成绩普遍较差,逐渐逃学、辍学,以致过早地流向了社会。
2.自我封闭,性格孤僻
这些孩子在年幼时便与父母长期分开,缺少父母的关爱,性格内向不懂得分享,遇到一些麻烦事会显得柔弱无助,长久下去变得不愿与人交流,形成孤僻、自卑、封闭的心理。很多孩子由于长期缺少管束致使他们大部分缺乏学习动力,表现为厌学、叛逆自卑;在学校经常违规违纪,迟到早退,逃学打架。又由于自尊心强,容易做出过激行为,有的就干脆放弃。
3.情绪失控,容易冲动
初中孩子在思想、行为和心理的成长发育中比较容易偏离正常轨道,违法违纪行为常有发生。由于缺乏正确引导和自卑心理,心理敏感脆弱,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容易想到武力解决。这样,打架斗殴就成了他们的“家常便饭”。
二、农村寄宿生心理问题的正确疏导策略
1.父母给予孩子正确的家庭关爱,让孩子体会到家庭温暖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良好的家庭氛围、和谐的亲子互动会对孩子的心理发展产生重大的促进作用。家庭是心灵的港湾,幸福完美的家会给孩子安全、完善的心理。在外务工的家长一定要经常回家,不能经常回家的话一定要多通电话或者视频,电脑可能不是每个学校都有,但是电话肯定都会有。
很多长辈在照顾留守孩子的时候,大多只关注孩子吃不吃得饱,穿不穿得暖,其余的就是在忙地里的活。孩子需要的不仅仅是这个,他们还需要你的关心,比如,在学校有没有好朋友,今天玩什么,玩得开不开心等等。精神层面的东西需要留守长辈去好好学习!
多和孩子分享孩子爸妈小时候的故事。爷爷奶奶有别人都替代不了的角色,那就是孩子的爸妈小时候的事情他都知道,在孩子眼里和心里是很希望爸妈能够回来陪伴自己的,也许爸妈在他的眼里就是最尊敬的人,那么有个人来和他分享爸妈小时候的故事,是个很有影响力的事情!
另外还要多注意孩子平时的举动,能坚定地告诉孩子父母会一直陪着他,让他的精神有个寄托。
2.要了解班级孩子的家庭状况
对于农村的学校,教学质量上可以先不谈,但是有关对待孩子的认真态度是一定要做到的!在孩子眼里,老师是神圣的,可以说是远距离的,老师自己能做到的就是贴近孩子的生活,了解他们每个人的情况。
老师应该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胜过孩子的学习情况,主动为孩子排解烦恼和压抑。很多学校一直都在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等,其实素质教育并没有落实到每一所学校。孩子的心理是否健康,是否需要开设心理教室,这个是最需要考虑的,尤其是寄宿孩子比较多的农村学校。关爱来自于行动!希望每一个老师都能够真正去关心孩子的心理活动!
孩子有不正常的行为时要及时通知留守长辈和家长。一旦发现孩子今天没来上课或者是這几天上课不集中,恍恍惚惚的,就要立刻和留守在家的家长沟通孩子的情况,并且将这一情况告知出门在外的家长,这是老师们必须要做到的,很可能因为你的及时会挽救一个孩子失落绝望的心灵!
总之,寄宿生的家长和长辈要尽到自己的责任,孩子是需要关心和关爱的,物质给予并不能给他们带来富足的精神世界!老师要把这些孩子当做自己的孩子一样看待。目前社会寄宿制的体制还不完善,但是总会有完善的一天。在这期间社会上有太多的好心人,爱心妈妈团等献爱心的团队,给孩子带来了温暖!希望社会能够给予寄宿生更多的关爱,能够切实关注到他们的生活!希望他们也能在阳光下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常青,夏绪仁.农村留守儿童人格特征研究[J].心理科学,2008(6).
[2]常青.农村留守儿童人格特征研究:以江西玉山县为例[D].华东师范大学,2007.
[3]徐群.关注留守儿童教育与创建和谐新农村[J].现代农业科技,2007(11):156-157.
[4]方铭琳.留守儿童的关爱教育机制[J].中国农村教育,2007(10).
[5]田景正.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06(10):13-15.
新课程·教师2017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