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必洪
摘 要:当今“互联网+”成为各行各业发展、增效、创新的引擎。如何实现“互联网+”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或德育)的整合,以适应新媒体时代对当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要求,是新一代道德与法治教师所面临的重要课题。结合教学实践,探讨用“互联网+”整合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必要性和策略与实践。
关键词:“互联网+”;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德育;整合
目前中学德育处在“千年未有之变局”:自媒体、多媒体、“互联网+”这些热词,早就悄无声息地涉足教育领域。这是一个众声喧哗、信息泛滥的时代,怎样才能使以“互联网+”为特征和导向的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研究这些问题对于我们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与“互联网+”整合的必要性
1.信息时代学校道德与法治学科教育(德育)面临海量信息资源和多元话语权的挑战。近年来,短信、QQ、微信等社交软件你方唱罢我登场,博客、微博等自媒体也方兴未艾……其纷繁复杂的海量信息资源极大地满足了人们的工作、学习和休憩的需要,同时也混杂着种种不良的“思想垃圾”,如宣扬暴力、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由于初中学生的心智发育尚未成熟,他们追求崇尚个性自由,分辨是非的能力有限,心理自控力差,还有逆反心理,初中学生在这些海量信息的轰炸中最容易迷失思想方向,扭曲了“真善美”的标准。另一方面,新媒体时代的实质是话语权的转变,在这个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新媒体承载了全民的话语权。学校或教师曾经垄断学校德育话语权,但随着新媒体时代的来临,权威性不可避免地面临多元话语权的挑战。
2.信息时代背景下开展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对整合多种德育资源形成合力提出了迫切的要求。新教学环境资源主要包含:网络课堂教学环境资源和网络人际环境教学资源。充分开发网络课堂环境教学资源,就是改变了过去学生→教师单向的课堂学习方式,形成教师←学生→互联网教学资源多维互动创造性的学习方式。网络人际环境教学资源利用是指在教师引导下有效利用网络人际关系作为教学第二资源,进行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式学习,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为学习增效提速,使学生的思维力、想象力、创造力等多得到全面发展。
3.用“互联网+”整合提升课堂教学,为改善教与学的关系并落实核心素养教育提供了抓手。用“互联网+”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优势还表现为,教师能更好地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与合作者。学生从被动学习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的学习主体,多媒体为学生插上主动学习新知的翅膀。用“互联网+”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效率,也改变了教学的目标结构:从传统的重视知识体系讲授转变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在2014年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首次提出“核心素养体系”概念,核心素养的提出,将会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的整合,将在教育方针和教师的教学实践之间搭建了一个桥梁。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与“互联网+”整合的策略与实践
1.科学利用新媒体技术搭建教学交流新平台。杜威认为:道德教育不仅要考虑学生真正的道德思维能力与道德判断水平的发展,更要通过积极的道德活动,通过学校生活的一切媒介、工具和材料来发展道德。新媒体这虚拟的空间里交流便捷高效,可以释放现实生活学习中的压力,这是网络交流对学生的巨大吸引力所在。但是如果学生的沟通渠道只对伙伴们开放,不利于老师了解学生真实的思想情况。为此,可以建立和利用班级微信群、班级QQ群、QQ空间、博客等新媒体手段,拓宽与学生交流、沟通的渠道。孩子们与老师沟通的心情是自觉、自由、宽松、坦诚的,便于老师了解学生的真实思想动态,进而实行有针对性的品德教育。
2.教师要发挥对新媒体时代“多元话语权”的整合力,增强学校德育的主导性。如果教师对于新媒体对青少年发生影响的特点、方式及结果了解不够,采取以“封”与“堵”占主导传统德育工作方式和家长式的训诫和灌输,其效果会事与愿违。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工作要顺势而為提高对“多元话语权”的整合力。当下话语权强调“多”是前提,只有承认和允许不同声音和话语的客观存在,才能奠定学校德育主导性的广泛基础。同时必须发挥对“多元话语”的主导性和整合力,否则德育工作只能变为“众声喧哗”的嘈杂和冲突,导致学生品行的失范和失序。要求教师不仅要积极体验、研究适应新媒体的传播特征和技巧,注意监测、调控学生的思想动态,还要注意话语方式亲和力,注重合理使用一些网络语言,提倡有个性化特色的课堂教学。
3.教师要不断反思总结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教学的诸多误区,做到趋利避害。利用多媒体的课堂教学具有趣味性、直观性,图文并茂、绘声绘色的情境可以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但如果教师只是为了迎合潮流,一味追求教学过程的“奢华”,反而降低了课堂学生学习和思考的效率,片面追求教学展示过程华丽的表象,影响了多媒体教学优势的发挥。又如,有的教师误认为多媒体课的信息量就是要大,才能体现多媒体的优势和效率;还有的教师照搬照抄他人的课件,造成不同主体思路叠加的混乱。这样教师、学生被课件牵着鼻子走,学生学习生吞活剥、囫囵吞枣,又是一种新型“满堂灌”课堂。从某种意义上看知识是可以灌输的,但学生的主动学习思维不能由教师越俎代庖,不科学地选择、设计课件教学,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4.教师要坚持科学的教育理念,构建高效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模式。道德与法治教育本质寓于学生的个体成长过程之中,为青少年健康成长释疑解惑,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注重知行统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可以构建符合学科特点的教学模式:创设情境经验引入—直面矛盾与困惑—道德判断和价值选择—体验道德成长和行为能力的方法指导。
综上所述,用“互联网+”整合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教师要开拓创新,吸收先进的教育理念,拓展德育新平台,构建高效合理的教育模式。这样,在网络环境下,学生的知识面大大拓宽,主动学习、积极探究、敢于创新等核心素养都将会得到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崔丽华,陈海东.新媒体时代学校德育话语权的挑战与应对[J].今日教育,2016(12).
[3]腾大春.美国教育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endprint
新课程·下旬2017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