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高校英语翻译教学模式思考

2018-01-22 10:31卢华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高校教学英语翻译网络环境

卢华

[摘要]现如今,在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发展背景下,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被越来越广泛的普及。英语翻译人才在当代社会也是炙手可热,社会对英语翻译人才的需求量也在逐年增加,这对高校的英语翻译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高校以人才培养作为使命,更有必要对英语翻译的教育加强重视。

[关键词]英语翻译;高校教学;网络环境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7)02-0167-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7.02.078 [本刊网址]http:∥www.hbxb.net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体制的变革,经济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社会对人才数量和质量的需求都在不断加大。尤其是我国对外贸易政策的改革和实施,使得我国专业的翻译人才匮乏,不能满足现阶段不断增长的社会需求。所以各大高校对英语翻译人才的培养也变得重视起来。

一、高校英语翻译教学现状

(一)英语翻译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

调查数据显示,截止到2012年,我国职业翻译4万多人,相关专业的从业人员超过50万人,专业翻译公司达到了3000多家,在我国经济市场上以多种形式从事翻译的人越来越多,但是受过专业训练的高水平翻译人才大约只占从业人员总数的二十分之一,甚至更少。

(二)学生的“汉语式”定式思维

众所周知,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最大的问题就是缺乏语境联系,从而使中国学生无论在哪一个学习阶段都极容易犯一个共同错误——在实际应用英语的过程中,使用所谓的“汉式英语”。当然,导致这种情况的还有一部分教师的原因,教师在英语翻译教学中,只是让学生不停的背单词、背句型、背语法,长此以往,学生不仅不会运用英语语境的思维进行翻译,还会让自己陷入“汉语式”的翻译思维,翻译出来的句子只是用词汇堆砌而成,显得呆板,句子毫无鲜活、美感可言;甚至很多学生不注重英语中时态语态的运用,在英汉翻译过程中会出现逻辑不通的现象。

(三)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

在高校英语翻译教学中,学生的个体差异是一个非常重要同时又容易被忽略的因素,高校学生掌握的英语水平不同,以前的学习环境不同,接收的教育也有所差异,对英语的语感、重视及感兴趣的程度不同,这些因素都直接导致学生有很大的个体差异,给英语翻译的教学带来一定的影响。

二、高校英语翻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英语翻译教学的改革和发展,很多高校在一开始的应试教育基础上改变了教学模式,很多高校的英语翻译教学还是存在很多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改进,首先,对英语翻译教学的重视度不够,其次,高校的教材体系不科学,教材内容理论性和专业性太强,减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教学方案单一,在教学过程中没有体现出英语教学和其他学科教学的区别,实行“灌输式”教学。

(一)对英语翻译的重视度不够

现在的教育对英语的重视程度在逐步加大,很多学生从小开始接触英语,学习英语,然而,在我国长期传统的应试教育背景下,“高分低能”成为了很多大学生的弱点所在。高校盲目重视英语分数,大多数学校以英语四、六级为学生的英语评价标准,更有甚者直接拿学生的四六级成绩和毕业证相联系,使很多学生在压抑的环境和紧张的精神状态中学习英语。

(二)教材体系不科学

我国高校英语教学尽管经历了教育改革,但是教学的教材体系还是不够科学、系统。在高校的英语翻译教学中,其教材还存在以下几方面的缺陷:首先,教材内容的科学性欠缺。很多高校所使用的教材内容大多都是概括性理论和专业性论证,实用性的内容较少;其次,教材内容注重的是英语语句的单句分析,使句子变得孤立没有情境,这很容易导致学生在以后的翻译工作中,翻译的文章不紧凑,结构松散,不能灵活准确的翻译一句话在其语境中的意思,对语境中的句子缺乏较为深入的表述。

(三)教学方法单一

目前我国的英语翻译教学呈现教学方法传统单一的特点,在英语翻译的高校教学中,对情境英语的重视度较低。大多数高校英语翻译的教学方法和其他学科的方法没有区别,都是沿用传统的以老师为主导,学生只是知识的接受者,而且高校对学生英语翻译的实用技能也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仍是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按照背单词、背句型的方法来学习英语翻译,而缺乏实际的锻炼和实际技能的展示。

三、基于网络环境开展高校英语翻译教学的优势

(一)网络环境为英语翻译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互联网的发展丰富了人们的学习和生活,生活中的问题、学习中的困难几乎都可以通过互联网来解决。互联网中有大量的资源可以为英语翻译学习提供便利。老师也可以进行网络教学,通过网络公开课等方式进行英语翻译教学,从而改善传统教学的弊端,让学生可以随时随地的完成英语翻译的学习任务。

(二)网络环境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英语情境

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实现,国与国之间的距离也在逐渐缩短,尤其是一些现代化交流软件的产生,使不同国家的人们互相交流变得方便快捷,利用QQ、E-mail、MSN等软件可以实现人们的无障碍交流,网络的这一用途无疑是给学生提供了真实的英语情境,对学生英语口语的提升有非常大的帮助。

(三)网络环境为英语翻译提供了行的学习方法

近年来,在以往传统的英语教学中,对于英文进行翻译的软件只有英汉词典,然而新技术的出现和发展使这一情况发生了质的变革。有道词典、海词词典等软件的发明有效提高了学生们对于英语翻译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率。运用网络平台,学生只要在软件中输入想要查询的单词,立马就能知道它的词性、词义以及用法,简化了传统翻译的查询步骤,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质量。

(四)網络环境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机会endprint

自高校教育改革之后,课堂教学越来越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现实中也是如此,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网络教学,学生都是学习的主体,老师只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利用互联网进行英语翻译学习,可以让学生根据自身学习情况,选择自己薄弱环节重点学习,并且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模式进行学习,调动学习积极性,真正掌握学习主动权,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四、英语翻译教学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创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多媒体英语交际教学机制

在过去的英语翻译教学中,都是由老师主导教学内容及教学进度,学生一直是处于被动、机械的接受知识。这不仅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达不到英语翻译教学中预想的教学效果。因此,高校要着手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多媒体英语交际教学机制,让学生成为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力量。

(二)深化课程体系

为了培养适合于现代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各大高校必须构建全新的英语翻译教学体系,而且这一体系要贯穿于整个大学的学习阶段。建议在大学一、二年级,以全面掌握英语知识为英语翻译学习的首要目标,同时设置英语翻译选修课,如翻译实践、英美名著鉴赏以及跨文化交际等选修课,可以让大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学习英语的方式及途径;大三可以介绍学生到相应的单位进行实习,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真正了解企业所需要的人才类型,从而有针对性的提升自己的英语翻译水平,在拉近校企关系的同时对学校的教育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在翻译教学中,还可以给学生推荐英语论坛以及一些学习网站,或者老师可以建立自己的网站,让每一位学生通过自己的账号去完成教师在里边发布的学习任务,并在讨论组进行讨论。

(三)转变教学方式

要想提高英语翻译的教学效率,教师必须在现有的教学方式上结合互联网的发展以及现有的教学理论而做出转变。例如源于西方国家的教育理论——情景认知理论,其主要是指学习者对知识的掌握熟练程度,与其生活学习的情境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教师结合情境认知理论与网络技术背景可生成几种不同的教学方案:首先,认知式教学。就像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在老师的计划与引导下学习的,在老师的指导下领悟到各项知识技能,完成对知识的掌握;其次,抛锚式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认知水平以及学习能力,设定好一个情境,在这个情境里,老师选择一个问题,学生根据自己对问题的理解,进行自主解决;最后,交互式教学。交互式教学是一种极其注重学生在学习中的地位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形式上体现在“教”与“学”相互融合,相辅相成,从而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与参与性,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英语翻译的学习效率。

(四)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很多时候在学生进行英语翻译时,所犯的错误并不是由于句中某一单词翻译错误所致,而是由于文化的差异造成的语言差异所导致的。例如,“the last straw”,很多学生会出现望文生义的情况,他们往往会翻译成“最后的稻草”。在传统汉语文化中,“救命稻草”其实就是“最后的稻草”的引申义。然而,“the last straw”的起源是“the straw that breaks the camels back”,意思就是“駱驼背上最后一根稻草”,翻译成汉语就是,人类不能承受之事。

结语

基于互联网环境下的高校英语翻译教学在实验中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高校要努力做到以学生为本,积极深化教学体系、转变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以及提高教师的英语网络能力,使网络环境为大学生对英语翻译的学习产生积极影响,为中国社会培养更多的英语翻译方面的人才,促进我国与世界的交流,为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endprint

猜你喜欢
高校教学英语翻译网络环境
翻译转换理论指导下的石油英语翻译
中国谚语VS英语翻译
评《科技英语翻译》(书评)
关于未来“会诊化”高校教学模式构建
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道德与法治教育浅析
网络环境下的商务英语课程资源库的建设研究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
高中英语翻译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