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汶廷
摘 要:隨着社会不断的发展进步,我国也已经步入了现代化的领域当中,更多的人们重视起创新人才的重要地位,而有效的培养创新型人才,也是作为我国目前教育事业当中,重要的目标之一,而中学教育阶段对创新性人才培养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立足于中学教育阶段下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展开深入的分析。
关键词:中学教育阶段 创新人才培养 实践探索
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发展,国家也逐渐的需求大量的创新能力,所以致使于创新人才的地位日益趋升,创新也逐渐成为了现代化社会当中的一种精神。所以,也在很大程度上为各个学校提高了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要求,而中学被作为担负起培养创新人才的基础众人,只有真正的加强学校的特色化建设,真正避免了“千校一面”,才能在最大限度上帮助中学生在未来成长的道路上一直处于持续健康。
一、中学教育阶段创新人才培育的机遇和挑战分析概述
培养创新人才,一直是我国教育领域发展过程当中,一项艰深命题,而这个命题也是需要整个教育界来共同进行攻破的。此外,培养创新人才,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不单单只是通过高等教育才能培养出创新性人才,而是应当在各个教育阶段的教育当中,都注入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理念,对于中学教育阶段来说,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如何对自己的创新能力进行准确的定位,如何在整个中学教育实践过程当中,充分的注入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理念,这些都是目前需要各个中学深思考虑的实际问题。在“分数至上”思维理念的今日来看,培养创新人才的提出与执行,在很大程度上为我国的中学教育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会。而为了能够更好的加强创新人才的培养力度,就需要做好面对各种困难挑战的觉悟。
二、中学教育阶段创新人才培养的应然与实然分析概述
对与整个中学教育的阶段来说,培养创新人才的主要价值,是应当紧扣于基础教育的,而中学阶段的教育,不单只是培养一批尖子生,而是需要更多的去关注于学生的能力,所以,我国的基础教育阶段,主要是为培养创新人才建立起一个立足点,而中学教育极端才是能够帮助创新人才能以在群体当中脱颖而出的关键所在。而中学生创新素养培训的主要目标,就是为了能够有效的促进中学生形成健康持续发展的能力,而基础教育中的基础性,主要是以学生的发展为主要的切入点,从而使每个学生自身具备了一定的素质水平,所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一定要从基础教育中的基础性来抓起,使学生具备一定的素质水平以后,为其进行培养方向。
三、中学教育阶段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分析概述
(一)完善更新原有的教员观点与制度
根据现阶段的我国中学教育理念上,很大一部分仍然是处于传统的观点与模式上,而这种模式又太够强调格式化,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对培养人才所需要的多样与自主性,而为了能够更好的适应现代化社会的发展需求,中学阶段的教育也应当及时的进行更新与完善,以此在最大限度上促进中学生的全面发展进程,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而这也就意味着,学校在办学的理念上,更应当充分的融入培养创新人才的理念。
(二)以“春笋计划”为主要的承载体,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通过近几年来显示,我国逐渐的重视起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性,并根据相关条例明确的显示出:“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能够主动的进行发展,从而尊重学生的发展规律,保证为每个学生都能提供一个良好合适的教育素养。”
根据相关资料显示,我国在2009年末,将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改变成我国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中的“春笋计划”的主要教育基地,这也就意味着,能够有更好的教育平台,培养出更多的创新型人才。着立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帮其拓宽知识范围,以及其具有独特的思维角度,在最大限度上激发学生对于事物的敏感性,从而在最大限度上激发每个学生对于创新、创造的思维意识,也为学生在今后的创新发展道路上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结语
随着整个社会逐渐的发展进步,对于我国创新人才的需求也是逐渐的增加,而我国的中学教育也逐渐的培养学生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改变时期,这样不仅能够很好的指引学生有了良好的学习方向,还从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实际情况来分析,在中学教育阶段当中的各个细节上,都逐渐的融入培养创新人才的理念意识,并在最大程度上提升自身的教学管理水平,从而帮助学生增强自身对于创新的意识、思维以及能力,也在最大程度上为学生即将即将进入高等教育阶段上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保障。
参考文献
[1]余甘霖.医药卫生高等职业教育办学理念与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以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人才培养实践为例[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0,11:126-127.
[2]金一平,吴婧姗,陈劲.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探索和成功实践——以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强化班为例[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03:132-136+180.
[3]王仕龙,王海峰.有利于科技创新人才成长的研究生培养机制的实践探索——以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培养创新机制为例[J].高等农业教育,2015,07:89-92.
[4]朱路平,邴乃慈,汪玲玲,朱志刚,王利军,于伟,解丽丽,谢华清.应用型本科院校材料化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报,2016,01:70-74.
[5]王应密,程梦云,温馨,王璐,陈琦,张佳妮.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培养创新人才——华南理工大学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J].中国高校科技,2013,04:13-1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