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 娟 赵海侠
关键字:企业会计准则;事业单位会计准则;收入;费用;支出
尽管企业会计与事业单位会计都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制定,但是它们在会计主体、会计要素、核算原则、账户设置以及账务处理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企事业单位对收入与支出的会计核算相应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企业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它包括销售商品收入、提供劳务收入和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
而事业单位收入是事业单位开展业务活动及其他活动依法取得的非偿还性资金。事业单位收入来源渠道比企业广泛,包括补助收入、事业收入、经营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以及其他收入。企业的大部分收入来自于经营活动,而事业单位的大部分收入来自于非经营活动。为了严格管理事业单位收入,事业单位所有收入全部纳入单位预算、统一核算、统一管理。
费用是企业会计的六大要素之一,它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支出在企业会计中不作为会计要素,它泛指企业的一切开支及耗费。可分为资本性支出、收益性支出、营业外支出和利润分配性支出四大类。支出中与取得营业收入有关的部分表现或转化为费用,费用强调与收入的配比,不以取得收入为目的的支出不能作为费用。
事业单位支出是事业单位为开展业务活动和其他活动所发生的各项资金耗费和损失。支出与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合称为事业单位会计五大要素。与事业单位收入相对应,它的用途多样化且全部纳入事业单位预算。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企业会计对收入和费用的核算采用权责发生制。事业单位收入和支出的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部分业务或者事项采用权责发生制。采用收付实现制核算的,应当在收入、费用和支出的实际发生时对其予以确认,并按照实际发生额进行计量;采用收付实现制核算的,应当在实际收到或支付时予以确认,并按照实际收到或支付金额进行计量。
企业会计中收入类科目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收入”科目核算企业为完成其经营目标所从事的经常性活动实现的收入,“其他业务收入”科目核算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以外的所有通过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流入。
事业单位收入来源具有多渠道性,收入类会计科目与企业相比较多。它不仅包括来源于财政的拨款、上级主管部门的补助形成的财政补助支出和上级补助收入,也有事业单位组织各项业务活动取得的经营收入,还有附属单位上缴的附属单位上缴收入以及其他收入。
费用类会计科目包括“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等。“主营业务成本”科目用于核算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或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而发生的实际成本,“其他业务成本”科目核算企业确认的除主营业务活动以外的其他经营活动所发生的支出,包括销售材料的成本、出租固定资产的折旧额、出租无形资产的摊销额、出租包装物的成本或摊销额等。
支出类会计科目包括因开展业务活动形成的事业支出和经营支出,因上缴上级和对附属单位补助形成的上缴上级支出和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以及因缴纳税费、支付借款利息、捐赠、发生资产处理损失等形成的其他支出。
1.收入的确认。企业收入的确认以销售商品为例,企业在符合销售商品收入的确认条件时确认收入,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根据实际价款贷记“主营业务收入”科目,同时根据取得的增值税销项税额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科目。
事业单位收入的确认以财政直接支付方式为例,事业单位应在收到财政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账户银行转来的财政直接支付入账通知书时确认财政补助收入,借记“事业支出”科目,贷记“财政补助收入——基本支出”科目。
事业单位在财政直接支付和财政授权支付方式下确认收入,不会直接收到现金或银行存款,而是直接借记支出类科目或通过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进行核算。事业单位进行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和事业收入的核算时不会涉及到税费的核算。
2.收入的退回。企业因产品质量问题发生销货的退回,需要冲减已经确认的收入并转回增值税额,借记“主营业务收入”科目、“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事业单位在年度终了进行对账时,确认的财政直接支付预算指标数大于实际支出数的差额,不进行实际的退回,留作下一年使用,借记“财政应返还额度”科目,贷记“财政补助收入——基本支出”科目。在财政授权支付方式下事业单位确认财政授权指标数大于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的下达数,借记“财政应返还额度”科目,贷记“财政补助收入”科目。
3.收入的结转。企业收入结转的方法有账结法和表结法,账结法在每月月末将所有损益类科目的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表结法在各月月末不结转本年利润,只有在年末才将所有的损益类科目的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转时,借记所有收入类科目,贷记“本年利润”科目。
事业单位的财政补助收入和上级补助收入只在年末进行收入的结转,在年末采用权责发生制。事业单位没有利润会计要素。期末,事业单位结转财政补助收入,借记“财政补助收入”科目,贷记“财政补助结转”科目。结转上级补助收入,借记“上级补助收入”科目,专项资金收入贷记“非财政补助结转”科目,非专项资金收入贷记“事业结余”科目。事业收入、经营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和其他收入与企业收入核算原则相似。
企业费用类会计科目的核算以销售商品为例,企业销售商品在确认收入的同时进行成本的结转,借记“主营业务成本”科目,贷记“库存商品”科目。期末,借记“本年利润”科目,贷记所有费用类科目,期末结转的方法与收入的期末结转相同。
事业单位支出类会计科目的核算以事业支出为例,当事业单位发生日常支出业务时,借记“事业支出”科目,贷记“应付职工薪酬”科目、“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存货”等科目。期末结转时,属于财政补助支出的借记“财政补助结转”科目,属于非财政专项资金支出的借记“非财政补助结转”科目,其他资金支出部分借记“事业结余”科目,均贷记“事业支出”科目。事业支出与事业收入相同只有在年末结转使用权责发生制。
事业单位支出类科目没有“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所以这些科目核算的内容全部计入“其他支出”科目。“其他支出”科目核算的内容广泛,包括利息支出、捐赠支出、现金盘亏损失、资产处置损失、捐赠支出、非流动资产发生的税费支出等。例如,事业单位的银行借款到期,存款本金借记“短期借款”科目,利息费用借记“其他支出——利息支出”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企事业单位会计主体的性质不同、会计核算的基础不同,必然导致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和非盈利性的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存在较大差异。但是,无论是企业会计还是事业单位会计,都要严格按照各自的准则对收入和费用支出谨慎地进行核算,确保会计核算的准确性,保证各自会计主体的正常平稳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