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玉萍
摘要: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通俗化、具体化、生活化,使之更好地为人民大众所理解、所接受、所运用。在社会高度发展的今天,宣传马克思主义精神,实现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系统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视域下弘扬马克思主义精神的重要性。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精神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22-0205-02
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马克思主义精神
马克思主义精神是马克思主义原理在中国的具体应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弘扬马克思主义精神的结晶。马克思主义精神是马克思主义原理在中国具体应用的过程中,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社会历史条件下,不断完善和不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的应用,包括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道路的纵向角度的选择,也包括横向角度的选择。具体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原理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应用之间的关系,也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科学精神的作用。
首先,马克思主义精神能够激励广大人民群众奋勇前进,为人民群众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这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提高国民素质教育水平的关键一环。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国民素质逐步提高,但我们必须承认现阶段我国国民还普遍缺乏理性精神,特别是在转型期,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广大人民群众的思维出现了偏差,这对于国家的发展、个人价值的实现来说都非常不利。在这一时代背景下,马克思主义精神在培养国民思想品格方面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如果广大人民群众能够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崇尚马克思主义精神并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先进方法来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改善生活的质量,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推动我国各项事业的发展。
其次,马克思主义精神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必不可少的精神力量之一,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的需要。综合国力是一个主权国家所拥有的包括物质力量和精神文化力量在内的全部实力及国际影响力。近年来,国际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日益凸顯,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文化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我国作为拥有数千年文明历史的古国,更应该不断丰富文化资源,以马克思主义精神为指导,通过大力发展文化生产力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使我国文化走向世界。
最后,马克思主义精神是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动力。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问题就是客观规律和人的主观能动性之间的关系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事物的发展是具有规律的,规律是事物发展中本质的联系,它的特点包括客观性和普遍性等。人们可以通过认识规律,进而利用规律,通过改变规律发生的条件来促进人类的发展,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主观能动性。现如今,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具有巨大潜力的朝阳产业,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的经济增长。因此,我们应当充分了解文化产业的发展规律,并利用这一规律不断积累和增加文化产业价值,发展文化产业,这是我国经济增长的必然趋势。只有充分利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发扬马克思主义精神,才能够实现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才能够缩小我国与发达国家在文化产业之间存在的差距。
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视域下的“马克思主义精神”研究
(一)坚持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和实践精神
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中国共产党人在不断发展过程中总结的经验,也是新时期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我们创新实践的理论依据。坚持与时俱进,就是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丰富马克思主义,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和基本观点来指导实践,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当今社会,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具体来说应该做到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在具体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以及基本方法,要全面深刻地领会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精神,并将这种精神与社会实践结合在一起。另一方面,人类自诞生之日起,无论从理论发展的角度来看,还是从人类自身发展的角度来看,都处在不断变化和发展的过程当中,因此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精神,才能够顺应自然和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才能够实现创新。顺应社会发展的趋势,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基础,也是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前提条件。作为共产党员,马克思主义者,我们更应当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创造性地做好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每一历史阶段的具体工作。在当今社会我们只有不断深入地了解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并秉承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实践精神,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能力的建设,不断探究社会和人类发展的规律,才能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重要的、强大的理论指导。
(二)坚持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马克思主义的公平精神
即使经过了数千年的思考与追求,公平这一思想仍然是人类追求的命题之一。而公平这一思想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一定的时代与教育意义。马克思通过深入的研究与经验的总结,对公平这一含义有着深刻的见解与表达。在马克思看来,公平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具体体现在两方面内容上:一方面,公平本身就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与生产力的发展存在密切的联系。在生产力水平极度低下的原始社会,由于生产资料较少,在大自然面前个人的能力显得微不足道,在这种情况下,只有通过集体的劳动才能够实现自身的延续与发展,这也就决定了在当时的人类群体当中没有公平这一观念,有利于整个氏族的发展成为人们衡量事物的标准之一。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与文明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在与大自然抗争的过程中逐步掌握了自然演变的规律,也不断加深了对大自然的认识。伴随着生产工具的不断更新,生产资料有了剩余,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公平观念的产生。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公平有着不同的内涵,人们的观念也存在着较大差距。但是公平的发展也具有自身独有的特点,笔者通过长期的研究与实践认为从古至今,公平这一概念只是统治阶级内部的公平,无论是原始社会还是奴隶社会,抑或资本主义社会,伴随着生产力的飞速发展,进而崛起的统治阶级的内部才会讨论公平这一概念。我国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广大人民群众是国家的主人,因此在我国实现公平就是在人民群众中实现公平。马克思主义的公平精神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必须遵循马克思主义的公平精神,具体来说应当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应当正确对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由于受历史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对于公平的理解一直存在一定的认识偏差。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使得现有的社会资源在配置方面以及流向方面受到了诸多因素的影响,进而产生贫富差距,但笔者认为这种贫富差距的存在是正常的。对于这种贫富差距的存在,我们应当以客观的心态对待,并通过采取有效措施来减少这种贫富差距。但我们也应当意识到社会的发展也面临着诸多问题,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而且将长期处于发展阶段,在这一时期,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我们必须正确看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看待自身与他人之间的关系,正确理解公平,不要因为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而否定公平。其次,公平问题的产生最直接最根本的原因在于生产力发展的局限性。也就是说,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局限性导致了社会财富的有限供给,进而社会成员在获得财富时存在着差距,产生了公平这一观念。公平这一观念并不是近代才产生的,它是历史的产物,并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升而不断发生改变。笔者认为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发展,人们满足自身需求能力的不断提升,社会资源的供给也会更多且更加普及,进而公平的观念也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三)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马克思主义的自由精神
事物发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曲折前进的过程。我们对于马克思主义的自由精神的认识程度也从过去的模糊逐步向越来越清晰的方向发展。从本质上来说,马克思对自由的理解就是在不断追求与理解自由的过程中形成的。早期为了深刻理解自由这一含义,马克思充分借鉴了黑格尔的视角去理解世界,随后又借助费尔巴哈的理论实现了对黑格尔思想束缚的摆脱,这都充分体现了人向自由的前进。自由的产生并不在于摆脱自然规律,而是建立在我们充分认识规律的基础上。规律是多种多样的,自然界有自然发展的规律,人本身的肉体存在也有其存在的规律,从本质上来说这些规律都是一樣的。因此,意志自由只有借鉴于对事物的认识来作出决定的能力,这样人们的判断才会越来越自由,判断内容所具有的必然性也会进一步提升。一方面,自由的获得应当建立在我们深刻地、全方位地把握现实的基础上,也建立在对必然的理解基础上。人们获得自由的多少,以及对事物规律层次掌握的程度,就充分体现了人们对现实的把握程度。与人类相比,自然的存在时期较长,这也就决定了我们必须在掌握自然与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来实现自身自由。另一方面,我们要打破自由观念对我们的束缚。完美并不是没有缺陷的,笔者认为完美恰恰是一种缺陷。万物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是相生相克的,每一个事物在众多事物当中都会找到与自己相克的另一面,也就是说都能够找到自己的对立面。从这一点来看,抹杀了束缚而存在的自由,最终也将会消失。因此,我们在面对具体问题时应当以具体分析时刻与客观现实为前提条件,只有这样才能够找到方法,才能够实现自身的自由。
参考文献:
[1]高小燕,吴跃龙.延安时期党报视域下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J].新闻研究导刊,2018,9(17):90+156.
[2]刘国武.从传播学角度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评《传播视域下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J].高教探索,2018(8):137.
[3]郑洁,肖鹏.网络传播视域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四维路径[J].桂海论丛,2018,34(4):24-28+2.
[4]赵丽影. 新媒体视域下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模式与效应研究[D].西南大学,2017.
[5]曹紫建,周楚惠.文化哲学视域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探微[J].大连干部学刊,2017,33(8):25-29.
责任编辑:于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