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小仁
摘要:数学是一门具有高度抽象性和严密逻辑性的科学。它是人们参加社会生活、从事生产劳动、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工具。通过数学可使学生受到必要的数学教育,掌握一定的数学知识和技能,特别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对于提高全民族的数学素养,培养跨世纪的建设人才,迎接新技术发展的到来都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数学教学;创造思维
21世纪是一个知识创新的新世纪,新世纪正在呼唤大批高素质创造型人才的出现.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创新教育已經成为数学教学的重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也逐渐得到重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在教学活动中要求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那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呢?就此问题浅谈一下自己的认识.
一.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竞争合作的班风,营造创造性思维的环境
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建立和谐、平等、相互理解和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不仅有利于情感的交流,而且能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现代先进的教育理念更是要求教师应尽可能的以朋友的角色出现在学生面前,宽容的对待每一个学生,使他们敢于思考并勤于思考,为学生的潜能的充分开发营造适当的环境,使其思想迸射出灵感的火花.在对新课程实践的几年里,我更深刻的感受到课堂上师生应该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共同体,教学过程应该是师生共同开发、丰富课程的过程,师生双方相互理解、互相补充.在互动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和理念,同时应做到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民主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作学习的主人,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可以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只有这样才能使一株株蕴含创新精神的幼苗长成参天大树,创新精神才会得到发扬.
二.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是培养创造思维能力的前提
心理学研究表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可导致学生学习过程中大脑皮层的细胞高度兴奋,它可以让学生自觉抑制各种形式产生的疲劳,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学习探究中去,为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创设条件,可以说:兴趣是学生学习数学的直接动力,是孕育创造性思维的温床.培养学生的兴趣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途径也很多.教学中,教师主要是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来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在学习直角三角形时,我曾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何不放倒学校内的旗杆,测出旗杆的高度。下面引用一段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师:“如何不放倒校内的旗杆,测出旗杆的高度?”生:“利用太阳光照射,实物/实物影长=k,据比例知识用一米尺即可知道。”师:“可惜今天阴天,咋办?”学生往窗外看(笑),开始议论如何解决。在学生兴趣正浓,急于想知道解决的办法时,我适时的导出了新课。像这样设置悬念的办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掀起一节课学习的高潮打下基础,使学生思维逐渐灵活,寓教于乐可自然充分体现,能力培养无形融在其中。
三.鼓励学生对问题勇于并敢于提出质疑,培养思维的创新性
宋代教育家张载说“读书先要疑”,“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则诱发探索,从而发现真理,科学发明与创造也正是从质疑开始的。因此,创造性思维首先要“疑”,没有“疑”就根本谈不上“创造”。不走出第一步,哪来第二步?!然而,“疑”的天敌是常规、经验、常识、理智、习惯、理论、正确、成功……总之,过去的一切,都可能是“疑”的障碍。因此,鼓励学生打破常规,是迈出“质疑”的举步艰难的第一步。 第一步该怎么走?“创造”的步子该怎么迈?教师应该运用深度的语言,激励学生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从独特的角度提出疑问,鼓励学生提出批判性质疑.批判性质疑是创造性思维的集中体现,科学的发明和创造正是通过批判性质疑开始的,让学生敢于对教材上的内容提出质疑,敢于对教师的讲解提出质疑,敢于对答案提出质疑,敢于对同学的观点提出质疑,能够打破常规,并且敢于实践和验证,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是具有创造意识的学生必备到素质.鼓励学生要有好奇心.责任心.进取心.不迷信(书本老师)不从重(对答案)不定势(思维).敢于质疑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主要途径。教师要正确的分析对待学生的看似不合常理的奇谈怪论、标新立异,以扶植他们的创新精神.
四.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想象和猜想
观察是信息输入的通道,是思维探索的大门.敏锐的观察力是创造性思维的起步器,可以说,没有观察就没有发现,更没有创造.那么学生的观察力如何培养呢?首先,在观察之前,要给学生提出明确的目标、任务和要求,其次,要在观察中及时的辅导.指导学生根据观察的对象不同有顺序地进行观察,要指导学生选择适当的观察方法,要指导学生及时地对观察的结果进行分析和处理.最后,努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如在学函数时,可以让学生寻找现实生活中的函数关系,并尝试用它解决一个小问题,刚开始学生可能会想,函数在书上,生活中哪有函数呀?教师可以举简单的例子:坐在汽车里你能看到5个函数,可以观察仪表.温度计是一个,气压表是一个,油量表是一个,速度表是一个,转速表是一个,每个表就是一个函数,谁的函数,是运行时刻的函数,学生受到启发,很快找到很多的函数,比方说自己家里用的煤气量和烧水时间、和开关旋转角度的关系;一个具体的手机充电时间与使用时间的关系;一个具体的冰箱设置的内室温度和耗电量之间的关系等,也有学生找出的不是函数的关系,如看电视时间和视力、和学习成绩;身高和体重;收入和消费等,这些问题就成为课堂讨论的素材,而创新的素材往往来源于现实生活.有了观察,随之就应该产生想象.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只要我们在重视基础知识教学的基础上,继续转变教学思想,切实改进教学方法,在揭示数学思维过程及知识结构在创造性思维中所占的地位、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数学美感的强化等诸多方面加大力度,就一定会对学生的数学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许秀华.<<中学数学教育>> 2005,4 新课改中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2]<<素质教育在美国>> 2007 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