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珂
摘要:问题导学法描述了初中数学教材中大量的教学思想和解题方法,在数学和其它学科之间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有利于在学好数学的基础上将数学思想结合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引起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热情。但问题导学法对抽象思维能力的学习要求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跳跃,学生的数学抽象思维对其不能快速、有效的学习、利用,进而解决问题。
关键词:初中数学;问题导学法
一、问题导学法的积极意义
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解题思想中被广泛应用,在数学解题的许多问题上,问题导学法是一种对问题对象设置情景,引导学生深入研究、科学分析的重要思想。在初中数学学习中对学生学习相关问题具有积极意义,有助于学生归纳整理不确定因素,简化解题思路,得出最优答案,促进学生逻辑思维更加严谨,分析数学问题的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一)有利于系统研究问题对象
初中数学问题涵盖的知识点多,具有科学性、研究性、逻辑性等特点,学生在解决数学相关问题时要适用不同的标准去解决不同的问题对象,所带入的公式也不同。容易造成学生学习数学吃力、不易理解问题内涵。教师在问题进行引导的时候,学生没有对问题做到层次分明、避免缺失、主体明确的理解要求。因此,实用问题导学法有助于积极解决数学问题复杂主体间的关系,将实际讨论情况弄清楚。其次,对所研究问题进行合理有序的安排,避免重复分类处理主体,做到主次分明。甚至于,在逐一分析各种问题因素时,在解题过程中学生可以自主归纳总结各种情况,得出正确结果,避免出错。
(二)有助于学生归纳问题属性
例如,在常见初中数学题中的球体、三角体结合求体积的问题中,常常将两类分析主体融合让学生进行处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容易发生问题导向偏移,进而出现差错。如:将一个已知面积的球体置于三角体内侧,其体积的一半超出放置在三角体外,将二者放置在一个桌面上静置,试问三角体的体积是多少?可发现在此类问题中,学生需要研究的对象复雜,由于研究的对象比较多,导致学生在发现问题信息时不容易把握,找准对象。因此,在处理问题时适用问题导学法,将问题系统归纳,分析对象属性。由此可见,在常见初中数学题中,出题者着重考察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设计的问题中间穿插了精心设计的多重考察对象,包含了多变的分析对象,导致学生在分析结果复杂多变的时候,问题导学法思想的积极运用有助于学生在实际解决问题时对数学问题进行检验和分析,可以对相关对象复杂的属性直观的、灵活的借用公式和数字,理论结合实际,分析讨论得出所求对象的确定的结果,使学生在学习初中数学时促进解题能力的提升。
(三)提高学习数学公式的实际应用能力
在常见的初中数学解题过程中,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经常导致“学习一类,只会一题的”尴尬局面,在数学环境中,无法灵活应用数学公式的转换,死板的套用公式解决相关问题,继而导致数学学习吃力、困难的现象。因此,面对常见的数学分析题,就需要师生间灵活套用问题导学法,将习题拓展变化,能够将公式正确的延伸借鉴在各种相似题型中,促使数学学习的不断进步。比如,在初中数学解题中,问题导学法配合几何图像是一种十分有效的解题方法,它具有助理思路的优点。在初中几何的诸多题目中,部分题极具抽象性,让学生理解困难,而教师通过导学设置情景融入图像,可以将抽象的数据问题形象的展示出。借用解决几何物体中复杂情况下学生经常手足无措,不知如何下手的情况,通过教师引导建立物体分析模型,比较立体、平面二者之间的相似和不同,比较容易的使学生代入公式解决问题。因此,问题导学法有利于将的各种变化对象以及属性,让学生在进行分析物体时遵循了层次性原则,有助于将问题与公式在实践中充分结合,促进学生加深理解。
二、问题导学法需要更加重视的方面
数学教师在初中教学中将问题导学法融入平时课堂,其无疑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数学,吃透知识。其导学的目的——是学生在教师设置问题引导情景汇入问题的过程,是有效的对学生进行开拓思维的一种方法。在问题导学的引导过程中,引导的主要目的是遇到如何解决不会的问题时学生该如何做到。但在通常情况下,学生理解问题花费的时间比较长,教师在引导设置情景的时间自然就缩短了,导致解决问题的时候,花费的时间远远不足以满足学生解决问题的需要。这明显可以看出问题导学法需要合理安排课堂时间,设置情景、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进而解决不明白的问题。
在初中实际教学中,很容易发现学生在上课的时候确实也是认真的分析了教师所要表达的意思,于是针对这一道题学生很容易在教师的带领下听的很明白,但实际上,具体的数学内涵并没有完全掌握,准确的说学生不会联系题目、内容之间的关系,所以一旦老师稍微改变一下出题思路,学生就不会做题了,最终导致学习数学并不理想。而思维敏捷的学生,他们听课的重点却是思想方法贯穿于抽象数学原理与教师引导的二者联系之中,遇到不明白的问题,首先思考怎么分析问题,然后怎样将解题方法与题目二者相结合,最后才思考应该怎么解答,对此吸收理解的很透彻。因此,下次如果再遇到类似的问题,学生就会知道该怎么去解决,成绩自然就比较不错了。通过以上分析,优秀的学生我们不难看出,在学习中强调的是问题的分析和教师引导的理解。所以,问题导学法的方法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抽象思维,作为初中数学教学中常见的一种数学引导方法,它的作用对学生学习数学能帮助其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
三、总论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充分的肯定了问题导学法教学的积极性,教师发挥其引导作用,强调了学生需要注意在数学教材内的科学价值内容。也有助于初中数学课程完美的适应当下素质教育的要求,帮助学生不断地深入学习。为此,初中数学应当提倡体现问题导学法的教学价值,在教学中提出对学生正确的学习要求,有利于改善教材中关于数学内容的选择与编排的不完善之处,将平日里知识性太难,不足以引发学生特别是差生兴趣的内容进行改变,使学生容易看懂,利于理解,以便于学生科学学习数学的内容。可见,坚持问题导学法的现实意义与教育意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完全符合素质教育对学生理解数学的必学内容,促使学生开发创意,利于将课本材料与知识进行必要联系,使教师在教学中易于把握和处理。
参考文献:
[1]朱琴.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1(2):203-204.
[2]蒋宏.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3,(28):116.
[3]谢娟.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5,(39):6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