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下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研究

2018-01-20 05:52张茜琳
辽宁高职学报 2017年11期
关键词:创新能力高职能力

张茜琳

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及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中提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目标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推动高等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在2015年12月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期评估职业教育专题评估报告》中显示,2014年高职院校在校生首次突破1000万人,当年的招生人数占全国高等教育招生人数的46.9%。[1]在这些数字背后却出现了就业难、用工荒的现象,这些现象是高职人才培养与社会劳动力市场需求不匹配、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之间存在脱节的有力证明,即高职教育存在着结构性矛盾,因此,高职教育的改革急需从需求侧转向供给侧。

在高职教育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提升供给质量是核心。既要做好创新高职教育理念,出台相关制度政策,完善教育体系等宏观层面的工作,更要做好专业建设、课程设计、双师队伍打造、人才培养路径拓展等微观层面的工作。要想真正提升高职教育的供给质量,必须首先提升其受教育群体综合素质和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是关键,即要重视学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高职院校应将提升毕业生就业能力为目标,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为社会经济的振兴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一、创新创业能力内涵

(一)“创新创业”相关概念

1.什么是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指每个正常人或群体在支持的环境下运用已知的信息,发现新问题,并针对问题寻求答案,以及产生出某种新颖而独特、有社会价值或个人价值的物质或精神产品的能力。也可以通俗地解释为发现和解决新问题,提出新设想、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能敏锐地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第二,能够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案;第三,能够准确评审和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案。《创造学》中指出,创新能力是人人皆有的一种潜在的自然属性,即人人都有创造力,人人都具有可开发的创造潜能。人们的创新能力可以通过科学的教育和训练而不断被激发出来,转化为显性的创造能力,并不断得到提高。

2.创新能力的构成要素

针对创新能力的构成要素,中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出发对其进行了相关研究。我国学者根据创新能力与智力的密切关系,提出了创新能力要素构成图,如图1所示。在创新能力构成图中,将创新能力划分为知识、智能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三个方面。

图1 创新要素能力构成图

庄青强教授提出了创新能力的表达公式:创新能力=K×创造性×知识量2。公式中的K为一个常量,在公式中可视为个体的潜在创新能力;公式中的创造性,主要包括创造者的创造性人格、创造性思维及其所掌握的创新方法的总和。因此,该公式又可表示为:创新能力=K×(创造性人格+创造性思维+创新方法)×知识量2。美国创造心理学家格林将创新能力划分为毅力、记忆力、自学能力等十大要素。

笔者认为,在创新能力构成要素中,知识能力是基础,知识的储备直接制约着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创新能力层次的高低;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创新能力的实质和核心,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对学生的思维习惯进行持续性的培养。创新能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实践能力的高低,所以,实践性的教育才是创新能力培养的最佳课堂,不断强化创新实践非常有必要。

3.创业教育的内涵

“创新创业教育”概念最初来源于国外。“创业教育”的内涵在早期被界定为:培养学生从事商业活动的综合能力的教育,使学生从单纯的谋职者变成职业岗位的创造者。[2]后来,创业教育被引入中国,在此拓展了创业教育的内涵,将创业行为由经济延伸至政治、思想乃至文化等多领域,融入创新要素后,在理念和内容上对创新、创业教育进行了巨大的超越。今天,我们谈到创新创业教育时,将其内涵界定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3]围绕这一内涵,各高校都在不断改革教育观念、创新教育模式、更新教育内容、优化教学方法,将人才培养和经济社会发展紧密衔接,强调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二)我国近年来相关文件对创新创业能力的阐述

1998年,原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国家技能振兴战略》中把人的职业能力分为职业特定能力、行业通用能力和职业核心能力三个层次,把职业核心能力又分为自我学习、信息处理、数字应用、与人交流、与人合作、解决问题、创新、外语应用八项能力。

《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育部于2006年印发)中指出,“要针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4]在这里所强调的“能力”,我们称其为“职业核心能力”,它包含创新创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信息处理能力等六方面的内涵。不难看出,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毕业后适应工作岗位变化、处理各种复杂问题,以及敢于和善于创新的能力,是职业活动中最基本的能力,适用于职业生涯发展的各个阶段。

《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务院于2015年印发)进一步拓展了创业教育的内涵,强调了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的一体性。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开始由“以创带就”,拓展为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驱动经济社会发展。2016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提“工匠精神”。高职教育具有双重性,即高等性与职业性,要与社会经济发展高度适应,并与产业、行业、企业联系最为紧密、贡献最直接。工匠精神是专业精神、职业态度和人文素养的有机统一,是技能型、创新创业型人才的优良基因,高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与工匠精神培育在本质内涵、价值取向与实践内容等方面高度契合。因此,在高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过程中,应注重工匠精神的持续渗透,并贯穿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全过程。高职教育要培养学生吃苦耐劳、专注执着的品质,使其具备不断精进技艺、敢于创新的精神,真正做到将工匠精神与创新创业有机融合。

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会(2016年9月举行)上正式提出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如图2所示,它包括三个方面,分别是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在此基础上又细分为六大素养。[5]其中,实践创新能力作为六大核心素养之一,可见其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在学生的教育培养过程中,我们所讲的实践创新能力体现在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行为表现这三个方面,在此基础上按照从低到高的层次又细化为一些基本要点,例如:劳动意识、问题解决、技术应用等。

图2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要素

根据上述有关论述,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要求学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互联网+”新经济形态为“创新创业”赋予了更加丰富的内涵,其培育的形式更加多元化,评价主体和方法趋于多维度。

二、供给侧改革下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思路

在新常态经济形势下,通过创业解决就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成为我国当前创新创业教育的特有诉求。随着“双创”的持续深入,全民参与创新创业的热情日益高涨,氛围不断浓厚,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创新和创业教育的发展需求进一步加大。同时,“互联网+”以及共享经济的发展,为创新创业教育更低成本、更大规模、更便捷高效地实施提供了可能。在供给侧背景下,我国高职教育教学正在积极探索并尝试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新路径,在很多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教育理念与时俱进

当前针对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的合理性和重要性认识不足,各院校领导和教师之间、不同院系部门之间关于创新创业教育缺乏足够共识,[6]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不够先进,对重新创业教育的复杂性和实践性认识不足,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常流于形式。因此,应借鉴发达国家的创新创业教育经验,提高重视程度,政府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投入和推动主体,在资金、政策方面加大倾斜力度。

(二)教育模式不断优化

不同高职院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成效方面存在着差异,主要有借助外力形成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或创新创业活动的协作推进模式。由于高职院校大多受师资力量和学生素质的制约,这一模式可以有效弥补这两方面的不足。

(三)教育形式多样化

目前,我国开展的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形式包括创业课堂、创业大赛、创业学院和其他创业实践活动。其中,创业课堂包括创业必修课、选修课和创业讲座。创业大赛包括国家、地方、社会机构和学校层面举办的各类创新创业大赛。近年来,大学生创业大赛在活动规模和数量上不断提升,已经成为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形式。创业学院一般是由学校组建,或是由社会机构与高校联合创办的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为主的运营单位。其他创业实践活动包括各种以创业为主题的会议、社团和体验活动。

(四)教育资源进一步完善

我国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缺乏优质的教育资源,因此需从以下几方面进一步完善教育资源。第一,引进和建立一批兼具学院派和实践派素质的师资队伍;第二,开发高质量的适用于我国国情,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创新创业教育教材、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设计课程内容,扩充课程资源;第三,建立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塑造创新精神、提升创业能力;第四,创立面向高职学生的专项创业资金、专项支持和保障政策。

综上所述,在教育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和创新创业精神的形成是高职教育的主要责任,高职院校应不断冲破困境,促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升专业人才的竞争力,助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期评估职业教育专题评估报告[EB/OL].[2017-02-11].新华网,2016-10-20.

[2]施冠群,刘林青,陈晓霞.创新创业教育与创业型大学的创业网络构建:以斯坦福大学为例[J].外国教育研究,2009(6):79-83.

[3]张冰,白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概念之辩[J].高教探索,2014(3):48-51.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A].

[5]核心素养研究课题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N].人民日报,2016-09-14(12).

[6]王鑫明.高职教育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创新性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12):66-68.

猜你喜欢
创新能力高职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