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素抵抗

2018-01-20 22:06张微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2018年2期
关键词:甘油三酯基因突变抵抗

张微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内分泌科,沈阳 110032)

胰岛素抵抗是指胰岛素作用的靶组织和靶器官,主要肝脏、肌肉和脂肪组织对胰岛素生物作用的敏感性降低,使胰岛素促进葡萄糖摄取和利用的效率下降,机体代偿性的分泌过多胰岛素产生高胰岛素血症,以维持血糖的稳定。胰岛素抵抗是MS的中心环节。

1998年7 月WHO将胰岛素抵抗综合征定义为:①胰岛素抵抗;②糖耐量异常;③血压≥160/90 mmHg;④甘油三酯≥1.7 mmol/L;⑤向心性肥胖;⑥体重指数BMI>30 kg/m2;⑦腰臀比男性>0.9、女性>0.85;⑧高尿酸血症;⑨微量白蛋白尿。一个个体存在糖尿病或糖耐量减退及或胰岛素抵抗,并同时具有两项以上组合,可定义为胰岛素抵抗综合征。

1 病因

1.1 遗传性因素 胰岛素抵抗与遗传缺陷高度相关,可分为受体前缺陷,包括胰岛素基因突变及胰岛素抗体形成;受体缺陷,包括胰岛素受体异常,胰岛素受体抗体形成;受体后缺陷,如葡萄糖转运体4(Glut4)基因突变、葡萄糖激酶基因突变和胰岛素受体底物基因突变等。

1.2 肥胖 肥胖是导致胰岛素抵抗最主要的原因,尤其是中心性肥胖。肥胖主要与长期运动量不足和饮食能量摄入过多有关,2型糖尿病患者诊断时80%伴有肥胖。

1.3 疾病 长期高血糖、高游离脂肪酸血症、某些药物如糖皮质激素、某些微量元素缺乏如铬和钒缺乏、妊娠和体内胰岛素拮抗激素增多等。

1.4 肿瘤坏死因子-(TNF-)增多 TNF-α活性增强可以促进脂肪分解引起血浆游离脂肪酸水平增高,从而导致胰岛素抵抗和高胰岛素血症。

1.5 其他 瘦素抵抗和脂联素水平的降低或活性减弱,骨骼肌细胞内甘油三酯含量增多,β细胞内胆固醇积聚过多造成其功能减退。近年来尚发现脂肪细胞分泌的抵抗素可降低胰岛素刺激后的葡萄糖摄取,中和抵抗素后组织摄取葡萄糖回升。

2 诊断

2.1 空腹胰岛素 空腹胰岛素是反映人群胰岛素抵抗的一个较好的指标。

2.2 正常血糖胰岛素钳夹技术 是目前公认的检测胰岛素抵抗的方法,并被认为是评价其他检测胰岛素抵抗方法的金标准。

2.3 胰岛素抑制试验 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但是结果不如钳夹法精确。

2.4 微小模型法 微小模型技术(MMT)是利用计算机模拟机体血糖与胰岛素动力代谢的关系,而同步计算出表示胰岛素抵抗程度的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和不依赖胰岛素作用的葡萄糖自身代谢效能(SG)。

2.5 葡萄糖耐量试验同时测胰岛素释放曲线 此类方法的共同优点是与阻断葡萄糖-胰岛素反馈法比,没有干扰葡萄糖-胰岛素反馈的生理机制;与激发葡萄糖-胰岛素反馈法中的葡萄糖耐量试验相比,是更符合生理性的试验。

3 治疗

一般原发性或遗传性胰岛素抵抗尚无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对一些具有发生胰岛素抵抗的高危人群如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一级亲属、有高血压、高血脂家族史和出生时低体重儿或存在宫内营养不良史的人群,尤应注意在其后天生命过程中避免肥胖,以尽可能预防胰岛素抵抗的发生。对已表现为胰岛素抵抗的人群,应根据不同的人群采取不同的方法减轻导致或加重胰岛素抵抗的因素,同时对个体所具有的代谢综合征不同组分进行个体化治疗。

3.1 加强运动,控制饮食 肥胖者者强调合理的饮食计划,降低体重。同时,进行长期科学的、有规律的运动,使体重降低。

3.2 胰岛素增敏剂 双胍类、噻唑烷二酮药物是胰岛素增敏剂,可使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减轻。

3.3 控制血糖 对轻、中度肥胖或超重的2型糖尿病患者,可选择噻唑烷二酮衍生物、双胍类药物、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另外,应用磺脲类药物或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如血糖控制不理想,可根据具体情况联合上述抗高血糖药物,能起到协同降血糖作用。

3.4 个体化选择降血压药物 许多高血压患者常伴有胰岛素抵抗,利尿剂和β受体阻滞剂可能加重胰岛素抵抗,对糖代谢有不良影响,避免长期大剂量应用。钙离子拮抗剂对糖代谢无不良影响;α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在降血压同时,轻度改善胰岛素抵抗,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高血压患者发生糖尿病的危险。

3.5 纠正脂代谢紊乱 脂代谢紊乱,如高甘油三酯和高游离脂肪酸血症等与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高甘油三酯血症和高游离脂肪酸血症进一步加重胰岛素抵抗,应用调脂药物改善脂代谢可以减轻胰岛素抵抗。

3.6 补充微量元素 微量元素如铬和钒的缺乏,可能与胰岛素抵抗有关,饮食适当补充三价铬离子和微量元素钒有利于胰岛素抵抗的减轻。

猜你喜欢
甘油三酯基因突变抵抗
高甘油三酯血症
锻炼肌肉或有助于抵抗慢性炎症
做好防护 抵抗新冠病毒
管家基因突变导致面部特异性出生缺陷的原因
iNOS调节Rab8参与肥胖诱导的胰岛素抵抗
体检时甘油三酯水平正常,为何仍需注意?
基因突变的“新物种”
管家基因突变导致面部特异性出生缺陷的原因
人乳脂中甘油三酯分析方法及组成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