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伶
(辽宁省抚顺矿务局总医院内分泌科,辽宁 抚顺 113000)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普遍的提高,人们患上糖尿病的概率也越来越大,特别是对于初孕妇来说,他们在妊娠期间,身体的生理状况会出现极大的变化,这类人群更容易患上糖尿病,研究初孕妇糖尿病和产后糖尿病发病的相关因素对于控制糖尿病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1]。为了研究初孕妇妊娠糖尿病和产后糖尿病发病的影响因素,我们特地选取了2012年8月至2013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糖尿病患者60例,对他们进行分析与研究的过程和结果如下。
1.1 基本资料:选取2012年8月至2013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患者有妊娠糖尿病的孕妇30例,年龄23~38岁,平均年龄为(33.6±2.4)岁,平均孕周为(31.5±3.6)周,把他们设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来我院就诊的非妊娠期糖尿病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年龄22~37岁,平均年龄为(33.4±2.6)岁,平均孕周为(32.1±3.2)周。两组患者在孕前空腹检查血糖均未发现异常情况,并且两组患者在年龄、孕周、身体基本素质等一般资料方面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在两组患者怀孕24~28周时对他们进行身体检查,对于检查出血糖异常或者存在高危糖尿病发病因素的患者,让其在怀孕32周左右再次来医院进行复查。在接受检查之前,所有孕妇要提前空腹12 h,然后把75 g的葡萄糖溶于250 mL的温水中,患者要在5 min内饮用完毕,患者在引用葡萄糖后的1 h、2 h以及3 h分别进行抽血化验,分析孕妇的血糖水平,如孕妇无糖尿病发病迹象,他们的血糖正常值应为空腹时5.6 mmol/L,1 h为10.2 mmol/L,2 h为8.5mmol/L,3 h为6.6 mmol/L,如果血糖检查结果中有两项存在异常情况,超出了正常的血糖值,那么就可以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在患者产后6~12周内要对患者进行随访,检查他们的血糖水平,判断他们是否患有产后糖尿病,如果患者无明显糖尿病症状或者血糖异常情况,那么在他们产后3年之内在对他们进行一次复查[2]。
1.3 统计学分析:本次研究所得数据全部采用SPSS18.0软件包进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利用平均值±标准差(±s)的方式对计量资料进行标示,两组之间的计量数据资料用t来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进行检验,以P<0.05来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出现妊娠期糖尿病的因素:通过对两组患者孕前体质量指数、家族糖尿病史、高龄妊娠等情况的对比与分析可以发现,孕前体质量指数、家族糖尿病史、高龄妊娠是导致孕妇出现妊娠期糖尿病高危致病因素,P<0.05。
2.2 两组患者产后出现糖尿病的概率比较:我们通过对两组60例患者进行3年随访之后发现,产后出现糖尿病的患者一共有25例,产后糖尿病发病率为41.7%,其中观察组产后出现糖尿病的患者有21例,产后糖尿病发病率为70.0%,对照组产后出现糖尿病的患者有4例,产后糖尿病发病率为13.3%,观察组孕妇产后出现糖尿病的概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孕妇,两组之间的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根据上述的研究结果我们可以看出,妊娠期出现糖尿病的患者孕前体质量指数明显高于非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肥胖患者相对于正常体质量患者来说,妊娠期出现糖尿病的概率远大于正常体质量患者,这说明肥胖是导致妊娠期糖尿病出现的高危因素,也是导致产后糖尿病出现的高危致病因素。家族糖尿病史对于妊娠期糖尿病的出现也会有很大的影响,有家族糖尿病史的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率要高于无家族糖尿病史的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率,有家族糖尿病史的患者在产后出现糖尿病的概率也非常高。孕妇的年龄跟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率也存在着很大的相关性,相关研究表明,年龄在40周岁以上的孕妇糖尿病发病率是20~30岁孕妇的8倍以上,年龄越大,患上妊娠期糖尿病的危险性也就越大,孕妇分娩的危险也会相对增加,所以年龄因素也是影响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的高危因素。
通过本次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初孕妇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情况跟孕妇的孕前体质量指数、家族糖尿病史、高龄妊娠等因素具有很大的相关性,这些因素是初孕妇妊娠期发病的高危致病因素,初孕妇妊娠期糖尿病又是引发产后糖尿病的高危致病因素[3]。所以,有效预防初孕妇妊娠期发生糖尿病的措施是积极控制自己的体质量、选择最佳的生育年龄,如果孕妇有家族糖尿病史应该定期检查血糖水平,如果检查出现异常情况,应该及时接受治疗,避免出现糖尿病危机患者及胎儿的身体健康,降低初孕妇妊娠期以及产后出现糖尿病的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