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慧敏 黄 彬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福建省妇幼保健院,福建 福州 350001)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具有对血管损伤小、易操作的特点。小儿患者因其血管细小、自控能力差、好动、配合度低,在静脉穿刺过程中容易在穿刺及送管时失败,这不仅增加了患儿的痛苦,加重输液排斥心理,也影响了患者满意度,甚至容易引发医患纠纷,针对这一问题,笔者对门诊输液使用留置针的患儿采用单手持针送管法配合按压技巧使小儿静脉留置针一次穿刺成功率大大提高,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收集2015年5月至2016年12月采用静脉留置针治疗的门诊输液患儿。纳入标准:①年龄在29 d~4周岁的患儿;②穿刺部位皮肤无红肿、水泡、破溃、炎症;③患儿意识均清醒;④诊断为呼吸道感染患儿;⑤无急危重症及需抢救的患儿。
1.2 方法
1.2.1 静脉留置针选择:我科统一使用的静脉留置针均为碧迪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Y型、安全型留置针,本次研究统一采用Y型24G静脉留置针。
1.2.2 穿刺部位选择:一般选择患儿四肢及头部表浅静脉进行穿刺,部位的选择根据患儿病情、体形及表浅静脉分布情况而定,尽量选择比较粗直、弹性好、易固定的静脉。
1.2.3 穿刺及按压方法:采用单手操作送管法进行静脉穿刺。单手送管法手法介绍:取出24G留置针,连接输液器,排尽空气,左手持留置针外套管Y型接口处,右手持针翼,左右180°松动针芯并复位,切忌上下松动,避免钢针刺破导管[1]。左手固定穿刺部位,针翼在上、套管在下,右手拇指在上,食指在下握住Y型接口和针翼部分,以10°~30°进针,见回血后降低角度再进针0.2~0.3 cm,左手不动,右手拇指上翘推动针翼,使之与导管成90°角后拇指指腹顶住Y型接口处,食指向后推动针翼使之退管,右手拇指与食指握住Y型接口,将软管全部送入血管后,左手拔出针芯。以穿刺点为中心,用3M无菌透明敷贴固定,U型固定留置针延长管部分[2],最后用3M医用胶布进行固定。
单手持针送管法配合按压技巧能使一次穿刺成功率达98%,因部分患儿长期输液表浅静脉破坏严重,导致穿刺失败。小儿静脉留置针一次穿刺成功率的提高,更好的得到患儿家属的配合和理解。
当前在对患者实施基本治疗时,尤其是在对疾病较为危重的小儿手术治疗患儿,在治疗后的静脉留置管工作非常重要。由于小儿静脉留置管穿刺的特点,患者在实际的发病过程中通过使用小儿静脉留置管穿刺的方式对其起到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同时小儿静脉留置管穿刺的方式在治疗安全性也较高。在这样的前提之下,通过使用更加有效的方式改善小儿静脉留置管穿刺的使用有着重要意义。当前在实施小儿静脉留置管穿刺的过程中,也极有可能会导致诸多合并症状以及并发症的出现,导致无法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等。尤其是年龄较小的患儿而言,在实际的使用小儿静脉留置管穿刺治疗的过程中,仍然会出现诸多并发症和合并症等,会导致治疗效果受到较大影响,例如穿刺失败就是一类较为常见的情况。
结合临床实际可知,导致小儿静脉留置管穿刺失败的因素较为复杂,穿刺人员技术不规范、病房光线不足以及幼儿血管相对较细、且较为弯曲等均是导致穿刺失败的主要因素。护理人员操作方式是影响穿刺成功率的因素之一,在穿刺过程中对患儿的按压固定是否正确到位也是重要因素之一。本研究采用的左手固定法为:(按压方法介绍:①选择头部浅表静脉:将患儿仰卧于输液台上,请家属协助固定膝盖、肩膀及头部,注意不要按压患儿的胸部及捂住口鼻,左手拇指与食指延静脉走向上下端绷紧穿刺点周围皮肤,左手掌部稍用力固定患儿头部,避免患儿左右摆动头部。②选择上肢浅表静脉:将患儿坐位于输液台上,双脚下垂,家属站于一侧抱住患儿,将患儿未穿刺一侧手臂固定于家属腋下,家属双手握紧患儿穿刺侧手臂肘关节。③选择下肢浅表静脉:将患儿坐位或仰卧于输液台上,家属双手固定患儿双膝盖),该穿刺方式配合按压技巧可有效提升临床对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成功率,避免反复穿刺对幼儿造成影响。本研究显示,单手持针送管法配合按压技巧能有效提高小儿静脉留置针一次穿刺成功率。因小儿血管细小、自控能力差、好动、配合度低,左手始终保持固定可使针头不发生移位,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单手持针送管时,皮肤因左手始终保持固定而处于紧绷状态,不会因为皮肤回缩而使留置针套管滑出血管,从而使软管顺利推送进血管。ƒ单手送管时,弯曲的血管因皮肤的紧绷而始终处于绷直状态[3],避免了送管时出现皱管现象,减少了软管对血管内膜的损伤,可以降低静脉炎的发生。④由家属配合对患儿进行按压固定,可减少患儿的恐惧感,能更好的得到患儿家属的配合和理解。⑤通过有效按压固定,在穿刺过程中不会因为患儿害怕乱动,而造成穿刺失败。
在为小儿患者进行静脉留置针穿刺时,采用单手持针送管法配合按压技巧可有效提高小儿静脉留置针一次穿刺成功率,并能降低患儿的排斥心理,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