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柏南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增多,教育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多元化,促进了高职院校的发展。国家扶持政策的相继出台和资金投入规模的增大,对高职院校的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是对高职院校财务管理工作的新挑战。本文通过分析高职院校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善措施,仅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改善措施
高职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为社会培养技术实用型人才的重任,质量和管理是高职院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而财务管理是管理工作的重点,财务管理工作如何直接关系到高职院校的资金运转、办学条件、竞争实力和社会信誉,因此,如何根据具体情况,分析高职院校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的不足,运用科学有效的应对措施,切实做好高职院校的财务工作是值得深思的问题。现将自己的一些初浅认识总结如下:
一、存在的问题
一些高职院校对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视不够,把工作重点放在教育教学和扩大招生上,忽视了财务管理,缺乏成本控制和资金使用的统筹观念,造成不必要的资金的浪费。工作人员对本职工作缺乏正确的认识,缺乏终身学习理念,对现代财务管理模式适应能力较差,不注重后续的自我提升,内部控制管理体系不完善,对资金利用效果评价缺乏科学性,财务分析有名无实,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对成本管理经验不足,重视不够,固定资产情况无人过问,甚至有的固定资产无形中被转移、派为他用,由于保管不善、设备闲置等造固定资产成利用率低,资金损失严重。
二、改善措施
(一)提高对财务管理工作的认识
高职院校至上而下都要重视财务管理工作,了解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作用,财务管理工作不只是财务人员的事,同时也是和全校师生息息相关的大事,它和每个人的切身利益都息息相关,因此,人人都要关心财务管理,人人争做遵守财务管理规则的典范。在网络全球化的今天,财务管理工作人员更应多了解和学习信息技术,加强对网络的安全防范,树立安全意識,把财务管理和内控相结合,严格财务事项的程序和审批,制定符合自己院校发展需求的财务管理制度,促进财务管理工作质量的提升。
(二)提高财务工作人员的素质
财务工作人员是高职院校财务工作的主要承担者,他们自身的素质和业务能力直接关系到财务管理工作的工作效果,因此要做好财务工作人员的学习和培训工作,定期组织财务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学习,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经验,通过学习,使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管理水有大幅度提高,并定期进行业务考核,考核结果和绩效相关联,并作为晋级、评优、提干等的重要参考。制定符合本院校发展需求的人才培训长远规划,为工作人员创造外出培训和进行经验交流的机会,使财务工作人员能够参考和借鉴他人的经验,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进行整合,进而强化高职院校的财务管理。注重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的提升,聘请知名人士来做定期讲座或接受咨询,促进财务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组织工作人员进行计算机培训,提高工作人员对计算机的驾驭能力,强化网络安全,警钟常鸣,提高工作人员的自觉性,抵制各种网路犯罪,加强资金的安全管理,减少和避免因安全防范而造成的经济损失。
(三)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加强内控管理
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规范财务工作人员的行为,为财务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和重要参考。严格资金审核制度,加强财务内部授权审批控制,设置科学合理的审核流程,严格审批工作的管理。加强资产保护,制定合理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和固定资产有关的岗位,要由不同的人分管,遵循不相容职务分离的基本原则。加强财务内控管理。合理编制单位预算,加强预算执行的监管力度。收入和支出设置专门的业务管理机构,合理控制资金的规模、资金的流向,由财务部门对资金进行统筹管理。严格人员录用制度,对一些重要的业务部门,要考察岗位人员的学历情况和专业素质,例如总账会计需要本科以上学历、拥有中级会计师职称证、专业对口,认真进行财务分析,财务分析报告要具有参考价值,避免和减少因数据失真而影响决策者的判断,出现决策失误,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三、结束语
近年来,高职院校得到了应有的重视,无论从师资水平还是办学条件都有了明显改善,随着高职院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财务管理的重要性更加凸显。本文通过分析高职院校财务管理工作的不足,采取提高对财务管理工作的认识、加强财务工作人员的自身素养、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加强内控管理等改善措施,加强高职院校的财务管理,促进高职院校的健康发展。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培养更多符合社会需求的合格人才和高职院校的蓬勃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张东舞.论基于内控的高职院校财务审批模式的完善策略[J].会计师,2016 (13):43-45.
[2]赵建林.高等职业院校财务管理探索[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33 (12):28-30.
[3]焦军豪.高职院校内部会计控制策略的研究[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4 (6):61-63.
[4]徐倩.高职院校加强内部会计控制的探讨[J].知识经济,2015 (13):9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