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璐瑶
摘 要: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新时代,作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前提,构建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十分必要。地方高校作为区域发展的重要力量和地方社会人才培养的摇篮,在探索如何构建地方高校的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上,发挥着其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基于学习型组织理论研究高校的组织创新,为地方高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供组织保障,探索出适合我国地方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及实现路径。
关键词:地方高校;創新创业教育;学习型组织
创新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最重要的动力,而建立创新型国家最重要是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高校是创新型人才培养是重要基地,各个高校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构建出合理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地方高校作为区域发展的重要力量和地方社会人才培养的摇篮,探索构建地方高校的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和路径,对我国高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具有借鉴意义。
地方所属高校是指隶属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港澳特区,以地方财政为支撑,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地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普通高等院校。我国地方高校主要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地域性。地方高校培养的学生主要来自于地方,毕业后也主要就业和服务于地方。第二,应用性。地方高校主要为地方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地方高校,其基本定位是服务于地方经济,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人才。为了实现“走自主创新之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发展战略,满足企业、社会对创新型人才培养提出的更高要求,是地方高校面临的主要任务。
目前,地方高校无论从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培养以及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上都存在着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清晰,地方高校不能清楚定位人才培养的目标。
第二,课程体系的设置不合理。地方高校不能突出自身特色,理论和实践课程的比重安排不合理,不利于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第三,师资队伍的非专业化。地方高校的教师队伍的知识不能及时更新,不同学科的老师不能有效沟通,共同学习进步。
第四,实践教学体系的不完善。地方高校不能与企业、政府建立紧密联系,实践设施的不完善,不能在校园内创造良好的实践氛围都制约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学习型组织”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哈佛大学佛瑞斯特教授在1965年首先提出的。但是将“学习型组织”成型成一个组织管理理论的是美国学者彼得·圣吉,他在1990年出版的《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中系统地阐述了一种新型的、宏观的组织管理理论——学习型组织管理理论。彼得·圣吉定义的学习型组织是这样一个组织“该组织的成员持续地发挥其能力,创造其所期待的理想结果,培养新的思想形式,塑造集体的气氛,在此,所有的成员学会如何向其他人学习”。学习型组织理论自问世以来,其管理理念与方法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由此,构建学习型组织必将成为高校发展的必然选择。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地方高校、地方政府和地方企业都应该参与其中。基于学习型组织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以下相关建议,以期探索出适应我国地方高校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及路径。
首先,地方高校应该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在课程设置上,重视不同学科课程之间的教材学习,通过交叉学科的学习,促使学生在多种学科的交叉中捕捉更多的创新机遇,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在教师培养上,应该创立学习型组织,保证了教师之间信息的交流,有利于教师创新思维的培养。在实践环节,学校应该利用地方优势资源,积极与地方政府、地方企业取得联系,建立创业实验室、创业中心和创业基地。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当地企业,邀请当地优秀的企业家到学校开展讲座等。
其次,地方政府应该大力支持创新创业教育,合理引导教育资源在省内地方普通大学之间的均衡分配,推进地方普通高校走“个性化”发展之路。设立政府创业教育基金,推动创业教育,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和扶持大学生创业,在政策上支持,通过各种福利政策激励企业接受“校企合作”。
最后,地方企业可以与地方院校联系起来。地方企业负有地方经济发展的重任。企业可以和学校共同建立实践基地,让高校学生参与进来,作为企业培养储备人才的基地。还可以担任校内导师,与校内导师一起对地方高校创新型人才进行培养。
总之,地方高校如何培养出创新型人才,不仅仅是学校自身追求,更应该成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桥梁。所以,地方高校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除了自身需要变革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更应该借助地方优势资源,向地方政府和地方企业借力,形成一个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系统,无论是高校、政府还是企业都应树立责任心,共同努力,改革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和地方经济的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杨光祥, 文传浩, 何希平. 基于众创空间的 “政产学研用” 协同培养模式探索[J]. 中国高校科技, 2016,(04): 76-79.
[2]蔡炎斌.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之探索[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6,(05):2.
[3]周宇, 王国红, 徐铁峰. 地方高校应用性创新人才培养教学改革与实践——基于宁波大学信息学院人才培养实践研究[J]. 中国高教研究, 2009,(01): 9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