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俊
摘 要:大数据技术既给审计业务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使得传统审计业务出现转变:持续审计方式得以有效发展;总体审计模式得以广泛应用;审计成果得到综合应用;相关关系证据得以有效应用。
关键词:大数据;审计业务;持续审计
研究背景
大数据作为组织重要的战略资源,与自然资源、人力资源的性质一样。大数据常常将世界发展的本质归结为一系列数据形式,依赖于对数据的先进处理技术,以数据化思维作为思想切入点,不断探究巨量数据之间的相互联系,使得现实世界变得更加透明和对称。对现代社会而言,大数据就好像是一个巨大的引擎系统,不仅能有效提升各类产业的竞争能力,也能促进各领域商业模式的更新。就目前来看,国民经济的发展已经越来越离不开大数据。在这种背景之下,各类组织内部的审计业务将面临着巨大挑战。审计业务一方面要考虑如何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还要积极寻求方法和手段进行创新。旧有的审计工具和方法必须不断更新和优化,原有的审计工作流程也需要不断完善和健全,同时各类组织还应该大力培养更为专业的审计专业人才,以便在大数据条件下更好地适应和发展。
大数据的涵义及特点
有关“大数据”的定义特别多,其本质是指牵涉到的各类数据量非常巨大,而对这些巨量数据进行收集、分析、处理和转换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对应的主流数据处理工具尚未开发出来,要想使这些巨量数据成为决策者,作为能够直接参考的信息尚有较大难度。从以上的解释中,我们不难看出,大数据通常有几个非常典型的特征:第一,数据量相较于之前的数据形式来说尤其巨大;第二,在大数据条件下,要求数据处理的速度特别快;第三,大数据的内容和形式多样化,可以通过图片来传递,也可以经由视频来传播等等;第四,大数据价值的体现通常是由大量相关数据共同构成,单个数据本身难以产生高价值。从大数据典型的特征中不难看出,人们要适应大数据的发展,需要不断改变固有的思维方式,不断接纳新鲜事物,这些变化通常体现在大数据的收集、处理和使用过程。只有对这些变化有足够理解,才能更好地理解大数据条件下社会、经济现象的不断变化。
大数据条件下审计业务的特点
持续审计方式得以有效发展
过去,审计师开展工作通常是在被审计单位业务完毕之后才能进行,而且审计过程所针对的对象也不是组织全部的信息和数据,一般只是借助抽样调查的方式选取部分数据进行审计。显而易见,传统的审计模式倾向于事后处理和典型处理,所以往往有着不够全面而具体的缺陷,有时候无法对组织经营管理的过程进行比较客观而正确的评估,而且评估日益频繁和复杂,使得操作和管理活动显得太过迟缓,有损真实和合法性。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审计机构开始对被审计单位实施连续审计方法,解决审计结果与经济活动之间的时间差异。但是,当审计师实施持续审计时,他们往往受到当前业务条件和信息方法的限制,获得的非结构化数据不能数字化,或者无法获得相关的详细数据,因此难以进一步深入地确定问题的性质。当然,大数据对组织采用持续审计方法有着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将大数据相关技术和信息技术完全融合在一起,对于相关行业的业务数据处理以及风险控制工作有着积极推动作用。比如,某市审计局大数据审计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大数据审计工作办公室(简称“数据办”),积极推动持续审计方式的开展。数据办根据项目的具体需求,动态设立由财政、金融、经济责任、政府投资等职能组成的审计数据分析攻关组和一个协调组。各分析攻关组负责及时采集、验收、整理、分析相关电子数据,构建大数据审计模型,对电子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和利用,撰写审计项目数据分析报告。协调组负责协调大数据审计各项工作,统筹安排计算机技术人员和各分析组人员,收集数据分析报告和查证情况报告,跟踪督促相关工作开展。
总体审计模式得以广泛应用
传统的审计工作流程与数据抽样有着密切的关联。被审计单位提供的数据并没有全部用于审计过程,抽样的效果往往取决于抽样选取的样本值的代表性。由抽样结果推断组织总体审计结果,显然已经不适应于大数据背景下的要求。这种抽样和审计模式由于抽样的有限性,忽视了大量特定的业务活动,这使得审计师无法充分发现和揭示被审计单位的主要欺诈行为,掩盖了重大审计风险。而在大数据条件下,审计人员可以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对被审计单位进行全面系统的审计,这时大数据既是一种可以采用的有效技术手段,也是审计工作不可或缺的构成部分。使用大数据技术,跨行业和跨行业数据收集和分析可以使用整体审计模型,收集和分析被审计实体的所有数据,而不是使用随机抽样方法。实施总体审计模式,需要审计师分析被审计单位所有相关数据,并从思维上与总体审计模式保持一致。如果可以收集整体的所有数据,则可以使用更详细和深入的信息对数据进行多层次深入分析,然后查找出隐藏在审计问题中更有价值的信息和更详细的数据。
审计成果得到综合应用
传统的审计模式中,审计师提交的审计报告通常包含的信息量比较小,而且报告的格式非常固定,内容构成也比较单一。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广泛应用,传统的审计模式遇到了空前的挑战,审计师除了提交审计报告之外,审计师的工作考核还应包括前期数据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处理等过程。数据收集、分析和处理各个流程阶段都可以为被审计单位提供有待改进的建议,这样就保证了海量数据前期工作的有效性,也充分体现了审计成果的综合运用。第一,审计成果的综合运用有助于被审计单位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审计师在大数据条件下需要对审计过程中涉及的所有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和汇总,进而发现组织在财务管理、业务发展等方面的内在规律和常见问题,这种全面、宏观的审计模式能为组织决策者和相关利益者提供详实的决策建议;第二,审计成果的综合运用,可以满足被审计单位不同管理层次的需求。审计师利用大数据技术,可以对被审计单位某一问题进行不同角度的分析和判断,通过对分析和判断结果的整合和提炼可以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第三,审计成果的综合运用可以强化被审计单位的风险预警机制的作用。审计师通过大数据技术对被审计单位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之后,可以有选择性地保留审计结果,并将这些结果资料固化到大数据系统中去,作为对有关问题进行预警的依据;第四,审计成果的综合运用可以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在大数据条件下,审计师可以便利地将审计实体、审计问题和审计结果有机结合起来,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处理。这种有效结合的方式可以减少下一轮审计工作的工作量和时间耗费,提高了审计工作的效率。
相关关系证据得以有效应用
在传统审计工作中,审计师在汇集审计结果时,主要的依据是数据间的因果关系,而在大数据条件下,因果关系显得有些片面和单薄,大数据更多采用的是数据间的相关关系进行汇集审计证据。审计师出具审计报告时,必须依赖于前期海量数据的收集、分析和处理过程,要更有效地利用大数据技术收集审计证据,就必须理清数据间的相关关系。大数据本身的海量特征就会使得审计师的工作变得繁重和复杂,如果能成功获取数据间的相关关系,就能降低因果关系对审计工作效果的影响,进而更好地发挥相关关系证据的作用。
结语
大数据技术的出现,对审计模式的应用以及审计结果的汇总都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各类组织的审计业务必须高度重视数据技术的应用,并不断提高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水平,使大数据技术能更好地服务于審计行业。
(作者单位:青岛创和嘉祺实业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秦荣生.大数据时代的会计、审计发展趋势[J].会计之友,2014(11).
[2]陈伟,SMIELIAUSKAS Wally.大数据环境下的电子数据审计:机遇、挑战与方法[J].计算机科学,2016(01).
[3]秦荣生.大数据、云计算技术对审计的影响研究[J].审计研究,20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