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习者需求分析的大学英语智慧课堂构建策略与应用研究

2018-01-19 05:30井媛姜乐伟张迎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8年21期
关键词:需求分析智慧课堂大学英语

井媛 姜乐伟 张迎

[摘要]本文基于学习者和社会需求分析理论,结合河北工业大学英语学习者需求与社会需求分析数据,探讨智慧课堂在大学英语课程中的构建策略和应用,为实现大学英语这一传统课程在教学理念和教学设计等方面的突破和转变提供参考。

[关键词]大学英语;需求分析;智慧课堂;構建策略;应用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 (2018) 21-0150-03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8.21.068 [本刊网址]http://www.hbxh.net

导语

二十一世纪,物联网、大数据、云平台、泛在网络、富媒体、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的迅猛发展给教育领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呈现智能化、个性化、多样化特性的智慧课堂能够满足现代社会学习者需求,在各类各级教育机构的教学中均扮演起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目前关于智慧课堂的研究多从两个视角展开,一是从信息化的视角去研究如何实现智慧的课堂教学环境,如何开发与智慧课堂相关的应用或产品项目,如何构建智慧课堂智能终端等方面,为智慧课堂的构建提供硬件和相关软件技术的支持;二是探讨在现有智能学习的环境下,如何针对某一具体课程进行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流程的设计,以构建适应现代信息环境下学习者需求的智慧课堂。

本文基于对河北工业大学英语学习者和社会需求分析,探讨智慧课堂在大学英语课程中的构建策略与应用,为实现大学英语这一传统课程在教学理念和教学设计等方面的突破和转变提供参考。

一、国内外对智慧课堂的研究现状

我国目前对于智慧教育、智慧学习(环境)、智慧课堂等领域的研究如火如荼,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据知网统计,2013 - 2017年五年间,有关智慧教育理念、内涵、理论体系构建与实践研究的论文共11389篇;有关智慧学习(环境)的定义、特征、构建与应用研究的论文共432篇;有关智慧课堂内涵、特征、构建策略与应用研究的学术论文5620篇。

关于什么是智慧课堂,从目前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来看,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答案。按照课程论与教学论的观点,课堂的涵义包括三个递进的层次:一是把课堂理解为教室(classroom),二是把课堂理解为学校的课堂教学活动,三是把课堂理解为课程与教学活动的综合体。真正的智慧课堂不单纯以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为目标,而是关注和培养学生获取智慧的能力,因此,评价学习者是否能够成为智慧的学习者,也并不仅仅依靠学业成绩这一单一的评价指标。区别于传统课堂,“基于智慧课堂的学习模式主要是指利用系统环境中面向学习者的智能化、个性化和多元化学习服务,使用可移动的移动终端设备,为实现特点教学目标而进行的深度、高效、自主和开放的课堂学习模式。”也有学者将智慧课堂定义为,“教师运用教学智慧将信息技术融于课堂教学中,为学习者构建情境化、智能化、互动化的智慧学习环境,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并最终促进学生智慧成长的新型课堂。”由以上两个定义可以看出,在智慧课堂中,教学者和学习者的角色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教学者由传统的课堂主宰者转变为优质学习环境和有利学习条件的创造者和提供者,而学习者则由之前消极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创造者,由被动的倾听者转变为积极的实践者和参与者。

国外学者对于智慧课堂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21世纪初。Vladimir L,Uskov,Jefferey P.Bakken和Akshay Pandey对智慧课堂进行了本体论方面的研究,研究依据其内涵和概念的演变、课程的实施发展等情况,将智慧课堂划分为两个发展阶段。第一代智慧教室( the first generation of smart classrooms 2001 - 2007)关注如何将教学内容同时传达给本地(比如身处实际教室中上课的)学生和远程/在线(比如通过在线方式参与课程的)学生。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采用多模态的教学方式,包括高清视频、高质量音频、现场与远程学生之间的实时讨论等途径进行授课,以期让参与远程学习的学生和现场学生取得相同的学习效果。第二代智慧教室( thesecond generation of smart classrooms 2008至今)则主要依赖于现代移动技术的灵活运用,使用者/学习者对移动设备的使用,以及生活中和教室环境中的自动化通讯与交流。以三星智慧讲堂为例,其内涵包括互动管理方案、学习管理系统和学生信息系统在内的三个核心要素,旨在增强学习过程中的互动性、实现学习模式的个性化、营造有效的课堂管理模式,并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大学英语学习者和社会需求调查与分析

陈冰冰( 2010)以Dudlev Evans和St.John的需求分析模型为雏形,构建了大学英语需求分析模型,模型由学生个人需求分析和社会需求分析两个子模型组成,前者着重目前情景分析,后者着重目标情景分析,两者作用,地位相同,两组数据相互融合,共同产出最终数据。其中学生个体需求分析义细分为四个维度,即“学习能力差距”“学习者个体愿望”“学习过程需求”和“学习环境需求”;社会需求模型也包括四个维度,即“基本情况”“工作中英语使用情况”“英语水平自我评价”和“大学英语教学对社会需求的适用度”。他同时指出,上述模型从理论上讲适用所有层次的大学英语课程的需求分析,但可以结合不同院校的具体情况来进行创造性地运用或二次开发,从而尽可能使调查结果科学有效。

基于陈冰冰所构建的大学英语需求分析模型,结合河北工业大学的办学目标、生源情况等变量因素,笔者设计了河北工业大学大学英语课程需求分析调查问卷。问卷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河北工业大学大学英语学习需求分析调查问卷”,调查对象为河北工业大学非英语专业在校学生,问卷内容涉及英语学习的目标和动机、英语学习的态度、英语学习中的困难、英语学习的白我评价、对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需求、对环境的需求、对教材/工具/老师的需求、对课堂授课手段的需求八个方面的内容。第二部分为“河北工业大学大学英语社会需求需求分析调查问卷”,调查对象为河北工业大学毕业生和社会单位,问卷内容涉及毕业生英语水平白我评价、用人单位评价、用人单位对所招聘人员英语水平的期待和要求等方面。

由以上两个问卷可以看出,大学英语课程的外部环境和内部因素都在发生着显著的变化。首先从学习者自身来看,学习者个体需求的四个维度,即“学习能力差距”“学习者个体愿望”“学习过程需求”和“学习环境需求”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但总体来看,学习者对于英语学习的需求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而是更注重于能力的养成,其中包括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沟通能力等。

(一)学习能力差距。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出于地域、家庭背景等外部因素的差异,大学英语课程学习者的学习经历、语言学习背景、知识积累水平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有的学生接触英语较早,在口语、听力等方面较其他同学有着较为丰富的积累,知识面广;有的学生在大学期间才开始正式接触英语口语、听力等方面的训练,在此之前,一直被动地满足应试英语教育的需要,虽然高考英语分数不低,但是听说读写等英语能力较差。

(二)学习者个体愿望。学习者对于英语能力的提高十分关注,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有近90%的学习者想要提高听力和口语表达能力,不到一半的学生(47.32%)关注考试的能力。这一点非常值得教学者的关注,单纯以应试为目的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设计已不能适应学习者英语能力可持续性培养和发展的需要。

(三)学習过程需求。大部分学习者(83.93%)希望课堂教学方法灵活多变,经常开展课堂活动,不要拘泥于课本,而是将课内和课外的内容有机结合起来,选择适应学习者个体需要的材料进行授课。但对于翻转课堂的使用和效果,相当多的学生表示不确定,或不满意。

(四)学习环境需求。对于英语学习环境,有55.36%的学习者希望通过实习来提高英语能力,同时,有45.54%的学生希望通过竞赛来提高英语水平,远远超过了较为传统的讲座和座谈会等方式。说明现阶段的学习者更倾向于通过实践、参与的方式来提高能力,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其次,从社会需求方面来看,社会需求模型的四个维度,即“基本情况”“工作中英语使用情况”“英语水平自我评价”和“大学英语教学对社会需求的适用度”,也在问卷数据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首先,英语能力水平的重要性得到了充分的肯定。大部分用人单位和个人都认为英语在日常工作、经营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英语能力对于个人职业发展也有重要的影响。62.91%的受访者认为英语能力在招聘时起到重要或比较重要的作用;43.55%的受访者认为在日常经营和管理中会经常涉及英语的使用;有96.78%的受访者认为英语与职业发展与晋升有影响。在英语能力需求方面,75.81%的单位和个人认为听说能力为各种能力之首,这一点与学习者的英语学习需求相吻合。这些数据为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理念、教学目标和教学设计提供了有效的依据。

三、大学英语智慧课堂的构建与应用

智慧课堂“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与人本主义教育观不谋而合,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以为课程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以及教学活动的安排提供最优化的合理路径。传统课堂与智慧课堂的教学模式相比,既有相似之处,也有着明显的差异。相似之处在于,无论是传统课堂,还是智慧课堂,教学流程都可分为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阶段,每一个阶段义可细化为多个不同的步骤,区别在于其实现的方式和效果。

(一)课前教学准备( Before - teaching)

智慧课堂的课前教学准备阶段应从教师和学生两个维度展开。对于教师来说,大数据分析、动态学习评价以及其他信息技术平台的使用极大丰富了课前准备的内容和方式。传统的课前准备通常指常规备课的过程,即教师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表达方法和顺序,以保证学生有效地学习。智慧课堂则可以通过软件技术搜集学生专业背景、专业水平等学情资料并进行分析,并依据学情调查,对教学资料进行分级分类。通过网络平台发布资源时,可以做到有的放矢,目标明确,实现教学资料的个性化推送。

1.学习材料的甄选

Blanka Klimova等认为智慧学习环境(SLE)下的学习资料在内容和形式上应适用于小型的智能设备,同时可以与学习者形成互动,以吸引学习者的注意力,对学习者的感知产生影响。她们指出,智慧学习环境(SLE)下的学习资料在篇幅上应少于两页,在结构上应包括:题目(topic),与课程内容相关的一句话或短语,需简明扼要;学习目标(leaming goal)和前提(prerequisties),前者为鼓励学习者参与课程学习的简短陈述,后者为学习者掌握本课内容的先修知识;技能(skills),对于在本课中会学到和掌握的技能的描述;对在课上会接触到的基本概念和理念的解释( explanation of thebasic concept and ideas of the teaching matter discussed in the les-son),以文章和问题的形式;结论(conclusion),以自测、任务、带答案的小测,或作业的形式呈现;参考书目资源或与它们相关的链接。

2.学习者学情分析

智慧课堂个性化的教学特征同样表现在其对学习者个体差异的关注。刘邦奇指出,“在课前教学准备中如果不对学生做全面的了解,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会发生背离学生学习需求和成长规律的事情,教师的所有工作都将是徒劳的。为了科学地实施学情分析,教师平时要养成建立规范的学生特征档案和学习档案的习惯。智慧课堂信息技术平台提供了学生档案格式和管理维护功能,并可以统计分析出有用的各种情况所占比例,给出建设性的教学建议,为有的放矢地制定有效的课程教学设计提供依据。”学习者在学习方式、个性爱好、知识储备等方面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这一点毋庸置疑。目前的大学英语还有相当部分的授课班级较大,学生人数较多,如何对学习者个体差异进行分析是一个难题,同时也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问卷和访谈的形式对学生的学情进行摸底,从整体把握学习者的学习状况。

(二)课中活动设计与实施(While - teaching)

Robvn R.Jackson在《如何在教学中步步为营》一书中讲述了严谨高效的教学设计应做到以下几点:①帮助学生组织新知识已应对接下来的学习:严谨的教学使学生更容易将新获取的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接下来的学习过程中;②为学生明确学习新知识的理由:帮助学生明确他们学习的目的和目标,有助于学生锁定学习的重点和难点;③帮助学生联通新学到的知识与旧知识: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融合,对学到的概念和技巧进行有效的内化过程;④将新知识置于更广泛的视角下: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帮助学生拥有更深刻和广泛的认知,因此,教学的关注点不应仅仅局限于支离破碎的知识片段,而应该将它们互相联系起来,形成知识网;⑤将新知識的获取融入问题的解决过程中,而不是单纯以学习材料的方式让学生学习新知。

大学英语课程的智慧课堂教学设计应突出学习者的主体地位,激发网络环境下学习者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创新意识和创造力指当个体发现白己无法解决某个问题时,可以依靠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白主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

(三)课后评估与反馈( After - teaching)

在课程结束后,教师应对学习者对于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估,并以此为基础,反思教学过程,修正教学策略。Robyn R.Jackson认为,严谨的课后评估应满足三个标准,一是要考察评价学习者获取的思维能力( thinking skills),而不是对事实的记忆能力( factual recall),二是要让学习者积极参与到评价过程中来,认真总结反思学习过程和成果,三是让学习者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或非人为设计的情境中去。智慧教学环境下,学习者可以通过雨课堂等软件监测个人的学习进度,教师也可以通过学生完成任务的质量以及对课程效果的反馈来对授课计划和教学方式进行调整。

结论

美国数学家和教育家波利亚(George Polya,1887 - 1985)曾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随着信息技术手段的发展和学习者学习需求的改变,传统的语言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当代社会学习者的需要,崭新的教学理念和手段呼之欲出。在这样的环境下,智慧教育、智慧课堂等理念开始在教学领域中兴起,并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教学者和学习者在智慧课堂中的角色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教学者由课堂的主宰者转变为优质学习环境和有利学习条件的创造者和提供者,而学习者则由之前消极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创造者,由被动的倾听者转变为积极的实践者和参与者。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智慧大学、智慧社区,智慧课堂等抽象的概念变成了现实,革命性地变革了教学理念和手段。

参考文献:

[1]卞金金,徐福荫.基于智慧课堂的学习模式设计与效果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6(2):64-48.

[2]崔晓慧,朱轩.信息技术环境下智慧课堂的概念、特征及实施框架[J].继续教育,2016(5):50 -52.

[3]刘邦奇.“互联网+”时代智慧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6(10):51 -56

[4]陈冰冰.“大学英语需求分析模型的理论构建”[[J].外语学刊,2010(2).

[5] Roh yn R.Jackson. How to Plan Rigorous Instruction[M].VA: ASCD ,2010.

猜你喜欢
需求分析智慧课堂大学英语
探究数学奥秘,创生智慧课堂
大学师生需求发展分析
基于UML技术的高校贫困生管理系统建模分析
校园网络背景下大学英语大班教学的缺陷探究
情感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