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课堂教学的形式的构建和实施,要始终遵循课堂教学规律,推动学教活动深入开展。教学实践证明,课堂教学进程中,只有让学生与教师进行相互辉映的学教活动,才能体现出课堂教学的生命活力。本文作者从搭建主体探究舞台、开展师生互动交流以及实施以教导学教学讲解等三个方面,对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形式的构建做了简单论述。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教学形式;构建;实施;思考
课堂教学这一实践活动,其本质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等之间运动、交流的发展过程。师与生只有在课堂教学进程中充分运动起来、实践起来,才能生动全面展现教师和学生的各自内在特性和作用。教学实践证明,课堂教学进程中,只有让学生与教师进行相互辉映的学教活动,才能体现出课堂教学的生命活力。这就对当前课堂教学的形式提出了新的、更高的标准和要求,教师在设计和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时,必须秉持运动发展的理念,把学生置身于课堂之中,组织学生进行深入、细致的学习探究活动,以此达到学教相长的双边目标。鉴于这样的认识和思考,本人现对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形式的构建做简单论述。
一、 搭建主体有效探究的实践舞台
教育学认为,在以学生主体为核心的新课改教学背景下,学生在课堂进程中充分运动起来,才能体现出课堂教学的“价值”和“意义”。但笔者发现,有少部分高中数学教师习惯于教师大包大揽的教学形式,将整个课堂教學纳入自己的讲解之中,让高中生成为被动“接受者”和听讲者,听从教师的指点进行从属单板的实践活动。实践证明,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运动起来,才能让课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形式的构建和实施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教学目标要求、课堂实际,为高中生提供进行有效探究、有效思考的实践活动平台和环节,以此触动和推动高中生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和探析,从而展现出课堂“以生为本”的生动价值。如在“对数的运算法则”一节课教学中,教师根据该节课“理解并掌握对数性质及运算法则,能初步运用对数的性质和运算法则解题”等教学要求,结合以往高中生在学习认知时的表现和情况,有意识的向高中生提出“若a>0,a≠1,M>0,N>0,logM+logN=log(M+N)
是否成立?”“现在它只是一个猜想,要保证其对任意M,N都成立,需要给出相应的证明,怎么证呢?你学过哪些与之相关的证明依据呢?”“
(1)公式成立的条件是什么?(2)用文字语言叙述这条法则:两个正数的积的对数等于这两个正数的对数的和;(3)若真数是三个正数,结果会怎样?”等探究任务,要求高中生开展先期探究研析新课要点等活动,从而让高中生获取更为充分、更为深刻的实践和探索时机和空间,提升整个课堂教学的学教氛围。
二、 开展师生互动交流的实践活动
众所周知,思想的火花是在激烈的碰撞中发展和形成的。课堂之中,教师与学生围绕某一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探究和讨论活动,在增加课堂浓厚学习氛围的同时,促进和加深学生对知识要义的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教育实践学认为,课堂教学之中,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和进行着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交流、探讨等双边实践活动。加之互动交流的实践活动所具有的显著教学功效、积极促进功用,已渗透和融入到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如“角α的终边交单位圆于点Mx,22,求cosα,并指出角α的终边所在的象限”案例教学中,教师采用互动式教学形式讲解案例,学生先行探究问题题意,认识到“这一问题设置的意图考查对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理解”,在此基础上,生生之间开展互动交流活动,通过集体探讨、集思广益,得到其解决问题基本思路:“由点Mx,22坐标,从而求得x的值,然后根据x的所确定的值,开展分类讨论,求出cosα的值,当x=-22时,
cosα=-22<0,sinα=22>0从而确定α是第二象限角,当x=22时,cosα=22>0,sinα=
22>0从而确定α是第一象限角,综上所述α是第一、二象限角”。此时,教师结合同步观察进程中收集到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点拨活动,引导高中生结合题意,回顾涉及的数学知识点,强调指出:“在解答该问题时要针对α的不同取值情况进行分类讨论。”此时,高中生结合教师的针对性指导,开展完善解题思路的基本活动,从而获得其解题的关键要义。这样,高中生在自身探究和教师指导相融合的互动实践活动中,学习技能有效提升,学习策略有效掌握。值得注意的是,当前不少高中数学教师过分的强调教师的“讲解”的活动,省略学生的“互动”的部分,应该在实际教学中切实避免。
三、 实施推动以教导学的讲解指导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设计者和推动者,在其课堂教学进程中需要切实做好学生指点、引导、推动的讲解指导工作。这也是课堂教学形式改革和构建的重要环节。笔者认为,高中阶段数学学科教学进程中,教师在课堂教学时需要把握好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二者之间的关系,利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引导、讲解、指点和评判等形式,实现对学生学习认知、探究分析等方面的有效指点和引导活动,帮助和提升高中生更好、更全面、更系统、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点和解决问题的内涵要义,实现在以教导学的实践进程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同步提升、同步发展,达到师生互赢的喜人局面。
总之,新课改催生新理念,新目标推动新教改。高中数学教师要顺应大势、积极作为,主动改革、深入教研,抓住课堂教学的内在本质,改革和创新课堂教学形式和方式,推动师与生在多样化、灵活性的课堂教学中实现显著提升和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许成芝.浅谈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组织实施[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6(2).
[2]赵玉珍.论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形式的预设和构建[J].科技资讯,2012(7).
[3]蔡章树.浅谈高中数学教学模式的实施与发展[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五)[C],2015.
作者简介:周仁华,江苏省常州市,常州市武进区湟里高级中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