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养成路径

2018-01-19 12:58高璇金秀兰
考试周刊 2018年21期
关键词:社会管理认同养成教育

高璇++金秀兰

摘 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对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新贡献,是指导经济发展、国家建设的指南针。培育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是高校的首要任务,是决定国家进一步发展成绩的关键。本文认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养成,必须以核心价值观教育为基础。应加强核心价值观的通俗化解读,便于大学生理解和吸收;应完善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体系,利于大学生获取与认同。高校注重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内容、方式与方法,建立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制度体系。

关键词: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养成教育;认同;社会管理

学生上大学当然是来求知的,希望能够在未来职场中更好地生存下去。于是,我们开始探讨高校教育应以传授知识为主,还是应以培训技能为主。这种探讨正在朝着错误的方向行进,因为知识与技能都不应是大学教育所应有的首要目标。大学教育应使学生实现生活与思想的双重独立,能够遇见更好的自己。这迫切要求大学教育将学生原先碎片化的道德认知系统化,使学生拥有积极向上的核心价值观,用核心价值观统率知识与技能的学习。

一、 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养成,必须以核心价值观教育为基础

大学生是社会的未来建设者,也是文化的继承者和必然的传播者。然而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技术进步使得大学生很便捷地接触多元文化,也会使学生在相互冲突的多元文化中迷失方向。有些学生不再追问文化的内涵,转向浅层认知。有些学生则会走向社会主义文化的对立面,成为社会主义文化的批判者甚至否定者。以核心价值观教育为基础,已经成为大学教育必然的选择。

(一) 加强核心价值观的通俗化解读,便于大学生理解和吸收

多元文化并存的现实,必然伴随着不同文化间的冲突与竞争。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植根于大学生内心,需要我国高校加强核心价值观的通俗化解读。这一方面适应当前大学生浅层阅读、碎片化阅读的习惯,另一方面利于核心价值观的传播,便于大学生理解和吸收。

(二) 完善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体系,利于大学生获取与认同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养成有赖于高校的反复有效传播。只有创造一种氛围,使大学生沉浸其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被认同、接受、内化。

1 学校全面实施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

其一,加强课堂教学渗透。教育工作者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对核心价值观知识的讲授,培养大学生的核心价值素养。教学手段的多样化,使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易于融入各门课程的教学中。可以通过制度、激励等方法使教师在课件、案例中融入核心价值的内容,从而实现课堂理论渗透。

其二,完善学校核心价值观教育方式。教育工作者应该研究流行文化,主动接近大学生,与大学生用同样的语言,做到在形式上被大学生认同。在得到认同的基础上,教育工作者可与大学生形成良性互动,寓教于乐,从而在友好活跃的氛围中掌握到核心价值观的知识和道理。

其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培养他们形成核心价值观提供一定的文化氛围。与其说是教学风格塑造了不同大学毕业生的不同面貌,不如说是不同学校的文化氛围促成了毕业生的风格。培育有利的校园文化是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条件,也是有效途径。

2 注重家庭中的核心价值观教育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性格形成的最重要影响因素。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然离不开家庭的教育。虽然大学生在法律上已经是成年人,但是其心智上还不同程度地依赖于父母。高校应建立有效的家校沟通机制,寻求家长在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面的帮助。

3 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活动

社区可以根据大学生的特点,以多种多样的文化形式吸引大学生,主动参加到社区文化活动中来,给学生们营造一个健康的文化氛围。

二、 注重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内容、方式与方法

当前,确立正确的思想道德是大学生发展的基础,而大学生思想道德发展的核心问题是价值选择。能否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内心得到认同,直接关系大学生能否适应社会需要,能否与周围形成良好的社会关系,能否为社会主义建设真心付出。教育者应将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养成问题当成首要教育任务,同时把每一个大学生都当作能动的、具有潜能的、独特的对象来对待,从而有针对性地选择教育的内容、方式与方法。确保教育能够触动大学生的内心,使大学生在接受教育时能够重新思考自身的需求,重塑荣辱观,使大学生能够主动地、积极地接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 建立核心價值观教育的制度体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应是一种常态活动,而不应是临时的安排。所以,高校应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制度,形成教育体系。对教学实施人员、教学内容、时间等做具体规定,也对教学的结果进行考核。

参考文献:

[1] 陈延斌.养成教育:未成年人道德建设的着力点[N].光明日报.2004,4,27.

[2] 来永宝,蔡立雄.养成教育透析[J].龙岩师专学报,2002(1):12-18.

作者简介:

高璇,讲师,辽宁省沈阳市,沈阳工程学院;

金秀兰,教授,辽宁省沈阳市,沈阳工程学院。endprint

猜你喜欢
社会管理认同养成教育
行政法治视野中的社会管理创新
社会管理创新过程中基层政府责任建设问题探讨
认同的崩溃
融媒体时代领导者媒介形象重构与认同
工匠精神的缺失与高职院校的使命
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探索
高校学生体育素质养成教育研究
跨性别者认同矛盾研究
马克思的管理思想对加强中国社会管理的启示
从社会认同浅谈萧峰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