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疑问难叩响学生思维门扉

2018-01-19 21:54何艳
考试周刊 2018年14期
关键词:质疑问难兴趣习惯

摘 要:学习是一个知疑、质疑、解疑的思维过程。我国古代教育学家朱熹说:“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常常有疑。过了这一番以后,疑渐渐解,以致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质疑问难是创造品质的表现,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好习惯是时代对教育的呼唤。

关键词:质疑问难;兴趣;方法;习惯

質疑问难是探索知识、发现问题的开始。古人曰:“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课堂中巧妙的质疑问难,能激起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参与感,质疑问难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动力。

一、 激发兴趣是前提

1. 多形式互动,激发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或者游戏、或者谜语、或者故事,不拘形式,目的在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达到快乐的学习境界。

2. 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和平等的师生关系。课堂中,老师要放下架子和学生打成一片。在教学中“多一些允许,少一些不准;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批评”,用“微笑”教书、用“微笑”育人,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进取心。在民主教学的氛围中,激励学生有疑必问、有疑必究,采用对提出的研究价值不大的问题予以引导,反之则表扬的策略,逐渐培养学而疑、疑而问的良好问题意识,有“我要问”“我要问出好问题”的冲动。

总之,要全方面努力,使课堂形成“愿学、乐学——质疑、究疑”的良好氛围,让学生愿意质疑问难、乐于质疑问难。

二、 教给方法是关键

1. 抓课题质疑。课题是文章的眼睛,思维的窗口,它浓缩了整篇课文的精华。从课题入手,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提出问题,捕捉文章的中心,训练学生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如:教学课文《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在出示课题后,学生质疑:“这是一幅怎样的画?”“为什么这幅画能名扬中外?”抓住这两个问题展开教学,就捕捉了文章的中心。通过解决问题,学生就能具体了解《清明上河图》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再譬如:学习《他是我的朋友》一文,课伊始,学生就提问“他和她分别指谁?”“他和她为什么会成为朋友?”围绕这两个问题学习,学生很快就能把握故事的主要内容。综上所述,我们发现抓课题质疑,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 抓中心词、句质疑。在质疑问难的过程中,围绕课文中心句,问一词或问一句便是掌握了课文的精神实质。如:教学《狼牙山五壮士》时,学生在精读文本的基础上提出“为什么文章一开始写的是‘战士,而课文结尾时却成了‘壮士?”抓住这一问题,教师顺势而导,引导学生感悟五壮士为革命事业献身的精神,有效地突破了教学难点。再如: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时,学生围绕中心句提问“为什么小兴安岭是一座巨大的宝库,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

3. 抓写法质疑。学习文章要从两方面入手:“文章写什么”“文章怎样写”。如:《军神》这篇课文的写作特点是通过语言神态,描写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并将正面描写与侧面衬托相结合,用于表现主人公的精神品质。而问题“文章的主人公是刘伯承,但为什么课文用了大量的笔墨描写了沃克医生?”的提出,准确地抓住了侧面衬托这一写法,凸显了刘伯承拥有钢铁般的意志和坚强不屈的精神品质,令人敬佩。

4. 抓课文“留白”处质疑。很多文章常有“言尽而意无穷”的留白处,这是作者独具匠心的艺术空白,抓住这些“留白”质疑,往往能激发思维、驰骋想象。如:教学《陶罐与铁罐》的结尾处时,学生质疑“许多年后,为什么连铁罐的影子也找不到了,它去哪儿了?”。再如:学习《老人与海鸥》课文结尾处时,学生针对省略号单独成一段质疑“为什么这里省略号单独成段,省略了什么?”

5. 抓课文插图质疑。课文插图被誉为“语文教材的第二语言”,有效的使用插图,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理解、观察、想象、表达等各种能力。如:在教学课文《七颗钻石》时,学生在感悟文本后,看课文插图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为什么课文插图中,罐子里的水会向空中流去了呢?”我顺势引导:“《七颗钻石》是一篇童话故事,想象大胆而丰富是童话的特点之一。本文不仅在语言上充满了浓浓的童话色彩,课文插图也运用了夸张的手法,让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童话气息。”这样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又抓住契机告诉学生写童话时要突出它的特点。

三、 培养习惯是目的

习惯是在某个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逐步形成的相对稳定、自动化的行为倾向和方式。

1. 养成学习中多问的习惯。教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方法,倡导他们课堂中积极动脑,大胆质疑,是培养质疑问难习惯的做法之一。除此之外,还要将问的习惯从课内延伸到课外。

(1) 课前预习,自觉质疑。学生自学,除一般的预习任务外,鼓励学生多提问,养成“不提问题不读书”“读书必发问”的好习惯,把不能解决的问题记下来,课堂提问解决。

(2) 学后反思,深化质疑。学习完课文后,学生整合全篇课文内容,再联系实际又会产生新的疑问,学生此时质疑,是对课文内容的反思深化,应鼓励学生学完课文后积极质疑。

2. 养成生活中多问的习惯。鼓励学生多看多思多问,做生活的有心人。平时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一个问题收集本,将生活中随时随地产生的问题记录下来,并查阅资料自己解决。利用每周班队会时间,班内展示评比,并给予一定的奖励。

“疑”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常有疑点,常有问题,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创新。质疑问难,作为一种教学方法,运用得好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燃起学生思维的火花。学生在阅读中从无疑到有疑,再从有疑到无疑,就是阅读和思维能力提高的过程。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不仅要善于启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而且要善于诱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作者简介:

何艳,甘肃省武威市,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新民小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质疑问难兴趣习惯
上课好习惯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好习惯
让数学教学因生成而精彩
谈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策略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
巧用多媒体技术, 让语文课堂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