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 绯,信思源,梁 彬(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哈尔滨 150025)
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一贯遵循教育家陶行知、黄炎培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工学结合”、“做学合一”、“手脑并用”的国际职业教育思想理念。在近20年的高等职业实践教学中,践行了校企深度融合的“2+1”(两年理论教学,一年顶岗实训)人才培养模式。
近些年,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作为学院的骨干专业,为适应国家经济建设转型升级建筑市场人才特点的需求,在已取得的国家示范性院校建设教育教学经验成果的基础上,以就业创业作为学生全面教育培养的目标导向,以全面提升学院教育教学质量作为基本点,努力探索并实施了准职业人式、“工作过程主导、职业技能交融递进”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
当今的国际社会,是知识信息化的时代,是知识全球化、共享化的时期。人才的竞争在各国经济实力的背景下凸显出特殊的重要性。高校的教育教学能力水平是毕业生质量全面、真实的反映,而专业发展的重要技术文件——“人才培养方案”的科学性、适用性,对人才培养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等职业院校从未停止过改革创新的脚步,人才培养方式、课程体系框架等的构建是大家非常关注的中心问题。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教学有区别于其他专业的突出特点,如,实践性教学强、耗材大,受地区、行业背景影响大等特点。综合考虑以上诸多因素,多年来我们从理论上探索研究分析,再进行实践应用,循环往复,不断完善修订“准职业人式”创新性人才培养方案。
建筑工程技术学院依据国家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2]16号)、《关于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若干意见》(教学[2003]6号)等重要文件精神编制和修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房屋建造过程施工技术基本程序如下:
房屋建造过程施工管理基本程序如下:
参照以上施工技术顺序、施工管理过程基本顺序框架构建“工作过程”人才培养课程框架,修订完成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职业技术类课程设置如下图:
“职业技能交融递进”人才培养实践课程设置框架见下表。
即在学生岗位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上,第一学年(Ⅰ、Ⅱ学期)以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技能基础课为基本,此阶段的末尾安排建筑工程“认识实习”;第二学年(Ⅲ、Ⅳ学期)以专业课、职业岗位课为基础,以项目为载体训练学生专业技能,结合专业技能学习完成“岗位综合实训”实习实训;第三学年(Ⅴ、Ⅵ学期),学生完成专业岗位定向培养,到建筑业企业生产一线深入工程项目岗位,“顶岗实习”锻炼,实现了“顶岗实习”任务与毕业后就业创业的完美对接。从简单到复杂,由浅及深,是教学规律的要求,以上三个阶段的岗位实践能力培养和训练正是这一规律的体现,这一学生岗位职业技能交融递进培养的课程框架体系,使学生在三年的专业理论学习与岗位职业技能训练中交互递进不断提高,实现了综合能力递进增长的人才培养目标。
改变了传统的三段式专业教学课程体系,体现了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与以往完全不同的教学方式,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及主动性积极高涨,职业生涯的终身发展潜能得到了提升。
教学过程更多的考虑了职业岗位内容的相关性,淡化了知识的相关性,侧重职业工作环境的营造实施工程工作情景的职业能力培养,学生组织能力、判断能力、处理复杂事物的能力在工作状态下培养和锻炼。
职业岗位能力课程框架依据建筑工程工作程序设置,做到了学生所学的知识内容与工作岗位中的知识内容相一致,学生的执业能力准确、及时的得到补给。
让学生在学习情境——工作情境、工作情境——学习情境两者互溶的过程中实施教学,学生学习过程自始至终都与专业岗位工作相一致,更好的促使学生从学习者到职业人身份的转换。从教学的角度,学生清楚了所学知识内容的作用,知道了为什么学、怎么学、如何用得更好。
首先,我们走访了长期校企合作的建筑业企业进行调研,一方面广泛听取企业对毕业生专业能力、综合素养的意见反馈;企业用人新的要求和建议。与此同时,全面认真分析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及今后发展思路,合理准确地确定专业可持续性人才培养目标。
在社会调研的基础上,我们邀请施工单位工程一线的工程师、建筑业行业专家、客座教授、教学改革的专家学者等多方人士汇聚一堂研讨分析,详尽的对施工项目的施工员、技术员、测量员、安全员、质检员、监理员、材料员等工作内容进行分析,从职业岗位的工作任务中得出工作流程、子项目、行为标准等,进一步提炼出学生应具备的专业技能标准能力,为构建以职业岗位能力为本位的课程框架体系打好基础。
按照课程结构分析技术要求,以岗位能力为基础、以工作内容为依托、以生产过程为主干、以实践训练为落脚点、以终身职业生涯为目的的原则,确定课程框架及教学模式。“工作过程主导、职业技能交融递进”的人才培养课程框架实现了将岗位工作项目转化为课程教学项目的任务,接下来详细研究确定课程类别、课程排序、学时分配以及素质教育等编写修改工作。
专业能力的培养分三个递进过程。专业能力初步培养主要在第一、二学年。第三、四学期为专业能力强化培养过程。第五、六学期是专业综合能力提高阶段。其中,第一阶段可以在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之上通过参观、考察、报告、讲座等各种方式实现专业能力初步提高。第二阶段可以通过课程中的实验实训环节实现专业能力强化培养,为下一阶段的教学任务完成做准备、打基础。第三阶段的专业综合能力提高是通过工程标书的编制、单位工程网络计划编制、顶岗实践等重要环节的建筑工程典型工作任务的实施来实现完成的。
《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明确指出:高等职业教育应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的办学方针,通过校企深度合作,实现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解决人才培养与需求之间的矛盾,才能真正实现校企合作双赢。近些年来,我院一直奉献国家对高职教育教学的指导方针政策,以新形势下建筑行业对建筑工程人才的规格标准为出发点,采取深入调查研究、组织专家论证、筛选人才培养定位、校企深度融合、全方位投入到教育教学改革当中去,及时修正、调整、优化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现今已形成具有独自特色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合作教育是高职院校专业发展的基础,对于土建类专业显得更为重要。校企双方共建实训基地。建设以校方为主的校内实训基地,完成学生单项技能培养、综合能力训练及企业员工岗前培训;建设以企业为主的校外实习基地,完成学生顶岗实习。
我院与全国优质建筑业企业30多家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这些企业是学生顶岗实习、就业发展的坚实后盾。为了保证校内实践实训教学环节的有效实施,我院开拓性的创办了土建类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实现了“校中厂”,企业生产建筑产品获得利润,学生在建筑生产过程中进行实践训练,企业工程一线的师傅进入学校,指导学生专业技能的训练,学校和企业达到了利益共有、资源共享、互利互惠的合作关系。
我院每年组织到企业、龙头高职院校进行调研,深入了解专业发展动态、建筑业企业岗位需求、毕业生就职状况等各类信息,及时把握人才市场用人动向。例如,学院培养的学生直接为企业所用的稳定校企合作企业有数十家之多,常年为这些建筑企业输送优秀员工。
学生一年的企业顶岗实习实践过程的管理非常重要,他是三年教学质量的支撑和保证。我们成立校企“顶岗实习管理委员会”,制定实习管理规章制度,实行配备校内导师制、企业工程师指导构成的“双导师”管理模式。顶岗实习阶段教学内容的有效实施、岗位实训环节的落实,这些都能与实习企业很好合作管理。企业顶岗实习过程中安全教育是重中之重,只有校企合作高度重视、加强管理,方能圆满完成实习实训教学任务。
准职业人是职业人的过渡期,职业资格是先行条件,通过在校专业技能的递进式培养,毕业后获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进入企业,对于学生的职场竞争和立足十分必要。通过我们了解,企业招聘时对毕业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甚至驾驶资格作为附加条件应聘呈上升趋势。目前我院持“双证”毕业人数达70%以上,近过半人数持“三证”或“四证”毕业。
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以培养区域经济服务,适应建筑市场的掌握现代建筑技术、有素养、善管理的高素质技术型人才。通过我们共同努力,高职教育创新实用型技术人才的培养结出了丰硕的果实。学院发展建设取得的卓越成效,是我们保障教育研究实验工作高效运行的软环境,多年来积淀的教学改革经验和保证专业建设需求的校内、校外教育资源是我们人才教育研究实验工作强有力支撑和硬环境。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积极探索和实践“工作过程主导、职业技能交融递进”准职业人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就业率连续多年达到98%以上。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证明,毕业生到基层岗位上留得住、用得上,受到用人企业的好评。我们将会不断改进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为龙江区域经济腾飞,培养更多优质的建筑业工程人才。
[1]教育部. 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 教职成[2011]12号.
[2]教育部.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