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文涛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河南郑州 450000)
黑茶汤色红琥珀色,明亮通透,其口感厚重馥郁,入口甜、润、顺、滑,自古以来就是我国边疆地区游牧民族的钟爱。可惜的是,长期以来,我国的内地茶叶市场一直绿茶、红茶、乌龙茶等其他几大茶叶品类所占据,直到近几年来,黑茶降血压、降血脂的保健功能被发现和普及之后,黑茶才在我国内地的茶叶市场中崭露头角,并为越来越多的都市白领和精英人群所接受。在六大类茶叶当中,黑茶的加工工艺作为复杂,工艺也最为繁琐,细微的差异可导致茶叶的口感和外观上千差万别。与其他茶叶品类相比,黑茶生产当中的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最低。提升黑茶加工的机械化程度和自动化程度,不仅对保证黑茶的外观、品质、色泽、口感的稳定性有所帮助,还能大幅提升黑茶的生产效率。本文将从黑茶的起源加工机理谈起,对黑茶加工机械的自动化控制进行浅析和探讨。
黑茶是我国历史较为悠久的一种茶叶,因其所用的原料粗老,加工过程中发酵的时间比较长,茶叶外观呈油黑或黑褐色,所以被称为黑茶。在历史上,黑茶的主要销往地是西藏、内蒙、新疆、甘肃、宁夏等地少数民族地区,所以习惯上还被称为边销茶。2010年左右,随着保健功效被广泛认可,黑茶在内地的茶叶市场开始大卖,与此同时,陈年黑茶的收藏价值凸显,有很多人为了找到陈年的黑茶,专门去西藏的寺庙当中、边疆的牧民家中去淘陈年老茶。有人收获颇丰,一款有了年份的陈年黑茶,甚至一度价比黄金。
黑茶最早出现在唐宋时期,当时我国西南茶区的人们,为了方便运输,将制作好的绿茶打包成砖形、饼形、方形等形状。然而受当时的交通环境条件所限,茶在销往边疆的路途坎坷崎岖,从内地到边销区,甚至要经过长达一年多的运输时间。就这样经过长时间的日晒雨淋,茶叶内含的物质,发生非酶性自动氧化,其颜色也在霉变中成了黑褐色,原来芳香四溢的茶香也变得内敛。人们尝试着饮用这种“变质”的绿茶,却发现茶叶的口感已经和绿茶有着天壤之别,呈现出厚重绵长的甘甜口味,相对于绿茶,这种茶叶更受到游牧民族人们的喜欢,而且发现了黑茶越陈越香的自然规律。
自从发现黑茶的秘密之后,人们便开始尝试着将绿茶的加工工艺进行变革,在初制或精制过程中,加上了渥堆的过程,主动去营造黑茶的形成环境。经过漫长的实践和不断的调整,真正意义上的黑茶诞生了。
黑茶又分为四川黑茶、湖北黑茶、湖南黑茶、广西黑茶和云南黑茶等几大代表性黑茶。虽然都属于黑茶系列,但各自又有着独特的加工工艺,黑茶的品质特征也有差异。如我们常见的千两茶、茯砖茶、花砖茶、花卷茶等等,都属于湖南安化黑茶;青砖茶则是湖北黑茶的代表。再如大家熟知的普洱茶则属于云南黑茶。还有广为人知的历史名茶,产地广西苍梧县六堡乡的六堡茶是广西黑茶的杰出代表。
前面提到,最早的黑茶是在运输过程中偶然实现的一种茶叶。直到1373年以后,人们才有意的模仿茶叶运输的外部环境,通过蒸贮加工,湿坯堆积,最后形成色泽黑褐,口感醇厚,不同于绿茶的“蒸制黑茶”。不同于绿茶的加工工序,“蒸”和“贮”两大加工核心工序,是成就黑茶特殊口感的主要原因。
可以说,黑茶的加工技术,是在经历了漫长发展历程,在缺乏经验指导和理论指导下,一步步摸索和试探中完成的。在原料方面,黑茶所用的茶叶原料多为粗大的叶片,而且多含茶梗。这是因为古代人们劳动力有限,上好的茶芽都被用于加工内销的高品质茶。等到忙完内销茶的制作之后,茶树叶子已经生长的比较粗大,只能用来制作黑茶了。
在制作加工方面,四川黑茶是用蒸的湿热原理,将绿茶中的粗涩之味去掉,而湖南则是在初制工艺上进行了改革,通过杀青、热揉、渥堆、明火干燥等一系列加工工艺,即巧妙的运用了湿热原理,又将微生物细胞外酶的化学作用运用到其中,真正实现了黑茶的制作。因此,谈到我国的黑茶时,多指的是以安化黑茶为代表的湖南黑茶。
由于种种历史原因,在上个世纪很长的一段时间,我国的茶叶发展速度缓慢,直到改革开放以后,在市场的推动下,茶叶市场才得以恢复元气,在普洱茶的带动下,黑茶也逐渐理性的回归。借助现代化的科技手段,人们终于摸清了完整的黑茶加工工艺规律,并对黑茶的加工原理和物理特征进行了明确,而且从微生物的角度,解释了黑茶独有的保健功效和特殊的香气。这对实现黑茶加工的机械化和自动化有着重大的意义。
2.2.1 黑茶的加工原理的研究
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各个学科之间的交流和渗透也成为了必然。对于黑茶来说,千百年来的加工原理,在这一时期得到了明确,并形成了相对科学的理论和加工技术。
相对于其他种类的茶叶,黑茶的原料鲜叶粗老,含纤维和茶梗相对较多,含水量较少。因此在进行杀青时,为了起到保温作用,要比其他种类的茶叶投叶量大。此外还要对鲜叶进行灌水处理,目的是利用水蒸气的穿透力,对茶叶进行充分的杀青。经过杀青后,茶叶的纤维素分解,更利于茶叶的揉捻成型。经过揉捻后的茶叶,不需要经过散热,要立即进入黑茶特有的而且是关键性的加工步骤——渥堆。渥堆的过程,其实也是让茶叶发酵的过程,近些年,人们在反复实践过程中,又在渥堆的中加入了翻堆过程,目的就是为了散发茶堆中间的温度,避免茶堆中间温度过高而影响到茶的品质,从而使茶叶在渥堆过程中质变均匀,通过生化动力和一系列微生物的综合作用,塑造黑茶独有的品质和绵柔醇厚的特殊口感。在渥堆这一过程中,茶坯的湿度和茶堆的温度,将直接影响到黑茶成品的品质和口感。此外,金花的多少是评价黑茶的一个重要标准,而金花的形成,同样和黑茶渥堆及压制过程中的湿度及微生物的含量有关。
2.2.2 黑茶的物理特征的研究
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人们开始引入现代化学理论,对黑茶的一系列特征进行科学的解释和标准化的衡量。有研究者发现,黑茶在制作过程中,茶叶产生了一系列使脂类物质自动降解的湿热作用,同时还产生了萜烯醇类化合物及酚类化合物的微生物作用。在渥堆过程中,杂氧化合物和酮类成分有增加的趋势,醛类成分变化并不明显。正是在这样复杂的化学作用和微生物作用之下,黑茶才形成了复杂的香气构成,其香气成分要比绿茶多出10几种来。
上世纪九十年代,研究人员更是依照黑茶的各种物理特性以及茶叶原材料的含水量、密度、叶片厚度、容重等各种物理因素,对黑茶加工技术做了深入的研究,并依照研究结果建立了黑茶加工数据模型,为制茶机器和制茶技术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和数据基础。在此基础之上,我国陆续研制出黑茶的压制机、切段机等一系列制茶机器,加速了黑茶机械化和自动化的生产进程。
长期以来,我国的茶叶加工一直是以手工业为主。直到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机械开始逐渐运用到茶叶加工过程中。很多劳动强度大,工艺技术复杂的生产环节逐步实现了机械化。从最简单的单动力和开放式齿轮传动机构,再到后期的半自动、自动机械的出现,茶叶的生产效率和标准化程度得以大幅提升。迄今为止,我国已经开发了滚筒杀青机、理条机、揉捻机、烘干机、堆放机等等,即消除了茶叶生产过程中人的主观性因素,又解决了劳动力日益紧张的问题,大幅提高了工作效率,提高了茶叶的食品安全程度。
截至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实现了红茶、绿茶、青茶加工过程的机械化和自动化控制,而对于黑茶来说,其主要工序——渥堆上,尚未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控制,因此,黑茶生产的全程机械化发展依然任重道远。
安化黑茶的杀青、揉捻、渥堆、复揉、干燥、包装等工序中,除了最核心的生产工序渥堆外,其他工序都已经实现了机械化生产,而渥堆工序却没有合适的机械进行推广。
渥堆是黑茶制作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是形成黑茶色香味的关键工序,在湖南安化地区,这一工序依然完全依靠着人工来完成,普遍是将揉捻后的茶叶,直接堆放在地面或洁净的渥堆槽中。有经验的生产师傅根据茶叶的颜色,茶堆的温度和湿度,渥堆产生的气味来分辨和掌握渥堆的效果。这样的过程,难免会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容易出现渥堆不均匀、渥堆不充分或者渥堆过度的现象发生。此外,渥堆过程是一个化学性转变的过程,茶堆内部很多关键性因素、如水分、温度、时间等因素,凭人工经验很难做到精准的控制。所以也很难保证茶叶品质的连贯性和稳定性。极容易造成不同批次生产的茶叶,在口感上相差悬殊的现象发生。
因此,黑茶渥堆机械自动化控制的开发运用,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的出现。而且在生产中的诸多不可控因素,也会因为机械加工和自动化控制有了量的标准,对最终的渥堆效果控制起来也更为精准。
综上所述,因为黑茶加工工序中,渥堆的过程暂无可推广的机械可以利用,使得整个黑茶加工过程中,无法形成完整的机械化和自动化控制的生产链条。在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我国黑茶的进一步发展,同时也为黑茶的品质提升带来了限制,为黑茶品牌的标准化建设设置了障碍。因此,黑茶加工机械的未来方向和发展趋势,一定是围绕着渥堆这一生产工序来进行。
顾名思义,黑茶的渥堆,是茶坯在一定水分和温度条件下,经过一段时间的堆积,促使茶叶所含物质系列复杂化学变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渥堆的时间、茶堆经过发酵后的温度变化,茶叶原材料的含水率,都是对黑茶品质造成直接影响的影响。因此,对渥堆的机械自动化设计的关键,是在掌握影响渥堆进程和机理。要多咨询长期在一线的黑茶制作师傅,掌握渥堆工艺过程中,化学物质的变化与黑茶口感的形成关系,通过加热、加湿等辅助机械,去营造渥堆过程中最合适的环境要求,通过现代科技手段,确保渥堆过程中各影响因素的可控性。并要通过一系列感应设备的应用,精准监控黑茶渥堆进程的温度和湿度变化,使黑茶的机械化加工在卫生安全标准的情况下,在品质上得以提升且具备长久的稳定性。
随着我国消费者对健康重视程度的增加,以及对黑茶保健功效的广泛认可,长久以来以边销茶身份出现的黑茶,在我国茶叶市场中占据的份额将会越来越大。与此同时,人们对黑茶品质的要求,也会逐渐提升。黑茶加工机械化和自动化控制的运用,将有效消除茶叶生产过程中人为主观因素的影响,从而使得黑茶的品质得以稳定的提升。此外,还会有效的提高茶叶产能,有效提高黑茶产区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