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上海,200437)
贾默然 彭 煜△
彭培初教授是首批上海市名中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全国第三批、第四批、第五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班指导老师。彭教授业医50余年,精通内外各科,对泌尿系统疾病有丰富的临床诊治经验。他认为五脏六腑皆可导致小便异常,并非一脏一腑的问题,特别强调了肝的疏泄功能对小便具有重要影响。笔者有幸跟师学习,受益良多,现将彭教授从肝论治泌尿系统疾病的经验进行总结。
泌尿系统疾病最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小便异常,包括小便的色、质、量的改变,排尿次数、排尿感觉、排尿方式等的异常。中医称为“淋证”、“癃闭”、“遗尿”、“小便频数”、“白浊”等。明代医家孙一奎最早提出“肝主小便”:“又肝主小便,使毒邪从小便中出。”[1]明代王肯堂在《证治准绳》中云:“盖肝主小便,因热甚而自遗也,用加味逍遥散加钩藤及六味丸。”[2]清代薛己评注《明医杂著》时曰:“皆由肝火炽盛,肝主小便,因热甚而自遗也。”[3]清代医家张志聪将肝主小便的病机总结为“厥阴之气不化也”。[4]又《黄帝内经灵枢集注》曰: “肝主疏泄,小便不利者,厥阴之气逆也。”[5]彭培初教授在历代医家的理论基础上,结合自身经验,总结出了从肝论治泌尿系统疾病的独特治疗方法,并在临床应用中取得良好疗效。
彭培初教授认为肝脏与小便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肝脏的“气、火、风、寒”失调是引起小便异常的主要原因。“气”指肝气郁滞,主要症状表现为情志抑郁,少腹胀满疼痛,小便不通或通而不爽,苔薄白,脉弦。“火”指肝火燔灼,主要症状表现为口苦咽干,少腹拘急,大便闭结,小便频数短涩,灼热刺痛,尿色黄或深红,舌红,苔黄腻,脉滑数。“风”指肝风内动,主要症状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等待、尿线中断,苔薄白,脉弦。常与情志密切相关。“寒”指寒凝肝脉,主要症状表现为阴囊坚硬坠痛,牵引少腹拘急疼痛,尿少而频,排尿不畅,尿后滴白,苔白,脉沉细。
彭教授基于以上内容,结合临床经验确立了“理肝气、泻肝火、息肝风、散肝寒”的独特治疗方法。
此法针对肝气郁滞患者,重在疏肝调气行水。气行则水行,气升水自降。临床用柴胡疏肝散、逍遥散加减。基本方组成:柴胡9g,芍药12g,白术12g,茯苓12g,泽泻12g,当归9g,陈皮9g,枳壳9g,冬葵子15g,甘草6g。本方柴胡为君药,疏肝解郁,调达肝气。茯苓味淡微甘,利小便;泽泻利水渗湿、冬葵子利水道,通淋泄浊,共为臣药。当归甘辛苦温,养血和血;白芍酸苦微寒,养血敛阴,柔肝缓急;白术健脾去湿,使运化有权,气血有源;陈皮、枳壳理气行滞,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诸药相合,共奏疏肝行气、利尿通淋之功。此外,临床多见兼证,可酌情加减。若兼寒,加吴茱萸;兼热,加龙胆、山栀;兼痰,加半夏、厚朴;兼血瘀,宜通血络,加川芎、桃仁、三棱、莪术等。
此法针对肝火燔灼患者,重在清肝泻火,利尿通淋,火去则小便自清。临床多用龙胆泻肝汤、自拟紫安方加减。自拟紫安方基本组成:黄连9g,穿心莲15g,龙胆9g,焦山栀15g,苦参15g,紫草15g,枳壳12g,郁金12g。方中龙胆味苦大寒,入肝、胆经,退肝经之邪热,除下焦之湿肿,为君药。黄连、穿心莲苦寒,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焦山栀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通泄三焦之火,共为臣药。苦参清热燥湿,利尿;紫草凉血活血,为佐药。枳壳行气消积,郁金行气解郁,可引药下行,为使药。方中君臣佐使,配伍精当,即可泄肝火,清湿热,又可利尿行水,又可疏肝气,条畅情绪。
此法针对肝风内动患者,重在镇肝息风。“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暴强直,皆属于风。”[6]彭教授认为凡是表现为游移不定、抽搐、紧张等症状者皆属风之变动。临床选用镇肝熄风汤、旋覆代赭汤加减。基础方组成:旋覆花15g,代赭石15g,煅龙骨15g,煅牡蛎15g,龟板15g,灵磁石15g,石决明15g,珍珠母15g,白芍12g,瞿麦15g,萹蓄15g,龙葵15g,鬼针草15g,金钱草15g,凤尾草15g。方中旋覆花性温而能治结气、惊悸、胁下满,是为君药。代赭石之质重沉降,镇肝降逆,宁心安神;灵磁石、珍珠母、石决明、煅龙骨、煅牡蛎、平肝潜阳,安神定志;龟板、白芍益阴潜阳,共为臣药。瞿麦、萹蓄利水通淋为使药。彭氏加龙葵、金钱草、凤尾草、婆婆针以增强利湿通淋之效。全方重用矿石类药物,重镇安神,缓解患者精神紧张。
此法针对寒凝肝脉患者,重在温经散寒。临床选用自拟葫芦巴方。基本方组成:葫芦巴15 g,补骨脂12g,熟附片15g,肉桂9g,苍术30g,白术30g,茯苓12g,橘核15g,荔核核15g,枸橘梨15g,青皮15g。方中葫芦巴苦温下行,入肾、膀胱二经,温阳祛寒,治腹胁满胀,寒疝冷瘕,为君药。补骨脂性温,补肾温阳,固精缩尿;熟附片、肉桂辛温大热,补火助阳,散寒止痛共为臣药。苍术、白术、茯苓补气健脾,燥湿利水,既可使水液生化有源,又可以制约辛温之品升发太过,损伤阴液;橘核、荔枝核、枸橘梨、青皮4药合用,专行肝气,疏肝破气,散寒止痛,共为佐药。若寒凝日久,则加用川乌、草乌以增强温阳散寒之功效,诸药合用,功效明显。
刘某,男,30岁,2016年5月23日初诊。
主诉:小腹与会阴部胀痛3年余,加重伴排尿灼热感1月。患者3年前因大量饮酒后出现小便困难,伴排尿灼热感,淋沥不尽,经左氧氟沙星治疗后,排尿灼热感症状好转,但排尿困难症状仍有,后予哈乐等药物长期治疗,但患者症状反复不愈。一月前患者因出差久坐,且食用辛辣食物,后再次出现排尿困难,尿道刺痛,排尿灼热感,自服哈乐后未见明显好转,遂至我院就诊。前列腺液检查示:WBC:10个/HP,卵磷脂小体(+)。尿常规:WBC(+++)刻下:患者自觉小腹、睾丸、会阴部胀痛,排尿灼热,小便淋沥不尽,尿后滴白,夜尿2- 3次,肛门灼热,排便不爽,舌红,苔白腻,脉弦。
疾病诊断:慢性前列腺炎。辨证:寒热错杂,湿阻下焦。治法:温经散寒,兼清湿热。处方:葫芦巴15g,补骨脂12 g,熟附片15 g,肉桂9 g,苍术30g,白术30g,茯苓12g,橘核15g,荔枝核15g,枸橘梨15g,青皮15g,黄连9g,穿心莲12g,龙胆草9g,栀子15g,郁金12g,炒枳壳12 g,苦参15 g,川乌6g,草乌6g,生地20g,炙甘草6g。并嘱患者不吃辣、不喝酒、不久坐、不骑车的“四不”禁忌。
2016年6月6日二诊。患者小腹、睾丸胀痛减轻,排尿灼热感明显好转,但患者因出差,乘车久坐,导致小便困难,尿道刺痛,龟头痛痒。遂予自拟桂枝方(桂枝9g,赤白芍各12g,知母9g,垂盆草15g)柔肝缓急止痛。
2016年7月4日三诊。患者小便刺痛、龟头痛痒症状减轻,但小便不利仍有,遂加半枝莲15 g,蒲公英15 g,车前子12 g以清利下焦湿热。后以上方随症加减连服6个月,患者小腹、会阴胀痛均消失,排尿困难、小便淋沥不尽明显好转,前列腺液、尿常规检查均正常。
2017年8月21日,患者再次来诊,主要症状为尿频、尿急、尿等待、少腹胀满,精神情绪紧张时症状加重。前列腺液检查无异常。诊断:膀胱过度活动症,盖因肝气郁结,疏泄不利,遂予疏肝之法调之。拟方:当归9g,柴胡9g,白芍12g,赤芍12g,白术12g,茯苓12g,丹皮12g,焦山栀12g,炙甘草6g,怀山药12g,大枣10g,穿山甲2g,此方服药2周。
2017年9月4日,患者情绪好转,少腹胀满好转,小便较前无明显改善,夜寐差,舌红,苔薄,脉弦。彭教授认为尿频、尿急、尿等待等症状为内风之变动,遂改用镇肝息风之法治之,处方:旋覆花15g,代赭石15g,煅龙骨15g,煅牡蛎15g,龟板15g,灵磁石15g,石决明15g,珍珠母15g,白芍12g,瞿麦15g,萹蓄15g,龙葵15g,鬼针草15g,金钱草15g,凤尾草15g,当归9g,酸枣仁9g,茯神9g,合欢皮15g,服药一月后随访,患者小便正常,情绪稳定,精神状态良好。
按:该患者病程主要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慢性前列腺炎,患者既有小腹、会阴、睾丸局部胀痛和滴白的寒凝肝脉之证,又有排尿灼热,小便淋漓不尽,肛门灼热,排便不爽的湿热蕴结之证。彭教授治疗此类病症善用寒热并用之法,以附子、肉桂、干姜等温热之品散其寒,合黄连、穿心莲、龙胆等苦寒之剂泄其热,一寒一热,疗效显著。《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第十》曰:“寒疝,绕脐痛,若发则白汗(注:一本作“白津”)出”。[7]彭培初教授认为此条之中绕腹痛、小腹、睾丸坠痛等寒疝表现,与慢性前列腺炎表现类似,因此认为白津即为前列腺液,主因寒凝肝脉而致。若患者久病难愈,滴白严重,可在葫芦巴方基础上加川乌、草乌,增强温经之功效,效果更佳。第二阶段为膀胱过度活动症,是一种以尿急为特征的症候群,尿频和急迫性尿失禁为其主要临床表现 。彭教授治疗此类病症多用疏肝理气之法。若因肝失疏泄日久,肝风内动,则用镇肝息风之法。另此类患者因精神情绪紧张,多有失眠症状。因此加当归、酸枣仁、茯神、合欢皮等养血安神之药,可使药效倍增,沉疴可起。肝病最杂而治法最多,临床医生在应用时应准确辨证,灵活应用。
综上所述,彭培初教授“理肝气、泻肝火、息肝风、散肝寒”的治肝四法对于治疗泌尿系统疾病有着确切的临床疗效。这为治疗以小便异常为主的病症拓展了思路,提高了疗效。但不能忽视的是,小便问题非一脏一腑之过,在治肝的同时,应注意三焦、肺、脾、肾等诸多脏腑的影响,辨证论治,方可治愈疾病。
参考文献
[1] 孙一奎.赤水玄珠全集[M]. 凌天翼,点校.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36:1128.
[2] 王肯堂.证治准绳[M].臧载阳,点校.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229- 230.
[3] 王纶.明医杂著[M].薛已,注.王新华,点校.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140.
[4] 张志聪.黄帝内经素问集注[M]. 孙国中,方向红,点校.北京:学苑出版社,2002:269.
[5] 张志聪.黄帝内经灵枢集注[M].孙国中,方向红,点校.北京:学苑出版社,2006:211.
[6] 中医出版中心整理.黄帝内经素问[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35- 136.
[7] 张仲景.金匮要略方论[M]. 王叔和,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