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涛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焉耆医院 新疆 焉耆 841100)
心律失常是临床上常见的心脏类疾病,对于严重且存在持续性的心律失常患者患者需进行及时的治疗以防止其发生生命危险。对这一疾病进行治疗的主要方式为药物治疗,胺碘酮属于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其自问世推广以来,优秀的治疗效果已经受到医师与患者的双方面认可。是效果优秀而负性肌力作用弱的广谱类抗心律失常药物。据此,本研究重点对胺碘酮在心律失常中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了观察分析,并总结报告如下。
选取2015年6月—2017年3月间我院收治的78例心律失常患者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39例患者采用胺碘酮进行治疗,对照组39例患者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此78例患者中男性患者45例,女性患者33例;平均年龄(56.4±6.1)岁;原发病类型:冠心病34例,高血压26例,风湿性心脏病12例,扩张性心肌病6例。两组在一般资料上的差异不显著,有可比性(P>0.05),且将心源性休克患者、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心动过速患者、甲状腺功能异常患者以及心房纤颤患者纳入排除标准。
两组患者在入院后均进行全方位生命体征监护,并进行各项相关指标的检查,对照组治疗方法为:普罗帕酮0.1g,口服,3次/d。观察组治疗方法为:150mg胺碘酮+0.9%氯化钠稀释溶液20ml静脉注射10min内完成注射,未出现显著效果则在10min后追加使用,若仍无效则选用1mg/min胺碘酮进行静脉滴注,在滴注6h后转为0.5mg/min,48h内的胺碘酮最大用量不能超过1920mg。之后进行口服胺碘酮。
心律失常的治疗效果标准如下:显效,患者的原有病症消失,心电检查以及心率均到达正常水平;有效,患者的原有病症得到明显好转,且心律可控、心电检查有明显好转;无效,患者在原有病症以及心电、心律等方面均为出现明显好转。
本研究中所得数据采用SPSS 18.0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使用χ2检验,当(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在经过治疗后,具体结果如下: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6.9%,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n(%)]
观察组出现1例(2.6%)血压降低、1例轻度头晕(2.6%),不良反应率为5.2%。对照组出现4例(10.3%)头晕、2例(5.2)恶心,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5%。两组患者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均自行好转或在进行辅助治疗后得到好转。
心律失常是临床上较常见的一种心脏类急症,具体指患者的心搏频率、节律以及冲动传导中的某方面发生异常,这一疾病的主要病因为心室的心律出现紊乱,具体包括室性心动过速、室性前期收缩以及心室纤颤等。其易发于器质性心脏病变或心力衰竭的患者之中,相对而言,健康人群的发病几率较小。部分症状较轻的心律失常其症状不明显,且对患者的影响不大,因而无需进行临床干预,而对于有持续性的严重心律失常,则需进行及时的干预,以防止患者出现生命危险。
胺碘酮属于临床上应用广泛的广谱抗心律失常类药物,其可在进入患者机体后通过特定的生理功能对ATP酶中的钾、钙与钠离子进行抑制,同时,还可将原有的钾通道切断,进而对室上性传导以及窦性心律形成控制,达到缓解病情的效果。正常来讲,胺碘酮对心律失常的控制效果较为广泛,在使用此药物后,患者机体内的冠状动脉内部血流量会有明显的上升,且其心肌耗氧量也同样会得到相应的控制。此外,患者的心肺功能还会在这一药物的作用下得到改善,并有利于降低患者在治疗中的猝死率。而在进行临床治疗的过程中,若采用利卡多因等药物进行治疗但效果不显,同样可换用胺碘酮进行治疗。需要进行注意的是,采用胺碘酮进行心律失常的治疗,通常情况下是针对室上性心动过速以及窦性心动过缓等症状而造成的的严重心律失常,对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皮疹等原因造成的心律失常则不可用此药物进行治疗。
综上所述,采用胺碘酮对心律失常进行治疗的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其临床价值相对较高,值得在临床上开展推广以应用。
[1]任自文.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J].天津医药,2016,44(8):932-934.
[2]王丁茁.胺碘酮对重症监护病房高危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的治疗效果[J].世界临床医学,2017,11(9):90.
[3]伏忠阳,易婧,郭明,等.胺碘酮与普罗帕酮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对比分析[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5,36(3):153-154.
[4]冯卫涛,李薇,栾荣华,等.胺碘酮治疗老年慢性心衰合并心律失常效果观察[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6,(2):82-84,88.
[5]刘荣魁.胺碘酮与普罗帕酮治疗心律失常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的对比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6,24(5):6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