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亚琴 刘莉
(乐山市人民医院 四川 乐山 614000)
目前,脑血管意外已经成为我国第一高发疾病,即使侥幸存活,其较高致残率也严重影响着我国人民的健康。每年,我国脑梗死发病率大约120/10万~180/10万,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思想负担[1,2]。研究显示造成脑梗死其中重要的一个原因是颈动脉斑块破裂脱落,栓子阻塞血管所致[3]。早期发现和评估颈动脉斑块,有助于防治脑梗死的发生。本文采用回顾性研究对本科室脑梗死与脑动脉供血不足患者采用颈部血管彩超方法进行颈部动脉硬化斑块性质,分布,数量评估,以探讨脑梗死的发病与颈部血管动脉粥样斑块的相关性。
我科收治的2016年6月—2016年12月的脑梗死患者,采用回顾性分析,随机抽取123例第一次发病的患者(指有神经系统定位体征;并且要除外合并心房纤颤的脑梗死患者),设为脑梗死组:男72例,女51例,(年龄45~89岁)平均(68.0±11.8)岁,中位年龄68.5岁;同期86例脑动脉供血不足患者设为对照组:男50例,女36例,(年龄45~86岁)平均年龄(64.6±8.7)岁。(非脑梗死组均无神经系统定位体征,头CT或者头MRI检查不存在脑梗死病灶)。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一般资料对比
采用飞利浦PHILIPS IE33彩色多普勒诊断仪,对患者双侧颈总动脉(CCA)、颈动脉分叉处(BIF)和颈内动脉(ICA)、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颈部动脉硬化斑块性质、分布、数量以及管腔有无狭窄或闭塞进行检测并观察记录。
(1)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1.0mm,膨大处≥1.2mm为增厚。(2)根据超声多普勒回波性高低将斑块性质分为低回声斑块(不稳定性斑块);等回声斑块和强回声斑块(稳定性斑块)。一些回声不均,有2种以上的回声本资料称为混合斑块。(3)斑块数目:按照我院飞利浦PHILIPS IE33彩超诊断仪,分为单个斑块(单侧颈动脉只有1个斑块)和多个斑块(单侧颈动脉斑块数≥2个)。(4)狭窄程度:轻度狭窄10%~29%,中度狭窄30%~69%,重度狭窄70%~99%,闭塞100%。
比较两组患者粥样斑块发生率,粥样斑块的主要性质、斑块数量、分布情况,判断粥样斑块与脑梗死的关系。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或者构成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颈动脉斑块情况比较,脑梗死组颈动脉粥样斑块检出率86.2%,对照组颈动脉粥样斑块检出率44.2%,脑梗死组远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斑块有单侧分布和双侧分布,对比两组情况,均表现为双侧分布的斑块多见。颈动脉分叉(BIF)处斑块尤为多发。两组斑块分布情况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颈动脉情况比较(例)
2.2 脑梗死组中斑块的主要性质为混合性斑块,与该组低回声与强回声分别比较有统计学意义,该组低回声斑块与强回声斑块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主要是强回声斑块,与其他两种性质斑块分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3 分别测量脑梗死组和对照组患者颈动脉斑块数目,分为单个、多个。对比脑梗死组与对照组,有斑块的患者中,均为多个斑块占多数,分别各占81.6%和77.4%,对比无统计学意义。此外,比较两组的颈动脉狭窄情况可以看出,两组患者颈动脉狭窄占比均低(7.31%及6.98%),狭窄占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4、表5。
表3 两组斑块性质(n/%)
表4 两组斑块数量及颈动脉狭窄比较(例)(%)
表5 两组中有斑块的患者斑块数量对比(例)(%)
国内外诸多医学研究认为动脉粥样硬化是对机体损伤的一种反应,这种反应由动脉内皮细胞介导[4]。其中斑块形成过程包括3个病理过程:(1)血液中脂质积聚在内皮下;(2)巨噬细胞吞噬脂类物质形成泡沫细胞;(3)平滑肌细胞从肌层迁移至内皮下,转化为成纤维细胞,同时在斑块管腔面内膜下形成一个纤维帽。随着斑块的发展,继发多种病变,此阶段,斑块已不稳定。
通过颈部血管彩超分析,脑血管病组中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中的斑块发生率,(P<0.05),与文献报道一致[5]。对照组颈动脉斑块少,以强回声斑块为主。文献报道中提到低回声斑块更易发生脑梗死,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以低回声软斑不稳定性斑块为主,无症状患者以硬斑稳定性斑块为主[6]。本资料脑梗死组混合斑块占比58.5%,对照组强回声斑块占比65.8%。
粥样斑块对管腔的占位效应表现为颈动脉狭窄。有文献报道,脑梗死中颈动脉狭窄达15.84%[7],本资料脑梗死组颈动脉狭窄比例仅为7.31%,两组狭窄对比,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本资料认为,狭窄不是脑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同时本资料显示,两组颈动脉斑块在数目上无统计学差异,脑梗死与斑块的数量没有确切的关系。
颈动脉解剖位置较为表浅,血流冲击血管壁,致血管内皮损伤严重,发生涡流,脂质沉积形成斑块.血小板被破裂斑块激活,启动凝血反应形成血栓,造成脑梗死发生。血压增高是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独立的危险因素[8]。血压升高,使血管收缩,血小板的聚集,促进动脉硬化斑块的形成。糖尿病主要表现小动脉硬化。烟草中大量有害物质 ,可抑制前列环素(PGI2)的生成,致颈动脉硬化及斑块的发生。本研究中,高血压病占比较糖尿病、吸烟更多。由于我科脑梗死患者抽血检验的头一日晚上均口服阿托伐他汀钙20mg,所以本资料未统计高脂血症患者。比较两组,高血压较糖尿病、吸烟更能引起颈动脉粥样硬化和脑梗死。
综上所述,颈动脉硬化斑块与脑梗死存在相关性,做好颈部血管彩超筛查,可能比单纯筛查高血压、糖尿病更有意义。尽可能早期干预,才能有效预防脑梗死的发生。
[1]舒敏,章军建,ABCD3评分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早期发生脑梗死的风险[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41(5):607-610.
[2]Greenberg E,Treger I,Schwarz J.Age,gender and risk factor disparities in first-stroke Jewish and Arab patients in Israel undergoing rehabilitation[J].2011,13(11):680-683
[3]钱国正,李友发,顾爱远,颅内外动脉异常与超声诊断及其临床价值,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5,12:153-154.
[4]张苏明,徐广润,韩宗超.神经系统疾病治疗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734-735.
[5]方乐,王田蔚,佟丽媛,史雪.颈动脉粥样斑块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相关性分析,中风与神经病学杂志,2013,39(6):528-529.
[6]Zavodni AE,Wasserman BA,McClelland RL,et al.Carotid artery plaque morphology and composition in relation to incident cardiovascular events:the multi-ethnic study of atherosclerosis(MESA).Radiology.2014,271(2):381-389.
[7]曹立新,昕颖,高静,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腔隙性脑梗死的相关性分析,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46):59.
[8]吴春芳,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斑块硬化之间的关系探讨 当代医学,2015,21(3):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