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支架式教学探究

2018-01-18 10:08陈燕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2018年11期
关键词:支架式教学初中物理

陈燕

[摘 要]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实施支架式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和协作学习,最大限度地帮助学生穿越最近发展区,不断完善和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文章以《凸透镜成像》教学为例,从支架式教学与初中物理教学的适应性及支架的搭建方式两个方面探讨初中物理支架式教学。

[关键词]初中物理;支架式教学;凸透镜成像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32-0053-02

以生为本成为当前初中物理教学的一种必然趋势,而支架式教学是在学生“最近发展区”,采用类似于建筑行业“脚手架”的模式,恰当应用原有方法,帮助学生不断建构和完善知识结构。

一、支架式教学与初中物理教学的适应性

通过相关物理知识的传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收集数据、归纳总结等方面的能力,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是初中物理教学的主旨。支架式教学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学习,从而使学生掌握知识、提升能力,这是与初中物理教学目标一致的。

尽管初中物理每一章节的知识内容有所不同,但是设置的基本结构都是类似的,即科学内容和科学探究两个方面。课程编排顺序,都是按照学生的现有水平,步步搭建支架。以力的概念为例,首先介绍了力的概念,阐述了力的要素,然后,讲解摩擦力、重力以及弹力等知识,这样的课程设置可以让学生轻松地学习相关知识与技能。

二、初中物理支架式教学中支架的搭建

1.问题支架

教师应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以支架理念为指导,以问题为载体,完成教学任务。例如,在讲解滑动变阻器时,笔者以可调台灯为例,设置了如下几个问题:①如何改变灯泡的亮度?②如何快速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③假如是很长的电阻丝,如何使电阻丝占用的空间最小?④绝缘漆应该怎么涂抹?⑤如何改变电阻的大小?⑥如何固定相关装置?通过这些问题的引导,再介绍滑动变阻器的各个配置就能让学生很好地理解这一装置。

2.范例支架

在学习新知识之前,教师应为学生提供某种参考或借鉴,也就是为学生提供一个范例。例如,在讲解力的示意图时,笔者以日常生活中看不到、摸不着的光为例,提示学生如何利用光传播情况的表示,为表示力提供了参考,按照光传播情况把力的大小、方向以及作用点三要素表示出来。

3.图表支架

为了把握物理知识间的关系,直观地表达物理概念,教材常常根据某一知识点设计了各种表格或图示,教师应充分利用表格和图示,帮助学生系统掌握知识。例如,在学习完力的相关知识后,笔者总结了如图1的支架。

4.实验支架

实验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手段和重要内容,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动手实践能力,初中物理教材中,每一章节至少有一个实验探究,并且在规律的讲解中还会涉及一些实验,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实验,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相关知识。例如,在讲解力的相互作用时,笔者让学生应用手指按压笔芯,在清晰的痛觉中充分体验所学知识。

三、初中物理支架式教学模式

仅有相关理论是不够的,初中物理支架式教学应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下面以凸透镜成像为例进行深入研究。

1.前期分析

凸透镜成像是学生学习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实像以及虚像等知识后安排的一节科学探究课,并且生活中的照相机、放大镜、幻灯机等为我们提供了一些感性认识。在具体教学中可用支架式教学,按照“提出问题—实验探究—数据收集—分析和验证”的思路进行教学。

2.确定最近发展区并搭建支架

知道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折射规律是学生的第一发展水平,而掌握凸透镜成像规律是学生的第二发展水平,为了加强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掌握凸透镜工作的原理,为凸透镜成像规律做好铺垫,教师应搭建问题支架;为了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让学生区别凸透镜和凹透镜,教师应搭建工具支架;为了带动课堂氛围,为后面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索提供焦点数据,为了让学生能顺利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教师还应搭建实验支架。

3.课堂教学实践

(1)情境导入

为了激发学生自主探究,有效促进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师应设置一定的问题情境。例如,笔者以本班有多少同学近视为话题,引导学生观察近视镜中间薄、边缘厚的特征,并呈现课前提前准备好的老花镜,引导学生观察老花镜中间厚、边缘薄的特征,通过对比引出凹透镜和凸透镜的概念。同时,为了引导学生多观察身边的事物,笔者以生活中的放大镜、照相机、投影仪为例,展示凸透镜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

(2)独立探索

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自主探索,最大限度地做好铺垫,在探索中,教师应对探索中出现的一些问题适时引导,适时提示,及时帮助,让学生沿着概念支架逐步攀升。例如,在学生理解光心、焦点、焦距、光轴等概念后,引出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像,而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像,同样是凸透镜成像,为什么有时放大,有时缩小,有时正立,有时倒立?凸透镜成像有什么规律呢? 然后从生活现象中找到教学突破口,以影响凸透镜成像的因素为主题进行实验探究,引导学生猜想凸透镜成像与物距有关,并开展实验探究。

(3)协作学习

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要求,对与当前所学主题相关的知识进行讨论,由组长汇总,形成本小组的意见。最后由各组相互之间阐述观点,达成共识,完成目标。例如,笔者以表格支架的形式,要求每组学生进行分组实验,记录数据,并注意物距与焦距之间的关系,探究出凸透镜成像与物距、焦距的关系。

(4)小结评价

根据学生探究和分组协作,总结课堂所学知识,并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例如,由学生汇报实验数据后,笔者以提示性的话语,引导学生总结规律。并要求学生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对小组协作学习以及自主学习等进行自评和互评。

总之,初中物理支架式教学并不是要求创造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而是借助问题、工具、实验、图表等,要求学生在原有方法的基础上,自主探究和协作学习,最大限度地帮助学生穿越最近发展区,完善和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

[ 参 考 文 献 ]

[1] 葛美琴.支架式教学模式下初中物理课堂应用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7(49):175.

[2] 陸建勋.例谈初中物理支架式教学中的支架分类[J].中学物理,2016(6):18-19.

(特约编辑 南 宾)

猜你喜欢
支架式教学初中物理
挑战性学习课程的提出与实践
大学英语听力中支架式教学模式探索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切入生活,构建魅力初中物理课堂
微课对提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作用分析
“支架式教学”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