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艳
摘 要:正所谓“学起于思,思起于疑”。通过在初中语文课堂上创设问题情境,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获取知识,有利于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创设问题情境能够有效启发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养成善于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有利于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本文针对创设问题情境,打造高效语文课堂展开了以下探究。
关键词:问题情境 高效课堂 初中语文
初中语文教师在课堂中设置有价值、有探究意义的问题,能够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使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探究活动中,改变被动接受知识的现状,使其真正以主人公的身份参与教学活动。问题的提出能够引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初中语文教师要想真正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性,打造高效语文课堂,就应该最大化地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兴趣。创设问题情境在初中语文课堂中的运用,是对以往教学模式的创新,有效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其综合能力的提升。问题的提出能够有效开发学生的智力,激活他们的思维,从而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素质教育目标在语文教学中的实现。[1]
一、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兴趣
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的学习兴趣才是他们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才能使其对学习保持高涨的热情,以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初中生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如果课堂死气沉沉,可难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很容易在课堂上分散注意力,甚至产生厌学情绪。然而,初中语文教师通过在课堂上提出趣味性和探究性的问题,使他们的心理产生强烈的探究欲,将注意力集中在问题上,引导他们展开思考,投入学习中。这样能够将以往的单向传递知识转为双向互动教学,有效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在讲《最苦与最乐》课堂伊始,笔者为学生提出了以下问题:“小时候父母告诉我们,黄连是最苦的,那么同学们,你们也来说一说什么东西是‘最苦的?什么东西是‘最乐的?”让学生谈一谈对最苦和最乐的看法。问题的提出接近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学生们纷纷踊跃发言,有的学生认为做家庭作业是最苦的、有的学生认为吃到好吃的东西是最乐的事情、有的学生认为穿到漂亮的衣服是最乐的、有的学生认为得全班第一是最乐的等等。学生畅所欲言之后,笔者引入本节课的学习,“梁启超是如何看待最苦和最乐的?”通过在课堂导入中为学生设置问题,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还能够充分把握学生的思维习惯,以更好地展开针对性教学,增强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二、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使学生主动对问题展开思考和讨论。然而,教师要想真正发挥创设问题情境的教学意义,就应该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使他们在探究的过程中主动发现问题,自己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教师通过提问学生问题目的是更好地解决问题,加深他们对知识点的理解,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教师通过巧妙引导,将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运用生活化教学法,将知识还原生活、回归生活,这有利于打破课堂教学的局限性,拓宽教学内容,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已有生活经验,对文本内容展开多层次、多角度的思考,从而提高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开发他们的智力,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在讲《勇气》这节课时,笔者首先提问学生:“通过学习本节课,如何理解将军说的那位法国女人是个‘幸福的女人?”,学生经过思考了解法国女人的品质之后,再让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做的一件具有勇气的事情,以及做这件事情的动力是什么?做完这件事之后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感受?通过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生活经历,引发他们对文本内容的深入思考。有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三、营造探究性学习环境,提升教学效果
探究性学习氛围能够增加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针对课堂问题展开思考,为学生创设浓郁的探究氛围,不仅能够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还能增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2-]
例如,《风筝》这篇课文,本文时是一篇表现手足亲情为主题的文章,笔者在讲完这节课之后,展开了小组学习讨论活动,让学生探究“本节课是根据怎样的情感经历来安排文章结构的?”学生得出结论“根据看风筝——忆风筝——议风筝的情感结构来写的”;然后在学生了解这一点之后,再让他们根据本文的文章结构来口头叙述自己童年的回忆;最后,笔者也根据本节课的文章结构,为学生叙述自身的童年故事。通过营造这样一种师生互动教学氛围,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还有利于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总之,创设问题情境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丰富了初中语文教学内涵,为学生创造了愉悦而具有活力的学习氛围,使他们真正享受语文、爱上语文,激发他们对语文学科的探究热情,有利于其各方面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仲金棋.初中语文课堂问题情境的有效创设[J].语文教学之友,2015年第3期.
[2]张玉娣.初中语文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J].新课程学习(综合),2016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