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发展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2018-01-18 05:25徐华丽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8年14期
关键词:要求互联网

徐华丽

[摘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一直注重从学生的实际状况出发,进行综合有效的分析。在互联网的持续发展当中,大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变得十分频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也需要在这个时候进行全面的优化,以便突破当前的教育模式,实现良好的教育效果。本文主要研究了互联网发展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并以这些要求为基础,提出了相应的进一步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互联网;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要求

[中图分类号]C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 5918( 2018) 14- 0070- 03

doi:10. 3969/j.issn.1671- 5918.2018.14.032

21世纪的到来,人们信息化交流不断完善,不仅涌现出了各种互联网交流模式,而且开始出现了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新型技术,这些技术能够与当代的制造业以及服务业进行科学的融合。而高校教育也在这个时候受到了互联网的影响,大学生统一对互联网有着不同程度的需求,一部分用作学习,从互联网上下载自己所需要的资料。也有一部分用作游戏,通过打网络游戏用来娱乐。无论什么样的操作,都是大学生从事网络活动的一种状态。现如今,互联网已经成为大学生身边必不可少的主要内容,而也正是因为互联网的不断发展,才使得高校教育出现了全新的挑战,有待于得到全面的提高。面对高校大学生沉迷网络出现的各种问题,有待于从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进行全面的优化,以便于最为有效的提高教育质量,改善最终的教育成效。

一、互联网基础下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思路创新要求

(一)创新基础的高校心理教育思路

在当前时代的发展当中,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核心并不是心理工作者的专业素质,转而应当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人员的工作理念,只有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者转变自己的服务理念,不断优化自身的工作内容,才能使得整个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迎合学生的发展需求,实现以人为本的针对性心理教育。在新时期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首先需要尊重大学生的主体性,通过网络信息技术的科学优化,对现有的大学生网络属性进行分析,并对大学生的高校生活和学习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了解他们的心理变化,然后再开展相应的心理健康引导教育,使得所有的心理健康引导教育有着较高的针对性。其次,高校需要转变基础的高校心理健康服务原则。不再采用传统的说教式心理教育方式,转而通过互联网实现健康心理教育内容的有效传播,并将行政思维彻底转变为用户思维,以便于为大学生提供最为良好的心理健康引导服务。最后,伴随着互联网功能的持续完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必然也需要加强对互联网的综合应用。网络对于学生而言,是一个袒露心理变化的平台,学生可以在网络上自由地阐述自己想要说的话。因而,通过互联网的数据分析与管理,不仅可以充分了解当前大学生的生活习性和学习状态,还可以深层次地认识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现状,进而进行准确的心理问题预防。互联网所包含的信息内容非常多,而且形式非常多样,这一特点可以引导学生主动通过互联网获取相关的信息,进而提高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使得学生群体能够受到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

(二)有针对性地开展高校心理健康教育

在当前时代的发展当中,已经有一部分高校开始借助互联网对大学生展开了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建立了一部分心理健康教育网站,而且也在积极地宣传相关的心理健康知识。但是所取得的成效却并不大。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缺乏对学生主体性的关注度,没有实现因地制宜地提供心理健康教育。而且,存在的问题相对较多:首先,我国现阶段的大部分高校仅仅将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化开展作为简单的资源信息转化过程,即将原来存在于书本上的心理健康知识,完全转换到网络当中去,并没有实现全面的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创新。其次,现如今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所采用的教育方式依旧是传统的传授式教育方式,以教师为核心,由教师在讲台上传播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或者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十分单一乏味,很难使得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衍生到服务层次。最后,现阶段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没有明确的目标,仅仅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传授,转而忽略了培养学生自主积极性的能力,大多数时候仅仅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却不能针对学生专有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合理的解决。同时,互联网下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本身应当具备现代化的教育服务特征,需要对相关的信息资源进行充分的整合,并将这些资源统一应用到为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上。通过互联网的有效应用,可以全面创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并且可以以更加多元丰富的信息帮助学生主动获取相关的知识,科学地作用到现实生活当中,对学生心理健康培育形成推动功能。

(三)心理教育服务体系的日常化转换

国内现阶段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开展,仅仅局限在校园当中,而所形成的方式也仅仅是以互联网为基础,引导学生通过互联网进行网络上的在线学习和心理健康测评工作,本身的形式非常单一,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更加处于被动的教育接受状态。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高校健康心理教育提出了全新的要求,需要借助信息化的基础功能突破传统被动教育状态的限制,采取一些全新的办法进行教育。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主要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内容出发:第一,互联网下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开展,需要充分结合现代技术,不断突破传统教育的局限性,注重于开发全新的网络信息软件。第二,互联网高校心理教育需要与学生做到针对性的服务与分析,能够与学生的家庭和班级状况进行直接的联系,使得学生的心理健康信息可以实现共享,便于学生的家长迅速了解自己孩子的状况,并配合学校的相关措施,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完善性。

二、互联网要求下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创新建议

(一)加强高校心理健康校园网络软件的開发力度

在近些年的发展当中,互联网已经成为了大学生日常生活当中的必备事物,他们不仅可以通过自己周围的电子设备直接获取相关的互联网信息,而且可以通过网络软件实现不同的现实功能,如网络购物、交流等。面对这一状况,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有必要加强基础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网络软件的开发力度,进而全面覆盖学生的生活,提高基础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比如,高校可以针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导设计网络心理健康评测软件、心理咨询软件等,以互联网为基础,使得心理健康教育能够与心理体验完全地融合在一起。在互联网的科学推动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必然需要对现有的教育模式进行创新,进而成为当前时代的心理健康主导形式。通过对互联网的有效应用,能够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当中的一些现实服务内容直接转移到网络上,如设置专业的学习课程和网络心理咨询课程,学生可以通过登录自己的校园网账户,进行专业的测评,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一旦出现了任何的心理健康问题,也不需要再经常性地找到老师进行面对面服务,转而可以直接通过网络进行了解和查询,实际的效率相当高。对于一些心理疑问,可以直接通过网络咨询迅速地倾诉出来,避免长期积压产生各种消极情绪。此外,在互联网心理健康教育软件的开发过程中,还需要主动积极地开发心理咨询软件,便于为学生和心理教师之间形成良好的桥梁,使得他们能够通过互联网进行专业的沟通。这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本身是一种创新教育,不仅转换了基础的教育平台,而且给予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契机,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改善最终的学习效果。

(二)线上线下的双重心理健康服务

新时期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更多地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分析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心理健康问题,然后再采取相关的措施加以应对。心理健康教育在互联网时代的发展,不仅需要存在原来的课堂教学模式,而且也需要加强课外教育指导,并将这些内容作为基础的教育渠道,形成完善的教育体系。面对互联网的各种创新挑战,心理健康工作需要实现完善的线下教学和活动实践流程,以便于迎合当前时代的改革需求,把握当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特征,使得心理健康教育能够从线下转移到线上,提供线上线下双重服务,便于构建完善的教育体系。

当代的大学生思维十分活跃,而互联网上的内容本身较为丰富,包含着许多全新的事物,学生在参与互联网交流的过程中开始对互联网这一多功能平台形成了较高的依赖程度。而且,现阶段的互联网信息服务非常成熟,不仅有QQ、微信等相关的信息交流软件,还包括了滴滴、淘宝等购物消费软件,学生的生活与这些内容有着直接的联系。但是很多高校依旧在坚持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不仅无法迎合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而且本身的网络属性也非常薄弱,不利于迎合当前学生对互联网的依赖程度。在新时期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当中,首先,高校需要积极建设全新的心理教育网络课程,以便于持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特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展,教师不能再基于传统的心理教材影响,转而需要打破教学资源的局限性,采取一些全新的教育模式,以便于迎合学生的互联网信息需求。教师可以广泛地设置心理健康教育网络课堂,对现有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块进行分割,然后引导学生相应地获取这部分资源,并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展开合理的学习过程。其次,教师应当推动高校心理健康咨询交流的网络化发展,针对学生存在的各种心理健康问题给予有效的处理。现阶段,大部分高校所拥有的心理教学资源都非常有限,在心理教育人才方面也没有相应的扩充,因而实际的教育开展面临相当大的挑战。很多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所拥有的教师都是一些心理咨询师,整体的师资力量较为薄弱。通过互联网的可以了应用,可以使得心理健康咨询全面覆盖到学生的学习生活当中去,提高实际的心理咨询效果。网络心理咨询本身较为隐蔽,一方面可以维护学生的自尊心,另一方面可以保护学生的隐私,相比于直接的心理交流,学生更愿意选择网络心理咨询。

(三)形成完善的互联网预警机制

在当前时代的发展当中,国内的物质经济发展速度非常快,而大学生的需求也在这个时候呈现出了多元化的特征。面对各种外界的挑战和挫折,很多学生并不能正确地加以对待,往往会出现各种不良情绪,导致心理健康问题不断严重。同时,我国高等教育的人数不断扩张,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压力持续增加,而在心理健康问题的延伸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学生安全问题,给整个校园的安全管理形成了巨大的威胁。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应当充分利用大数据实现良好的学生安全管理过程。首先,高校可以构建心理教育教育大数据体系,便于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数据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和管理。具体的实践措施可以通过校园一卡通来实现,做好基础的心理健康评测工作。其次,建构完善的心理健康测量模型,对大学生的生活行为进行综合分析,一旦发现学生的心理健康出现问题,需要迅速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对于学生的各种心理健康问题,也需要添加到模型的数据当中,便于针对相同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专业的健康教育引导。

总体而言,在当前时代的发展当中,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属于十分核心的问题,教师应当加强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度,更多地采用一些现代化教育模式去提高相应的教育效果。对于现阶段大学生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也需要采取一些针对性的措施加以应对,改善基础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效果,提高大學生的心理素质。

参考文献:

[1]姜巧玲,胡凯,高校心理咨询:网上与网下“二元结构”模式研究[J].江苏高教,2012 (2).

[2]董蒙,网络——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利途径[J].教育探索,2011(8).

[3]王小凤,姜巧玲,高校网络心理咨询的服务形式探析[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6).

[4]叶绍灿,刘瑞平,论大学生网络社会实践评价体系的构建[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

[5]王宏华,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研究与设计[J].硅谷,2011(2).

[6]梁艳,高校90后大学生心理疏导机制构建路径[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 (5).

[7]管颖超,谢文峰,高校心理咨询现状与对策[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0(8).

猜你喜欢
要求互联网
“互联网+”环境之下的著作权保护
“互联网+”对传统图书出版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简议小区物业专项维修资金管理使用的要求及其措施
试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微课程的应用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