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高校辅导员工作的机遇和挑战

2018-01-18 05:25苏伟豪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8年14期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机遇挑战

苏伟豪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互联网+”这一概念便顺势而生,对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的前所未有的巨大影响。在“互联网+”这一时代背景下,高校辅导员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高校辅导员应充分利用“互联网+”这一时代优势,积极转变工作理念,调整与创新工作思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与时俱进,充分发挥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工作中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互联网+;高校辅导员;机遇;挑战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 5918(2018)14- 0030- 03

doi:10. 3969/j.issn.1671- 5918.2018.14.014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高等教育事业的改革的蓬勃开展,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政教育主要管理者,必然要与时俱进,进行管理理念与方式的积极调整与转变。信息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与普及,促使人们进入“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速度不断加快,不同文化形态交互影响,使得高校辅导员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的工作任务也更加艰巨,传统行政命令式的管理手段早已无法适应现代大学生管理工作的实际需求,因此,高校辅导员要不断强化思政教育与引导,创新“互联网+”背景下工作管理方式,促进主流意识形态的在高校的回归。

一、“互联网+”背景下高校辅导员工作的新要求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辅导员要敏感认识到“互联网+”对大学生管理工作带来的冲击,并立足于学校实际情况与学生的真实需求,转变工作思维,创新管理方式,促进现代大学生全面、稳定的发展。“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高校辅导员工作带来了极大便利,同时也对其提出了更高要求,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人本性

互联网平台具有内容丰富、涉及面宽等特点,强调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而高校辅导员工作,是以大学生为主体的,学生就是“用户”,因此,“互联网+”时代的高校辅导员在对学生开展思政教育时,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坚持以人文本、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二)时效性

互联网技术是会随着用户的具体需求的变化而调整、完善的,所以“互联网+”背景下的高校辅导员工作也要与时俱进,准确掌握最新信息动态以及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变化,并随之进行工作方法的调整、创新,提升工作效率,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三)整体性

近年来,互联网技术快速普及,逐渐涉及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然而互联网終究是一个统一整体,需要充分掌握其内在联系与整体性原则,才能维护其稳定运营。同样,高校辅导员工作也是如此,在工作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之间的关系,着眼于大局,突出整体意识,才能实现预期的工作目标。

二、“互联网+”背景下,高校辅导员工作的机遇与挑战

“互联网+”作为互联网发展的必然产物,具有多元性、开放性、互动性、实时性等特点。现代高校大学生接受新鲜事物速度快,是互联网最主要的受众群体,思想行为等受其影响颇深。所以,“互联网+”的出现,对于高校辅导员工作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才能抓住时代机遇,创新工作局面。

(一)“互联网+”背景下,为高校辅导员带来的机遇

1.使得学生管理工作素材更加丰富

“互联网+”时代,网络信息量迅速增长,从而为高校辅导员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学生管理工作素材。高校辅导员能够通过各种网络途径增进对学生的了解,掌握学生的最新思想行为动态,并能够及时发现造成学生管理工作困难的关键所在,并以此为突破口,制定更具针对性、时效性的学生管理策略,从而进一步提升工作效率。

2.突破传统学生管理模式在时间、空间方面的限制

高校辅导员传统的学生管理模式,往往采取面对面的形式进行,受时间、空间等因素等制约较为明显,从而使得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效果也大打折扣,降低了学生管理工作的时效性。高校大学生,既是学生管理行为的主体,又是大学生高校生涯的重要参与者,开展大学生管理工作绝不能拘泥于某一特定形式,可通过多种有效方式沟通、深化与学生之间的感情,为学生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基础。“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的即时性特征,能够突破传统高校辅导员工作学生管理模式在多方面的限制,即时的进行各类信息的传递。高校辅导员能够利用如微信、QQ等各种新媒体社交工作,同学生展开良好沟通,并在此过程中,增进双方互动,联络双方情感,准确掌握学生的思想行为动态,提升学生管理工作的实效性。

3.缩短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形势下,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加突出,高等教育作为学生发展的重要阶段,更要在工作过程中,深入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管理理念。高校辅导员作为学生管理工作的直接参与者,只有建立与学生之间的平等关系,学生才能发自内心的接受辅导员,配合辅导员工作。“互联网+”背景下,新媒体社交蓬勃发展,为高校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提供了更为多元化的方式,使二者之间的沟通、互动更加开放、平等、包容,极大地缩短了高校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心理心理距离,降低高校辅导员的工作难度。

(二)“互联网+”时代,为高校辅导员工作带来的挑战

1.学生易受大众文化的负面影响

互联网时代信息的快速传播,催生了多元化的大众文化的广泛传播,但是作为高校辅导员,必须注意大众文化中所包含的某些低俗的、泛娱乐化的倾向对大学生的影响。高校大学生作为网络信息传播的主要受众人群,再加上对信息的辨别能力不强,极易受到“非主流”法中文化的负面影响,从而导致高校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遭受挤压,大学生对人生信仰与人生目标的追求逐渐淡化,增加高校辅导员工作的难度。

2.网络监管不力,“言论自由”的反叛颠覆

“互联网+”自身所具备虚拟性与开放性特征,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大数据的出现进一步推动了互联网技术的高密度覆盖,各高校应抓住良好机遇,加快科技型校园的建设,实现高校的现代化发展。但是现阶段,我国网络监管不力是困扰包括高校在内的全社会的一大难题。高校大学生作为互联网信息传播的最大受众,其思想行为极易极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表现出明显的反叛性与颠覆性。因此,高校辅导员要通过构建新媒体平台,掌握大学生管理工作的主动性,密切关注学生的思想行为动态,一旦发现问题,要进行及时疏导,避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3.西方文化的悖向冲击

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世界各国各地区之间的文化形态逐渐实现了多元化融合。这一背景下,各个国家的本土文化必然会受到来自世界各地的其他文化形态的影响。我国有着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然而由于受多种因素的交互影响,西方文化逐渐受到现代大学生的热烈追捧,甚至部分西方文化中的负面思潮也在挤压着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因此,西方文化的悖向冲击,使得高校辅导员工作难度日益增加。

三、“互联网+”背景下,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创新调整

(一)转变管理观念,调整角色定位

传统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管理工作中的角色定位,早已无法脱离“互联网+”背景下学生管理工作的实际需求。所以,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要与时俱进,积极调整角色定位,用先进的知识武装自己,充分发挥其在现代大学生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在大学生的生活学习过程中,充当指引者、知心朋友等角色,改变传统大学生管理工作中“行动命令式”的管理模式,逐渐转变为“服务型”、“学习型”,为大学生提供更好的辅助、引导等服务,为大学生提供更好的辅助、引导服务。面对“互联网+”形式对高校辅导员工作提出的新要求,辅导员要不断地优化知识结构,增强新媒体意识,并强化对其的应用能力,将日常学生管理工作与互联网技术深度融合,实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大学生管理模式,掌握管理主动权,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提升管理效率。

(二)调整工作思维,创新工作方式

互联网空间已逐渐发展为现代大学生学习、生活的“第二战场”,各种网络平台也为高校辅导员开展学生管理工作提供了更多可能。“互联网+”背景下,高校辅导员必须积极调整工作思维,创新工作方式,掌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话语权,依托于互联网的强大功能,通过各种网络传播途径,宣传主流意识形态,传播正能量。同时还要借助网络媒体,密切关注学生的思想行为动态,创新工作方式,对于一些热点、敏感话题,要对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搭建良性沟通“桥梁”,提升学生的辨别能力,坚决抵制各种不良信息的诱惑,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煩。另外,“互联网+”背景下的高校辅导员工作,还可以搭建多元化的协同平台开展思政教育工作,使学生能够从中获取与其密切相关的各类信息,增加与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同时还要搭建有效的监督引导平台,掌握舆论控制权。这就要求辅导员不仅要维护学生的发表自身观点的自主权,同时还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给予学生恰当的引导。

(三)提升自身的媒介素养,提高学生管理工作实效性

“互联网+”背景下,对于高校辅导员的媒介素养,这一辅导员必备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要不断更新媒介意识与内容,准确把握互联网信息的传播规律与特点,不断的提升自身的媒介素养;另外,高校还可以定期组织辅导员开展提升其媒介素养的培训、交流,注重锻炼辅导员的媒介实践能力,革新高校辅导员传统的评价、激励体系,调动高校辅导员触网、用网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并通过网络平台开展学生思想行为动态的判读、发表自身观点、进行答疑解惑,用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表现枯燥的思政教育内容,提升“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实效性,塑造辅导员公信力。同时,作为高校辅导员,要时刻关注媒介对高校舆情的影响,要能够借助互联网,进行信息的筛选、分析、传递,采集学生在思想动态、心理健康、政治观点、关注热点等方面的数据信息,并进行实时监测与分析。

(四)依托互联网,开发教育新资源,扩展教育新空间

“互联网+”背景下的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必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借助互联网技术,开发思政教育新资源,并进行网络实时传递,使大学生的课余时间能够充分利用,建设“互联网+思政教育”平台,立足于思政教育课程及实践要求,致力于精品课程、精品教学案例以及各种再生性学习资源的建设与开发。沿袭传统高校思政教育中的优秀文化艺术活动、精品师生案例等资源,并将其进一步开发转换为现代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卡通动漫、网络短视频等现代文化产品。建设校园云媒体平台,为思政教育扩展更为广阔的空间。通过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实现高校辅导员与现代大学生的跨时空、多元化、立体化的思政教育新模式。

四、结束语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充分利用新媒体、新技术,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注入新活力,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思想政治工作的深度融合,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与吸引力。“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高校辅导员工作,必须增强认识,与时俱进,转变管理理念,调整角色定位,创新工作方式,提升自身的媒介素养,提升管理工作的实效性,积极探索、开辟“互联网+”时代高校辅导员工作的新篇章。

参考文献:

[1]陈勇,吕娜,李胜,陈廷,新媒体环境下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提升[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4(7).

[2]焦佳,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路径探究[J].思想理论教育,2016 (9).

[3]周星,互联网思维下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提升[J].考试周刊,2016(14).

[4]陈丽菊,新媒体环境下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路径探究[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6(21).

[5]杨晓庆,赵梓雯,“互联网+”时代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建设探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16).

猜你喜欢
高校辅导员机遇挑战
RCEP与房地产机遇
再见,机遇号
不必过于悲观,四大机遇就在眼前
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浅析儒家思想对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作用
第52Q 迈向新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