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敏 刘国柱
【摘要】当前的数控实训模式存在教学内容与岗位相脱离,评价标准偏离岗位工作标准等问题。基于此,从校内校外两条路径推进学生岗位能力的培养,依据能力阶段提升的规律,构建了基于岗位能力的“双线三段递进式”的数控实训教学模式,并取得了良好教学效果。
【关键词】岗位能力 双线三段递进 数控专业 实训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TG659-4;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9-0226-01
随着近几年来宁波市智能制造新型产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先进数控设备保有量的逐年增加,对从事数控设备操作人员提出了较高的技能要求。传统中职学校数控专业当前的实训教学模式,或侧重于对学生专业知识的培养,或不重视在技能教学过程中对岗位能力的培养,严重偏离了工作岗位的要求。所以对现有的实训教学模式的变革是一项紧要的工作。
一、数控技能实训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实训教学内容与企业需求联系不够紧密。从业学生虽然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但在面对企业实际需要时,往往束手无策,这是学校实训教学与企业需求相脱节的状况在毕业生身上的集中反映。其主要原因是校企衔接不够紧密,实训项目跟不上技术的发展。
2.实训教学目标、评价方式偏离能力本位的目标方向。多数职业学校,仍以学生各类“考工”、“考证”的合格率、优秀率衡量实训质量,已经偏离了企业对人才评价的标准。
3.实训教学过程未注重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在当前以“理实一体化”为主导的实训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只是在传授新技能或进行技术答疑、未能进行敬业精神、职业操守的教育渗透;依然采取一种教师主导下进行的分组强化操练等,忽视了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二、基于岗位能力“双线三段递进式”实训教学模式构建
根据能力渐近提升的人才培养规律,在“校企合一、工学交替”的基本职业技能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结合我校数控技术专业教学现状和企业数控岗位(群)岗位职业素养要求。构建了本专业“双线三段能力递进”实训教学模式。“双线”是指教学过程分两条线进行,其中一条是指校内实训教学线,另一条是与校内实训教学平行的企业实习教学线。这两条教学线驱动实训教学的整个过程,通过校企协同机制为联系纽带,来实现教学线交替驱动、互为呼应的效果。
模式中的“三阶段”分别是指第一阶段:新生入学第一学年为阶段一,实训目标为专业认知,体验岗位,首先在校内完成数控专业基础技能模块的实训,然后在企业安排职业体验周,了解数控相关岗位的工作内容及职业能力要求,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岗位入门能力。第二阶段安排在第二学年:实训目标为专项训练、熟悉岗位,先在校内完成数控技能专项模块轮动实训,使学生掌握各种数控设备的使用、编程及维护方面的专业技能,然后经在企业的数控岗位跟岗及轮岗实习环节,让学生能将专业技能知识与岗位现场职业能力融合互补,增强学生实际动手能力。最后阶段安排在第三学年,实训目标为综合实践、胜任岗位,做法是先在校内利用数控综合实训平台,完成综合项目和生产型数控实训,系统全面的提升学生操作和维护数控设备技能;然后安排学生在企业岗位上进行顶岗实习,培养学生综合上岗能力。
三、教学模式的实施效果
1.体验实训,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与兴趣,基础模块为学生技能夯实基础。组织数控班级到企业进行实地参观、观摩和体验,学生了解企业文化、企业数控相关工作岗位介绍,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掌握基础模块所设定的目标后,可进行后续专项模块的学习。
2.专项模块提升学生技能,跟岗实习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過完成校内专项模块的训练,学生熟练掌握了数控机床的编程、操作加工以及维护方面的专项技能;跟岗实习阶段在企业师傅的指导下,参与企业生产活动,既解决了校内实践锻炼、动手能力不足,又能深化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提升学生的操作技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综合模块让学生实训精益求精,顶岗实习实现校企无缝对接。学生通过更深层次的技能训练,基本掌握企业相关岗位的技能和职业素养;在最后的顶岗实习阶段,经过企业师傅的指导、能逐步到独立完成岗位任务,达到企业员工的基本要求。
4.“三段能力递进”实训教学层层递进,易于掌握,便于推广。实训模式通过整合校内外实训资源,在不改变原有教学设备、师资情况下调整教学模块并与企业岗位有机融合,实现实训教学的最优化,模式简便易学,可以兄弟院校的学习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王瑶,覃旭军.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的实践与思考——以广西工业学校为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15).
课程教育研究·上2017年4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