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进行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2018-01-18 07:12杨莲
考试周刊 2018年11期
关键词:课堂阅读板书设计语文教学

摘要:阅读在语文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必须构建一种有效的阅读课堂教学。教师既要抓好语言情感的形象教学,又要抓好教学中的几个基本环节——“点”、“启”、“引”,还要重视板书设计,也要安排好导练结合。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追求“学生能自为研索,自求解决”、“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的境界。

关键词:语文教学;课堂阅读;有效;语言情感;环节;板书设计;导练结合

语文教学主要由听、说、读、写四个要素组成,而阅读在语文教学中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极具听、说、读、写训练的融合性,可训练思维、发展智力,又能进行思想教育和审美教育;既能丰富学生的知识,又可培养学生完美的人格;既可对学生的写作起示范引导,又能对学生终身进行自我教育。抓住了阅读教学这一牛鼻子,就等于抓住了语文教学的命穴。所以,探索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途径意义重大。

目前,语文阅读教学中承袭原有的教学方法仍还较常见,学生总是按照老师规定的阅读方法,带着老师预先布置的问题去读文章。为了打破这种僵化的教学模式,我们必须构建一种有效的阅读课堂教学。课堂是教学的主要阵地,离开课堂教学一切教学目的则无法实现。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靠耳提面命的目的性教育不能说没有必要,但这种教育缺乏学生个体学习的主动性。那么,如何有效进行语文课堂阅读教学呢?

首先,教师要抓好语言情感的形象教学。

语言情感的心理激发力是神奇而微妙的。身居他乡异地,一句乡音,就能唤起家乡情、民族情。语言情感是民族亲和力和自尊心的重要源泉,是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之一,也是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掌握祖国语言的强大推动力。教师的语言情感主要表现在口头语言的运用是否正确、生动、通俗、感人。如果教师的语言干瘪乏味,那么课堂教学的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有经验的教师都十分重视每节课的“开头语”的设计。有位教育家说得好:“引入新课,一开始就要像拉小提琴,第一个音就非常悦耳地吸引学生。”教师的语言除了生动形象、优美动听外,还必须注意要设置“悬念”,因为悬念能产生扣人心弦的艺术魅力。如我在教都德的小说《最后一课》时,是这样开头的:走上讲台,神情庄严地面对学生,然后缓缓转身,以遒劲的笔力在黑板上写下“法兰西万岁”,接着用深情的语言动人地描述了法国人民在将沦为异族奴隶的最后时刻对母语的感情。学生被深深地打动了。这节课的效果出奇的好。通过学习,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责任感也得到了加强。可以说,语文教学就是以教师的“情”去导学生品味文章的“情”。

其次,教师抓好教学中的几个基本环节——“点”、“启”、“引”。

这三要素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点”,即提出中心问题,包含激起学生的兴趣,引起思维的渴望;“启”,就是把在“点”这个环节上提出的问题作为思维对象和主体,让学生自读、自悟、质疑,教师适时地加以点拨、启导;“引”,也就是针对具体问题,教师组织学生广泛思考、发言、辩论,最大限度地活跃课堂气氛,调动群体的积极性。在课堂阅读教学中,要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发言的机会,把要解决的问题分为几个档次,优秀生的问题要加大难度,不要让他们觉得太容易而失去了钻研精神,对差生,问题的设计要简单明了,要让他们时时有成功的快乐感,从而,激发起他们学语文的积极性。教师还要时时注意引导学生的思路和表达方法,注意处理好独立思考和听取别人发言的关系。“点”、“启”、“引”在阅读教学中,既相对孤立,又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在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内容、体裁、重点难点及学生的差异等实际情况,将三要素相互调整,随时组合成多种课堂教学模式,“点”出迷津、“启”之省悟、“引”出误区。最终完成教学任务。如在教《孔乙己》时,我对学生说:悲剧往往使人泪下,孔乙己是作为悲剧者的形象出现的,但读了《孔乙己》以后,没有要流泪的感觉,孔乙己是在笑声中出场,又是在笑声中消失的。为什么?孔乙己是怎样的艺术形象?这样既给学生造成了悬念,又提出了本文的教学重点。在教《故乡》时,我让学生着重抓住闰土的外貌特征的变化来体会文章的中心意思。学生们讨论热烈,气氛活跃,一个个争着发言。最后我问:闰土的变化是谁造成的?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是官、匪、兵、绅,是封建制度。我接着又说:小说除了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还必须有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本文的环境描写在哪里?是自然环境还是社会环境?当学生回答后,我又问:小说最后为什么要再现记忆中的故乡之景?讨论后,我要每个小组选一个代表发言,有的说:这是前后呼应,有的说:表现了作者对二十年前的故乡之景的向往,也有的说:表现了作者对未来的向往,希望未来的故乡更美好。最后我把学生的答案归纳起来作了小结。学生学得既轻松又很好地理解了小说的主题思想。

再次,教师要重视板书设计。

板书是语言情感的辅助,它融文字、符号、线条、图形于一体,是文章内容的简明概括,是文章精华部分的高度浓缩,既有利于加大信息量的输出,缩短教学时间,又有利于激发兴趣,加强对知识感知和知识记忆,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如记叙文、散文等可抓住重点字、词、句来板书,说明文字用图形成线条来显示说明对象的特点,几篇文章的比较阅读可采用表格形式在黑板上列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板书应注意文字美、结构美、布局美、色彩美、图示美,切忌繁多,应提纲挈领,对文章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最后,教师要安排好导练结合。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理解的东西,才能成为自己的东西,才是他真正掌握的东西。课文所选的多是名家名篇,给阅读训练提供了各种典型的规范的言语材料,让学生在接触、体验及分析中找到言语现象的特点和规律,从而获得因反复训练而形成能够迁移的阅读能力。

语文课堂阅读尤其应该发挥课堂引导的作用,缺少导的语文阅读课是没有光彩的,新课程倡导的是注重学生的自我阅读体验。只有步步深入地读,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由浅入深地把握课文,重视学生的个体参与,强调学生的情感体验,才能使语文课达到导练结合的目的。孔子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就告诉我们,教学中要让学生自学思考,不到学生求知时,不去开导他;发问后不到学生有所领悟,想说又说不明白时,不去启发他。只有这样整个课堂教与学的活动结构才合理,才能产生好的效果。如在教《孔乙己》时,讲述孔乙己的悲剧,我抓住人们的“笑”来做文章,让学生把描写人们的“笑”的几处找出来,然后问学生:小说为什么要写人们的“笑”?这“笑”与孔乙己的悲剧有何联系?学生经过思考讨论,很快明白了:用人们的“笑”来反衬孔乙己的悲剧,使悲剧更悲,从而突出了孔乙己的悲惨命运。明白了这一点,小说多处写人们的“笑”就很容易理解了。所以,只要抓准文章的切入点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章的思想境界也就不难理解了。

语文阅读课,除了“导”读,还要加強学生的练习,做到“导”“练”的结合。每节课安排一定的时间,做一两个练习,检测目标达成情况。这样可以大大地提高语文课堂阅读的效率。课堂教学应是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光讲不练,学生的思维就会逐渐形成惰性,渐渐丧失了语文实践的技能,并且难以形成系统而又扎实的语文知识。读导练相结合,才是最佳的课堂境界。

课堂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追求“学生能自为研索,自求解决”、“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叶圣陶语)的语文数学新境界。课堂阅读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在此,我只是谈了一些教学中粗略的做法,在以后的教学中,还有待于继续探索。

作者简介:杨莲,福建省南平市,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水吉中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课堂阅读板书设计语文教学
中学语文板书设计微探
核心素养需要板书设计回归理性
初中英语课堂阅读策略的运用和探索
英语阅读教学之探究
高中美术课堂板书设计研究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
英语课堂阅读教学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