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靖
(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中心血站成分科,广西 玉林 537000)
冷沉淀技术是指在2~6℃的封闭状态下将处在保存期的新鲜冰冻血浆融化,并将血浆中的沉淀物分离,而这些沉淀物中包含的凝血Ⅷ因子与纤维蛋白原对诸如术后大出血等症状的治疗中有良好的代替作用[1]。400毫升的全血通过冷沉淀制备可得出大约40~50毫升的冷沉淀,将其放置在低于-18℃的环境中可保存一年,若将冷沉淀融化后保存在2~6℃条件下,需要在24小时以内输注,且滴速应保持在每小时200毫升以上。在冷沉淀制备时,全血采集后制备成新鲜冰冻血浆的时间长短可能会影响血液中物质的活性,因此,本文将针对我站近期采集的部分血样进行冷沉淀制备,观察分别在采血后4/6/8小时的血样制备冷沉淀对凝血Ⅷ因子与纤维蛋白原的影响,现将研究结果作如下报告。
本组研究所涉及的血液样本是选取自2016年1月~2017年4月期间采集99份献血者的全血样本,每份样本均为400毫升,且均无色泽异常,溶血,凝块,气泡及重度乳糜等现象,且血液采集均未超过13分钟。
血样制备的仪器与试剂:由德国美创公司生产,型号为Contron1800的全自动血凝仪以及由卢森堡公司生产,型号为MBF-21的速冻机;德国赛默飞公司生产,型号为6000i的离心机;美国科瑞特公司生产,型号为CT-4T-6C的低温融化箱以及Beckman公司的检测试剂。
制备方法:使用离心机以每分钟4000 r的转速对全血进行离心操作10分钟,将新鲜血浆从全血中分离出来,放置于速冻机中进行速冻。随后转入-18℃以下的低温冰箱中保存,99份新鲜冰冻血浆分为3组,分别在采血后4/6/8小时将各组血浆样本进行冷沉淀制备;冷沉淀制备的方法使用的是虹吸法,其具体步骤为:将新鲜冰冻血浆(A袋)置于4℃水浴箱中,另一空袋(B袋)悬于水浴箱外,位置低于血浆袋,两袋之间形成一定的高度差。血浆融化后,随时被虹吸到B袋中,当融化至剩下40~50 mL血浆与沉淀物混合,制成冷沉淀凝血因子(A袋)。将A袋和B袋(冰冻血浆)热合断离。随后将冷沉淀速冻后保存保存在-18℃以下的低温冰箱中。
对在不同时间点采集的血液制备的冷沉淀样本进行水浴箱融化,水温设置为37℃,对冷沉淀物质使用试剂盒实施测定其中的凝血Ⅷ因子及纤维蛋白原含量。
本组研究采用的是SPSS 20.0统计软件实施数据的分析,计数信息运用x2检验,计量数据则用t检验,组间的对比组以P<0.05视为具有统计意义。
经观察3组血样的凝血Ⅷ因子的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纤维蛋白原的含量组间差异较为明显,P<0.05;两组的回收率对比均有明显差异,P<0.05。见表1。
表1 凝血Ⅷ因子以及纤维蛋白原的含量以及回收率(±s)
表1 凝血Ⅷ因子以及纤维蛋白原的含量以及回收率(±s)
组别凝血因子含量回收率纤维蛋白原含量回收率4小时113.58±31.7280.47±15.18228.03±12.5279.30±15.456小时112.14±29.6865.67±14.97219.24±12.4660.66±15.048小时115.35±31.4859.40±15.31211.96±11.7859.73±15.29
现阶段的医疗技术日渐发达,以致于冷沉淀技术在临床上获得广泛的应用。在治疗先天性或是获得性凝血因子Ⅷ缺失以及纤维蛋白原的缺乏等症状中呈现出了良好疗效,冷沉淀在临床上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为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其制备的要求也越发严格。由于凝血Ⅷ因子在冷沉淀的制备过程中呈现出较短的半衰期[2],在脱离人体之后比较容易失活,因此需要严格控制冷沉淀的制备过程,以保证其质量。相关文件规定冷沉淀的原材料必须是采血后8小时内制备成新鲜冰冻血浆,否则凝血因子等的活性会相应降低[3]。本组结果显示:在3个不同时间点(4/6/8小时)采集的血液进行冷沉淀制备的凝血VIII因子及纤维蛋白原含量并无明显差异,所以在8小时之内进行血样的冷沉淀制备并不会对临床治疗效果造成较大影响,综上,8小时内,不同时间点采集的新鲜冰冻血浆制备冷沉淀并不能对凝血VIII因子以及纤维蛋白原含量造成较大影响,但会影响其中的回收率。
[1] 肖乐宇,肖声宇,岐红阳,等.探讨手工制备血小板后的血浆再制备冷沉淀的可行性[J].医药论坛杂志,2017,38(04):81-82.
[2] 毕承恩,杨 婷,马佩琴,等.冷沉淀凝血因子制备技术的应用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01):27-29+32.
[3] 肖乐宇.冷沉淀凝血因子制备仪制备冷沉淀的质量评价[J].中国输血杂志,2016,29(01):9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