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卢雪梅
美国墨西哥湾油气行业的从业者与监管部门和相关协会之间的紧密合作,再加上借助卫星和计算机技术进步而日益精准的飓风行踪预报,使得墨西哥湾油气界在灾后能够迅速恢复生机。
随着飓风的过去,关闭的炼厂纷纷复产,墨西哥湾沿岸及海上油气业迅速恢复生机。李晓东 供图
与一些极端气候地区相比,美国墨西哥湾在一年中的大多数时间里可谓气候宜人,适宜油气钻探和开采。墨西哥湾沿岸,尤其是得克萨斯州、路易斯安那州更是全球有名的油气工业中心之一,全美炼油能力的45%均位于这一地区,而墨西哥湾的石油产量也占到美国全境的17%。然而墨西哥湾除了偶尔发生的平台事故,如数年前BP的深海地平线平台事故吸引全球业界的关注之外,不时肆虐的飓风也是这里成为“吸睛”源头的原因之一。
每年的6月至11月是西半球大西洋沿岸和墨西哥湾的飓风季,8月末至10月则是飓风多发的月份。相对而言,能演变成飓风并袭击美国东海岸的暴风很少,但一旦形成,其破坏力相当惊人。自2008年以来,已有数年没有大的飓风造访美国东海岸,但2017年的夏秋似乎注定充满变数。今年8月25~26日,在墨西哥湾生成的热带风暴哈维登陆得克萨斯州南部,在海岸掀起3.7米的巨浪,降水量近1000毫米,成为美国12年来最强飓风。继飓风哈维之后,超级飓风艾尔玛又于9月初登陆美国佛罗里达州,所到之处无不洪水滔天,狼藉一片。9月底,墨西哥湾发生里氏7.1级地震,造成中美洲国家100多人遇难。而进入10月,惊魂未定的墨西哥湾又可能面临一次正在成形的飓风“内特”的威胁。
对美国东海岸影响最大的哈维飓风过后,这里的大量炼厂被迫关闭,炼油产能骤减100万桶/日,汽油价格跳涨4%,美国活跃石油钻井平台数也降至今年6月以来最低点,油气出现减产。美国政府数据显示,墨西哥湾的石油产量因飓风袭击而减少了10%,约16.7万桶/日,天然气产量减少14%。但好在海上作业平台所受的影响并不严重,且随着飓风的过去,关闭的炼厂纷纷复产,墨西哥湾沿岸及海上油气业正迅速恢复生机。
飓风这类气候灾害,在美国墨西哥湾地区很常见,在此运营的炼油厂和作业的油气公司也大多积累了丰富的应对经验,尤其是在海上拥有平台和各种基础设施的一些油气公司,对气候灾害更是有备而战。随着飓风将至消息的不断发布,各公司纷纷采取措施关闭飓风可能途经的平台和设施,疏散人员,以尽最大可能减少损失和伤害。根据美国能源部发布的报告,早在哈维登陆之前的两三天,壳牌、阿那达科、埃克森美孚、康菲等公司纷纷关闭了其海上油气开采平台和相关设施,撤出工作人员;挪威国油、马拉松、康菲、EOG、必和必拓等公司也先后停止了其陆上位于伊格尔福特页岩区的钻机作业,除重要岗位外,其余人员一律撤出作业区;飓风最先登陆的地区,有6家炼油厂关停或正在关停;在有可能发生滑坡的地区,天然气处理设施也逐一关闭;港口除了少量正常运营外全部关闭,石油终端根据飓风运行路线而处于关闭或警戒状态。这些措施都极大地减少了飓风过境可能造成的破坏和引发后续灾难的可能性。迄今虽然常有民众丧生或流离失所的新闻,却未闻油气业界出现伤亡的报道,可以说上述措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飓风到来之际,也唯有事前尽可能控制受损程度,才能在事后快速的恢复生产。实际上,哈维飓风过后不到一周,8月30日,壳牌等公司的海上员工就已安全返回Perdido平台,进行恢复生产的准备。
除公司层面,美国政府机构和非营利性行业协会,如美国能源部和美国石油学会,在帮助油气业界应对飓风灾害上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美国能源部有专门负责全国电力输送和能源供应的办公室,其下属的基础设施安全和能源重建部门就主要承担支持国家重要基础设施保护计划的执行,分析基础设施脆弱性和提出预防方案,根据国家应急预案指挥灾区应急作业以及监管能源领域的防灾准备工作和灾后重建。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与油气相关的基础设施。在其监管和协调下,各级政府部门和相关公司才能在灾前、灾中、灾后有条不紊地开展各项工作。
美国石油协会(简称API),是美国集石油勘探、开发、储运、销售为一体的行业协会性质的非营利性机构,制定了500多个行业标准及建议,覆盖石油天然气各个领域,在应对海上飓风等意外灾害上也起着重要的作用。API主要扮演着两个重要角色,一是就如何应对飓风及其他意外灾害事件联络成员公司,从而减少公司在这方面的工作量;二是与其成员公司、其他行业以及联邦、州和其他各级政府合作,做好飓风来前的准备工作及灾后的快速重建工作。API还敦促其成员公司加强飓风和其他意外灾害的应急预案的更新和审核、建立沟通机制、与供货方商讨确定灾前准备物资,以确保其成员公司在灾害中获取足够的资源。值得一提的是,其海上构造分会、钻井承包商国际协会和海上作业委员会除承担联络各管理机构、组织业界关键设计标准的审核外,还就海上飓风应对定期举行研讨会,为其成员公司分享相关经验提供平台。此次影响较大的哈维飓风过后,API及时发布了两份重要油气相关简报,一份题为《飓风季海上生产设施系泊指南》,另一份题为《飓风后海上结构性设施性能检查指南》。前者的主要目的是确保平台设施的安全,后者则旨在指导确定某个设施是否存在可能影响人身安全、设施完整性的安全隐患,是否还能继续使用等。
正是油气行业的从业者与监管部门和相关协会之间的紧密合作,再加上借助卫星和计算机技术进步而日益精准的飓风行踪预报,使得墨西哥湾油气界在灾后能够迅速恢复生机。
多家油企关闭墨西哥湾海上采油平台。李晓东 供图
今年接踵而来的飓风使美国墨西哥湾沿岸再次意识到人类的设施在自然灾害面前的脆弱性,但更令油气行业担心的则是,未来在墨西哥湾可能发生更多更严重的灾害,影响油气作业。据悉,此次哈维飓风带来的降雨量之大,竟迫使气象预报部门更新其代表不同降雨量的颜色库,而特朗普总统走马上任以来的主张,包括放松施加在油气勘探上的各种限制和对气候变化的漠视态度,也令油气行业从业人员喜忧参半。如果全球温室效应加剧,导致海水升温,那么在墨西哥湾,也包括其他海域形成更大型热带风暴并转化成飓风的可能性将日益加大,届时,当下的各种措施是否还能有效应对,将成为油气业界从业者更为关心的问题。
除了迅速复产,如何清除飓风毁损油气设施所致的污染也是未来将要应对的问题。埃克森美孚的两家炼厂就因哈维袭击而导致部分有毒有害物质泄漏。随着飓风频率加大,海上平台及其他油气设施的安全性也将面临更大的考验。
虽然2017年的飓风季里飓风不断,导致油气生产平台关闭、人员撤离、炼厂停产,但根据过去一个月以来的国际油价走势,可以看出墨西哥湾的飓风并未在国际原油价格上掀起大的波澜。这除了当下原油库存依然高企,供需尚未完全恢复平衡外,也与受到飓风影响的平台数量低于预期不无关联。大量炼油厂突然关闭虽然导致汽油价格短期飞涨,但炼厂减产其实也意味着短期内对原油需求量的锐减。尽管如此,国际油价依然由此结束了连续数月的惨淡跌势,最终略有企稳。这其中飓风的贡献仍不可小视,无怪乎《金融时报》撰文称,过去12年间,页岩油气革命推动美国从原油净进口国向净出口国转变。飓风则带来“供给侧冲击”,2005年飓风卡特里娜和丽塔袭击墨西哥湾,曾给世界石油市场带来一次“需求侧冲击”;而2017年,飓风哈维再次给这个世界的石油市场带来了一次“供给侧冲击”。这使得以后分析原油供给,不仅要了解中东局势,或许还应关注墨西哥湾的天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