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巴斯汀联合胸腺肽治疗人工荨麻疹疗效分析

2018-01-18 01:33于希伟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8年3期
关键词:胸腺肽风团斯汀

于希伟

人工荨麻疹是一种常见高发疾病, 以青壮年发病为常见。近年来研究显示, 人工荨麻疹发病可能和肥大细胞功能异常相关, 也可能和免疫球蛋白(Ig)E有关。对人工荨麻疹的治疗方面常选择药物依巴斯汀[1]。而胸腺肽为是胸腺组织分泌的具有生理活性的一组多肽, 可调节免疫功能, 本研究探讨了依巴斯汀联合胸腺肽治疗人工荨麻疹疗效 ,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纳入92例2016年3月~2017年3月本院收治的人工荨麻疹患者,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用药组与对照组, 每组46例。所有患者具有典型表现, 如风团、红斑、自觉皮肤瘙痒、皮肤划痕阳性。排除合并严重心肝肾肺等脏器疾病、糖尿病、感染性疾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腺功能亢进和入组前1个月内服用皮质类固醇、抗组胺药物者。对照组男25例、女21例;年龄13~56岁, 平均年龄(32.73±15.13)岁;病程3个月~15年, 平均病程(5.17±3.41)年。联用药组男27例、女19例;年龄13~54岁, 平均年龄(32.14±15.63)岁;病程3个月~15年, 平均病程(5.12±3.46)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依巴斯汀进行治疗, 10 mg/次,1次/d, 口服。联用药组采用依巴斯汀联合胸腺肽治疗, 依巴斯汀10 mg/次, 1次/d, 口服;胸腺肽10 mg/次, 1次/d, 口服。两组均治疗6周。

1.3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主观瘙痒感觉消失时间、红斑消失时间、风团消失时间、划痕症转阴性时间、用药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瘙痒、风团、红斑三项各0~3分, 分值越高症状越严重)。疗效判定标准[2]:治愈:主观瘙痒感觉消失, 红斑消失、风团消失、划痕症转阴性;好转:上述四项有所改善, 但未完全正常;无效:病情无明显改善;总有效率=(治愈+好转)/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联用药组患者中治愈31例、好转12例、无效3例, 总有效率为93.48%;对照组患者中治愈20例、好转16例、无效10例, 总有效率为78.26%;联用药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2两组主观瘙痒感觉消失时间、红斑消失时间、风团消失时间、划痕症转阴性时间比较 联用药组患者主观瘙痒感觉消失时间、红斑消失时间、风团消失时间、划痕症转阴性时间分别为 (15.18±2.34)、(18.53±1.46)、(16.73±2.13)、(22.46±1.55)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 (20.14±1.95)、(24.46±2.25)、(21.67±3.82)、(27.23±3.66)d,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2.3两组用药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对照组有1例轻微乏力、有1例困倦, 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35%;联用药组有1例轻微乏力、有1例困倦, 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35%;两组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4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 治疗前, 联用药组瘙痒、风团、红斑症状体征积分分别为(2.53±0.35)、(2.74±0.61)、(2.71±0.65)分与对照组的 (2.54±0.34)、(2.78±0.62)、(2.74±0.62)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联用药组瘙痒、风团、红斑症状体征积分分别为(0.42±0.01)、(0.46±0.01)、(0.44±0.01)分低于对照组的 (1.63±0.21)、(1.85±0.41)、(1.25±0.61)分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3 讨论

依巴斯汀为第三代组胺H1受体拮抗剂, 属于长效非镇静药物, 经口服后药物有效成分快速吸收[3], 且大量经肝肠循环代谢。研究显示, 依巴斯汀口服后几乎可全部转化成为活性代谢产物, 早晨服用依巴斯汀的同时进食可大大提高血浆活性代谢产物水平, 以获得最高生物利用度[4,5]。依巴斯汀对H1受体结合力强, 作用持续时间长, 不良反应少, 用于人工荨麻疹治疗具有疗效确切和用药安全性高等优势, 治疗后肝肾功能和血尿常规正常[6-8]。胸腺肽可有效增强细胞免疫功能, 将其联合依巴斯汀用于人工荨麻疹治疗中可发挥增效和巩固作用, 提升治疗效果。

本研究中, 对照组采用依巴斯汀进行治疗;联用药组采用依巴斯汀联合胸腺肽治疗。结果显示, 联用药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用药组患者主观瘙痒感觉消失时间、红斑消失时间、风团消失时间、划痕症转阴性时间分别为(15.18±2.34)、(18.53±1.46)、(16.73±2.13)、(22.46±1.55)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 (20.14±1.95)、(24.46±2.25)、(21.67±3.82)、(27.23±3.66)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有1例轻微乏力、有1例困倦, 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35%;联用药组有1例轻微乏力、有1例困倦, 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35%;两组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 联用药组瘙痒、风团、红斑症状体征积分分别为(2.53±0.35)、(2.74±0.61)、(2.71±0.65)分与对照组的 (2.54±0.34)、(2.78±0.62)、(2.74±0.62)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联用药组瘙痒、风团、红斑症状体征积分分别为(0.42±0.01)、(0.46±0.01)、(0.44±0.01)分低于对照组的 (1.63±0.21)、(1.85±0.41)、(1.25±0.61)分 , 差 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依巴斯汀联合胸腺肽治疗人工荨麻疹疗效确切, 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加速瘙痒消退和划痕症转阴,缩短病程, 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安全性高。

[1] 蔡新杰.玉屏风颗粒联合依巴斯汀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疗效观察.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6, 9(28):78-79.

[2] 王君善.依巴斯汀联合胸腺肽治疗人工荨麻疹26例疗效观察.陕西医学杂志, 2007, 36(7):926.

[3] 刘涛峰, 白云飞, 张虹亚, 等 .加减消风散联合依巴斯汀治疗风热型荨麻疹疗效观察.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 35(1):14-17.

[4] 冉春涛.左西替利嗪联合依巴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对实验室指标、临床症状积分的影响及临床疗效分析.河北医药, 2016,38(7):1015-1017.

[5] 宋淑红, 王岩军.依巴斯汀片联合消瘾方内服外洗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观察.河北中医, 2016, 38(7):985-987, 991.

[6] 王玉, 余晶晶, 孟祖东, 等 .依巴斯汀联合西米替丁治疗人工荨麻疹疗效观察.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6(1):49.

[7] 薛天萍.依巴斯汀联合白芍总苷治疗人工荨麻疹血虚风燥证临床疗效客观评价.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2.

[8] 韩婷梅.依巴斯汀联合雷尼替丁治疗45例慢性荨麻疹的疗效分析.中国现代医生, 2013, 51(11):62-63.

猜你喜欢
胸腺肽风团斯汀
胸腺肽结合生脉注射液在免疫功能低下脓毒症患者中的应用意义
枪口
Chapter 8 An absurd case 第8章 冤假错案
中药洗剂对慢性荨麻疹患者的应用效果观察
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应用胸腺肽联合抗生素治疗的效果观察
胸腺肽ɑ1治疗肝衰竭疗效的Meta分析
玉屏风颗粒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对慢性荨麻疹的治疗效果分析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嗜碱粒细胞CD63和CD203c的表达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血清差异表达蛋白的筛选及C反应蛋白的测定
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与胸腺肽α1对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产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