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艳
慢性肾衰竭简称慢性肾衰, 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 其患病率和病死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根据我国对慢性肾衰竭的分期, 慢性肾衰竭的最严重阶段是尿毒症期。临床上, 除患者未行肾移植治疗以外, 多采用透析治疗。近几年来, 慢性肝炎合并慢性肾衰的患者也呈增加态势, 这不仅给患者在治疗上增加了难度, 同时也对护理人员提出了更新的护理问题和更高的要求。循证护理是在循证医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 是指护理人员在计划其护理活动过程中审慎地、明确地、明智地将科研结论与其临床经验以及患者愿望相结合, 获取证据, 作为临床护理决策的过程[1]。本研究选取本科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慢性肝炎合并慢性肾衰竭患者60例, 对其中30例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干预, 收到一定效果, 现报告如下。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科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60例慢性肝炎合并慢性肾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 每组30例。入组标准:①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期的患者, 血肌酐≥ 707 μmol/L, 肌酐清除率10 ml/min,采用血液透析治疗;②谷丙转氨酶(ALT)≤150 U/L, 血清总胆红素≤40.0 mol/L, 乙型肝炎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HBV-DNA)和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HCV-RNA)检测均在正常范围以内(以上指标均以本院检测标准为准), 应用常规护肝药物治疗;③神志清楚, 语言表达能力正常, 能够正常沟通;④符合慢性肝炎和慢性肾衰竭的诊断标准, 诊断明确, 其中重复多次住院患者以第1次住院为准, 只纳入本研究1次;⑤无其他并发症。对照组患者中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合并慢性肾衰竭患者21例, 慢性病毒性丙型肝炎合并慢性肾衰竭患者9例;男22例, 女 8例;年龄28~68岁, 平均年龄(54.009.08)岁。干预组患者中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合并慢性肾衰竭患者20例, 慢性病毒性丙型肝炎合并慢性肾衰竭患者10例;男23例, 女 7例;年龄30~67岁, 平均年龄(53.56±8.81)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自愿参加本次研究, 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1.2.1对照组 实施常规护理干预。①指导患者卧床休息,避免过度劳累。②饮食上以低蛋白足够热量富含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C的食物为主, 给予低盐饮食, 限制钠、钾、磷的摄入, 每日可少食多餐。③加强病情观察, 每日测量生命体征, 监测体重、尿量, 定期检查肝、肾功能及血红蛋白的变化,动态掌握病情变化。④指导患者保持良好心态, 注意心理调节, 积极应对疾病。⑤协助患者生活护理。⑥保护患者皮肤完整, 可用温水擦拭, 除去皮肤上的尿素霜, 避免使用肥皂。
1.2.2干预组 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循证护理措施。①针对护士培训循证护理理论基础知识, 使其充分的了解循证护理的意义, 掌握并按照循证的方法开展护理工作。②通过了解患者病情, 并与患者及家属沟通, 了解其对慢性肾衰合并慢性肝炎的认知程度, 是否了解疾病知识、治疗方法以及如何自我护理, 患者及家属是否了解饮食注意事项和知晓规律透析的重要性等, 了解患者的健康需求及心理状态, 根据沟通中发现的问题结合病情确定护理问题。③检索查证与分析评价:根据确定的护理问题通过中国知网和万方数等医学数据库检索有关文献, 并查阅相关书籍, 应用科学的方法对收集到的证据资料进行整合评价。④选择有针对性的证据制定并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 具体实施如下。a.饮食指导:患者由于受两种疾病的影响, 常常不知道应该吃什么。为患者讲解饮食治疗的重要意义, 合理的膳食能延缓病情发展。指导患者选择优质蛋白, 如:鸡蛋、牛奶、瘦肉等, 减少摄入花生、豆类等含植物蛋白的食物。每日应摄入足够的热量,可选择麦淀粉等食物。还应限制水钠摄入, 口渴时指导患者含小冰块、嚼口香糖等方法缓解。b.疾病知识指导: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慢性肾衰和慢性肝病的基本知识。讲解血液透析治疗是一项长期治疗措施, 帮助患者及家属逐步从生理及心理上适应, 接受并配合治疗, 增强患者的依从性。讲解规律透析和定期监测的重要性, 指导患者学会自我监测, 如每日测量体重、准确记录尿量, 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帮助患者建立健康生活方式, 戒烟酒, 保护肝脏, 生活规律化。c.心理指导:患者由于受肝病影响, 常出现易怒、烦躁, 情绪波动较大, 另外慢性肾衰导致机体出现的症状使患者也常常出现抑郁、焦虑、绝望、自卑的心理。观察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准确评估, 对出现不良情绪者给予及时疏导。护士应耐心安慰、鼓励患者增强治愈的信心, 经常与患者沟通, 建立伙伴式的护患关系, 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健康信念, 尊重、体谅患者。让患者听自己喜欢的音乐、看喜欢的电视节目,加强患者之间的相互鼓励与交流, 使患者可以摆脱抑郁、悲观和绝望的心理[2], 消除其心理障碍。d.血管通路指导:对于有动静脉内瘘的患者, 教会患者及家属每天自我判断内瘘是否通畅, 有内瘘侧肢体不可做重体力劳动, 不可采血、输液、测量血压等, 也不可穿紧袖衣服, 保护内瘘避免外伤,保持内瘘处皮肤清洁。无内瘘以中心静脉置管为通路透析的患者, 指导其妥善固定导管, 保持导管通畅, 局部穿刺处敷料无菌干燥, 定期更换敷料, 避免导管牵拉、扭曲、受压,以免影响透析。e.血液透析护理:透析前, 消除患者恐惧紧张心理, 测量生命体征、体重, 检查管路是否通畅。透析后,患者常有头晕、恶心不适等症状, 指导患者卧床休息, 监测生命体征变化, 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查看穿刺部位压迫止血情况。导管是否妥善固定, 敷料有无渗出。
1.3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1.3.1负性心理评价 采用SAS、SDS评估患者的焦虑、抑郁负性心理状态, 分值越高, 焦虑、抑郁程度越严重。
1.3.2生活质量评价 采用简明健康调查问卷进行评估,对生理职能、生理功能、情感职能、社会职能、健康状况的评估, 每项总分100分, 分数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两组负性心理比较 干预后, 两组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 且干预组的SAS评分、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干预组患者的生理职能、生理功能、社会职能、情感职能及健康状况评分分别为(78.2±8.3)、(74.5±7.9)、(79.7±6.9)、(68.7±6.7)、(69.8±6.9)分,均高于对照组的 (68.1±7.6)、(66.3±7.1)、(65.6±7.5)、(57.2±4.3)、(56.2±6.1)分,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4.915、4.228、5.578、5.132、5.896, P<0.05)。见表 2。
表1 两组患者负性心理评分比较( x-±s, 分)
表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x-±s, 分)
循证医学因引入中国以来快速生根发芽, 越来越多地影响中国的卫生决策和医疗实践[3]。循证要求人们在医学实践中不能单凭临床经验、直觉、惯例及未经验证的理论, 而应遵循科学的原则和依据办事[4]。随着护理模式的不断转变,循证护理被越来越多的护理同仁广泛应用在临床。循证护理的核心是强调运用证据更好的为患者服务, 从而有效提高护理质量。本研究结果显示, 应用循证护理方法, 提出与患者个体相关的护理问题, 了解患者需求, 通过查找文献资料,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并且实施, 能够提高慢性肝炎合并慢性肾衰竭患者生活质量, 同时也减轻了患者负性心理的程度, 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1] 胡雁, 邢唯杰.循证护理的概念与步骤.上海护理, 2015,15(1):89-93.
[2] 赖喜玉, 李爱霞, 李锦墁.心理护理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4(4):136-137.
[3] 李幼平, 李静, 孙鑫, 等.循证医学在中国的起源与发展:献给中国循证医学20周年.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2016(1):2-6.
[4] 孙柳.循证护理的展望.循证医学, 2004, 4(3):174-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