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玉梅
(甘肃省高台县三清渠水管所 甘肃 高台 734300)
高台县三清渠灌区为中型灌区,区域内没有河流分布,灌区拥有发源于祁连山北麓榆木山的九个泉、石炭沟、木头沟和红山沟4条季节性洪沟河流,中型水库1座。灌区内主要靠引取黑河水为主、井水补充为辅,属河水、井水混合型灌区。三清渠灌区经2001~2005年黑河节水改造工程重新规划建设,已建成高标准改建衬砌干渠43.7 km,支渠12条35 km已全部改建衬砌,改建衬砌斗渠117条70.42 km、农渠126条63.62 km,修建渠道各类建筑物1 436座。2017年三清渠灌区完成3.02 km渠道建设任务,各类建筑物378座;高效节水项目工程建设面积共计22 790亩,其中管灌面积700亩,微灌面积8 000亩。经过多年的建设,现已建成一个渠、路、林、田、井相配套的符合现代水利规划设计标准的中型灌区。
灌区采用井渠结合的灌溉方式,经统计,三清渠灌区2017年有效灌溉面积10.97万亩,其中农田灌溉面积9.68万亩,林草地面积1.29万亩。总用水量6 712万m3,其中农田灌溉用水量6 384.14万m3,林草地灌溉用水量327.86万m3。2017年地表水可供量3 543.09万 m3,水库补水1 725.91万m3,地下水 1 443.1万m3,有农业灌溉抗旱井813眼。
2.1 工程效益低下。在灌区的水利建设中,普遍存在着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使得工程的效益较低。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以后,大多数的群众甚至有些干部也认为水利建设是国家的投入,工程的管理工作也应该由相应的职能部门负责,没有及时处理和安排好建设与管理的关系,导致工程的管理工作滞后,工程遇到危险或者遭到人为破坏的时候,没有人过问。同时,工程的维修也不到位,维修费用也是向管理单位和国家伸手来要,致使灌区工程不能充分利用,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2 工程老化,隐患较多。灌区建筑的特点就是“先天不足,后天失调”,同时有些水利工程由于修建的时间较长,设备设施已经老化,而且在使用过程中没有及时进行修缮,导致工程逐渐向恶性方向发展。高台县的河堤、水库的工程大多建于五六十年代,那个时代工程的修建标准低,而且已经运行了数年,存在着很多隐患。如果不能对这些工程进行及时修缮,不仅会提高管理难度、增加维修费用,而且灌区工程也不能发挥作用。
2.3 管理机制落后,经营不灵活。传统的灌区工程管理工作还局限于水工建筑物以及配套设施的管理,存在着“重大修,轻检查”的弊病。在经营上,也不能和时代的发展接轨,灌区运行的管理维护费用要靠收取的水费来分担,而灌溉用水水价较低,不能满足运行需求。
2.4 有些小型水利工程遭到人为破坏。近几年,有些用水单位或个人为了方便自己用水,在没有经过管理单位许可的情况下,就随意在渠道上开口子,这种违法违规行为给工程的安全运行造成了威胁。还有的不法分子,为了蝇头小利,偷盗斗闸门设备、抽水机器等,使得灌溉工程无法正常运转。
3.1 加快改建或建设工程步伐,确保工程质量。为了节约水资源,要完善续建配套设施以及加快节水改造的步伐。在工程的建设过程中,要严把质量关。对施工过程中的每一道工序,监管单位都要实时监督和跟踪,确保每道工序都要验收合格,才能进行下一道工序。要规范工程资料的管理,建立健全工程质量追究制,对不合格或“豆腐渣”工程要加大惩处力度,严重的要追究刑事责任。
3.2 更新管理理念,创新管理体制。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管理理念要更新,管理体制要创新。工程管理工作要依法治理,一些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传统习惯和方法要逐渐摒弃或改进,要根据当地的农业灌溉情况探讨适合当地发展的管理新机制,保障工程管理工作的良好运营。干、支渠实行渠道工程分级划段管理,斗、分渠由农民用水者协会管理,实现“斗渠民营、专群结合、民主管理”的新型管理模式,使工程管理更加科学化、合理化。
3.3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爱护水利工程的意识。各级职能部门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如报刊、电视、互联网等,利用各种纪念日,如“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等,深入到乡镇、田间地头,积极开展宣传活动,营造爱护水利工程、节约水资源的良好氛围,提高灌区群众保护水利工程的意识,让他们自觉的参与到工程管理之中。
3.4 增加管护经费的投入。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灌区水费的收入只是成本的60%左右,水利工程的管护经费全靠管理单位来落实非常困难,因而要进行水管体制的改革,将管护经费纳入公共财政,同时也要积极吸纳社会资源,保障资金来源,确保经费充足。
3.5 加大考核力度,责任落实到人。在水利工程管理工作中,要完善各项工作规程,严格考核办法。首先,实行岗位责任制。日常的工作要落实到具体岗位,具体人员,这样每项工作都有人来做,责任有人负。第二,要对技术人员定期培训,提高专业技术能力,如出现问题可以及时解决。第三,加强监督检查。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考核办法,定期对各项工作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没有及时完成任务、出现失误的要加大处罚力度,造成重大损失的,要依法追究责任人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