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的优质德育教学及其实现

2018-01-17 00:00郑英
江苏教育·职业教育 2018年10期
关键词:德育教学职业学校

【摘 要】以江苏省职业学校德育课堂教学大赛评委的视角提出职业院校优质德育教学应具备有高潮、有艺术、有灵魂的精神引领性特征,分析大赛中教师职业素养欠缺和保障体系不均衡的问题,提出优质德育教学的实现需要提升教师素养、打造学校平台、教科研组织主动作为等系统性改进策略。

【关键词】职业学校;德育教学;教学大赛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76-0015-04

【作者简介】郑英,苏州评弹学校(江苏苏州,215100)教研室主任,高级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德育教学、德育管理。

2016及2018年,笔者有幸担任了江苏省职业学校德育组课堂教学大赛(以下简称“大赛”)的现场评审工作,从而有机会用比较的眼光观察近年来江苏省职教德育教学的发展情况。

按照心理学的“筛子理论”,每位评委在评审时都带了一把“筛子”,这把“筛子”由评委的教学理念、知识经验、兴趣风格、文化修养、信仰追求等构成。笔者的“筛子”有以下三个关键词,这也是笔者以为的职业学校优质德育课的特点。

一、优质德育教学的特点:精神引领

优质德育教学不同于一般教学之处在于其设计之巧、艺术之美、灵魂之高,能够对师生起到精神引领的作用。

(一)层层递进有高潮

正如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必须有高潮一样,没有高潮的德育课堂是寡然无趣、沉闷乏味的。从形式上看,一堂优秀的德育课需要具备引人入胜的导入、重难点突出的逻辑推进、豁然开朗的澄明、耐人寻味的结尾,中间点缀的是师生智慧碰撞的火花和心领神会的微笑,如同写作中的“凤头、猪肚、豹尾”一样,设计巧妙、层层递进、节奏分明、情真意切、直抵心灵。师生情感升华的刹那,让人为之震撼,这便是教学高潮。

(二)形神兼具有艺术

教育不仅是科学,更是艺术。一堂优秀的德育课,是让师生能够感受到“美”的艺术:既有形式上的视觉、听觉艺术美,也有学生内心感受到的道德之美。有艺术的德育课堂能够凸显教学的质量,使师生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在追求真、善、美中促进师生全面健康的发展,是对功利性德育奴役人、工具性德育物化人之误区最好的纠偏。

艺术之美和道德之美的共通之处首先在于指向了人,与人本主义的教育理念是相通的,而功利主义德育恰恰在实践中丢失了人,忽视了学生这一道德建构的主体。其次在于指向了人的精神。德育不能没有精神追求,但空有口号的精神缺损却是现代德育最深层的危机。法国哲学家、现代人本主义美学的代表马利坦倡导的“人的觉醒”让我们发现,美学恰到好处地给予了德育以精神内涵。因此,蔡元培先生才认可“以美育代宗教”,体现的就是一种精神力量。由此,艺术之美和道德之美在人的精神上实现了共通,都是对人这个主体的突出。那些善于将艺术之美引进课堂激发师生审美愉悦与价值追求的课,就是由内而外散发出迷人魅力的优质德育课。

(三)精神升华有灵魂

有灵魂表现为坚定的信仰、稳定的修养、超脱的境界。有灵魂的德育课是“得道”的德育课,如同头顶的繁星一样恒久影响着学生的心灵,它是超脱、灵动、丰富而有力量的。教学设计的灵魂是教师灵魂的体现,而教师的灵魂追求是其长期思考积累和选择尝试的结果,是其主动发展的个体修养。

二、与优质德育教学的距离:问题分析

教学大赛是一个教师、团队、组织的综合竞技场,涉及从主体到客体、从台前到幕后、从中心到边缘等各种关系变量。正因其复杂性和浓缩性,虽然台上只有短短的40分钟,也足以凸显优点、暴露问题。

(一)教师专业素养的欠缺

德育课堂教学大赛要求教师具备的专业素养包括学科素养、语言素养、信息素养、情感素养、艺术素养五个方面。

1.不专业的学科素养。

(1)教学理念的保守。虽然“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已推行多年,我省从两课评比到课堂教学大赛都在力推生本理念,在课堂教学大赛的决赛阶段还特别设计了学生评教环节,向学生发放问卷,关注学生的课堂满意度,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收获;但是赛场上还处处可见“以师为本”的传统课堂,以教师的“教”为中心,忽略学生的“学”,表现为灌输式、讲授式、口号式教学,形成的是低效课堂,学生厌学,教师缺乏激情。

“以生为本”首先体现在对学生学情的分析以及依据学情进行的教学设计中。对学情的分析应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基础和身心发展水平,教师要转变思维,从“教”的专家走向“学”的专家,从“你”的思维转向“我”的思维。2018年大赛中两位选手在“运用科学思维提高创新能力”一课的教学设计中,分别采用了“你了解创新吗?你想创新吗?你会创新吗?”和“我骄傲——感受创新,我可以——创新并不神秘,我能行——挖掘自身创新能量”的思路,一经对比便可发现后一位选手更胜一筹,是真正的以学生为中心。

(2)关键概念的混淆。职业院校的“德育课”是从2001年教育部印发《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的意见》(教职成〔2001〕2号)之后由“政治课”更名而来。因此“德育课”的学科素养与“政治课”的学科素养本质要求是一致的,与高校的“德育”(道德教育)专业相差甚大。然而,由于对德育学科素养的认识不足,不少职业学校在选择德育教师时不问出身,任何学科背景的教师都可以担任德育课教师,因而也就出现了不同“风味”的德育课。心理老师的德育课宛如鸡汤,音乐老师的德育课说不如唱,专业老师的德育课严谨刻板……因此,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参赛选手会将“权利”与“权力”、“定分止争”与“定纷止争”、“规律”与“规律现象”、“矛盾”与“困难”、“理想”与“梦想”等关键概念相混淆,缺少法律和哲学的学科知识背景,就难以避免这些问题的出现。

(3)教学设计的随性。严谨规范的教学设计必须基于课程标准、教学大纲,2014年修订的《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是指导教师教学的纲领性文件,是规约课程实施、教师教学、教学评价与管理的规范性文本。然而,在参赛选手的教学设计中却随处可以发现不按德育大纲进行的教学设计。如关于教学目标的表述,根据德育大綱,三维目标应该是“认知、情感态度观念、运用”,但2016年只有30%的选手对三维目标的表述是正确的,2018年才有35%的正确率。三维教学目标的表述范式其实就是“行为主体”在“行为条件”下通过什么样的“行为动词”达到什么样的“行为结果”。只是这个行为主体是没有明确提示的“学生”,一般不会出现。三维教学目标之间存在一定的逻辑关系:知识目标是基础,情感态度观念目标是途径,运用目标是目的,它们遵循的是道德培养上“知—情—意—行”的心理规律。尽管新的德育核心素养可能对目标的表述有所更改,但依纲而行是教师教学必需的基本态度。离开德育大纲的教学设计只会天马行空。

猜你喜欢
德育教学职业学校
旅游专业学生德育教学改革的尝试与思考
中职德育教学中体验式教学法的运用
论在德育教学中渗透职业意识与促进学生职业发展
浅谈如何构建中职德育课多元评价体系
浅谈初中班主任工作中的德育教学
档案管理在职业学校评估中的作用
关于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改革及教学方法探讨
谈职高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朗读指导
让管理更有效
职业学校课堂教学管理中的疏与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