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

2018-01-17 08:58陈亚珍
学子·上半月 2017年15期
关键词:参与激励兴趣

陈亚珍

摘要:由于公私学校的明显区分,农村初中生源的普遍变差,在不能挑选适合教育的学生的情况下,只能够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激励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起着催化剂的作用,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明显提升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激励;培养;参与;兴趣

当前中国大部分的教学方法都是以老师为中心,有“重教轻学”的倾向,在教学过程中大都是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这主要是我国长期的应试教育导致的。尽管我国的教育改革努力向素质教育的方向发展,但由于中考、高考对学生的影响仍然很大,使得大多数学校教育自觉或不自觉地滑向了题海战术、应试教育。这样的教学方法虽然有利于学生记住数学概念、数学公式,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较深、较难的数学知识,而且非常不适合我们现在的农村初中的学生。弊端是很明显的,它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兴趣,束缚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更加,麻痹与学习、从而更加厌学。

如何在教学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兴趣得以持久,进而转化成学习的动力?这无疑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严峻的问题。

作为一名普通教师,我们不可能统筹全局,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但也能尽己所能,教化一方。在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上,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数学是生活的一部分,离开了现实生活这个世界,数学将是一片死海,没有生活的数学是没有魅力的数学

数学学习过程应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玩,是人的天性,更是青少年的天性,一切逼迫、强制性的学习无疑是对他们的摧残。古往今来,大凡在科学上、思想上取得伟大成就的人都是在学习研究中发现了无尽的乐趣,把它看成一种有趣的游戏而能乐此不疲。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注重应用数学的地位,把课堂教学和学生的日常生活结合起来,创造性的利用教材,给学生提供开放的、自主的、趣味性强的、参与度高的探索课题,让数学的课堂活起来。我在讲图形的表面展开这一节时,提前让学生做立方体、圆柱体、圆锥等的纸盒,让学生能在课堂上亲历展开后的场景,积累平面展开与最短距离等数学活动经验。课下布置学生查阅“CT”的资料,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现代科技的密切关系;在讲第五章“打折销售”一节之前的活动作业是:“去商场调查商品打折销售的情况,讨论(或调查)商品的售价、标价、折数,利润、利润率、成本、售价等关系”;在讲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时,用扑克牌进行24点游戏等。我还在课堂上穿插一些比赛,如:个人计算比赛、以小组为单位的小团体比赛、图形设计比赛等;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在玩中领悟。讲述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学生自然油然而生对数学的“敬佩”之情,也在不知不觉中增强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主动性。我提倡学生随时记录生活中发现的数学问题,体现了他们对数学的发现、应用和理解,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为学生提供交流、发展的空间

中国学生长期以来处于严格课堂管理中,强调教室、强调自己的座位, 同时由于中国传统思想习惯不同,在严重“尊师”思想的影响下造成了老师与学生之间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过分严肃,学生过分紧张,所以课堂上教师亲切和蔼的语言是增进师生感情,沟通师生心灵的重要途径。改变传统课堂老师再讲台上唱独角戏的模式,多让学生与老师配合,一些基本的结论能让学生总结就让学生来总结,一些简单的板书,能让学生来点评也统统都让学生来做,共同探讨,共同进步。给学生的每一点进步以肯定,增强其学习的兴趣。教师不仅要做一个知识传授者更要成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要从教室空间支配者的权威地位,向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转换 ;建立新型的朋友式的师生关系。

三、激励学生求知欲

问题是数学的灵魂。鼓励学生在思考之后大胆地提出问题。课堂上,教师也可以创设问题情境,以激励学生解决问题的动机,通过探索,解决问题,获得积极的心理满足。对于学生提出的不合理的问题和做出的“怪异”的回答,采取宽容的态度,允许出错,热情帮助改错;对于学生的创见和新观念,及时给予适当的强化。

四、要使孩子尝到学习成功的快乐,增加信心

例如有的孩子语文好、数学差,做功课时让他先做语文,而后才做数学,做数学时也是先让做简易的题目。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增加他的信心,使之获得成功的乐趣。如果程序相反了,不但数学没有做好,连语文也难以做好,一旦灰心失望,所带给孩子的刺激将会影响他的学习兴趣和成绩。

五、多样化的评价

以前一提评价,好像就是考试的代名词,成绩不好的学生害怕难堪,成绩好的学生也压力大,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自己的精神负担。如果将评价作为达到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又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与发展,(如利用情感、态度、学习过程评价表);既关注数学学习的结果,又关注学习过程的变化与发展;既有定量评价又有定性的评价(如评语),学生也就不会谈虎色变了。还可以吸取体育课上的跳远成绩评价方案(允许跳三次,取最好的一次的成绩)。在一次单元测验中,班上有13人不及格,而第二次评价时只有4人不及格,且这4人的成绩都分别高于第一次的成绩。多样化的评价,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每当进行这种评价时,学生都非常高兴。他们也经常主动提出要求,重新考试。这种“推迟判断”,能够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习积极性,并激发新的学习动力。

六、尊重学生人格,做到师生平等

以前的教学虽然打破了老师一讲到底的做法,但老师还是以自己为中心,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学生学习较被动,学生有问题不敢讲,不敢问。所以,我觉得首先要让学生在心理上有安全感,要做到人格平等。师生心理平等,他在课堂上才能心情释然,畅所欲言。有一次,在班上上課,我提一个问题,学生胡君(是一个基础较差,上课从不发言的学生)举手要求发言,这时有的同学表示怀疑,我也很惊讶,按以往的观点,为了节省时间,就不会喊他回答问题了。但我当时毫不犹豫地给了他这个机会,并从他的答案中努力寻找正确的成分,同时带动全班同学以掌声鼓励他。从此以后,数学课他经常举手发言,成绩也慢慢进步。由于平时注意师生相互尊重,课堂气氛每天都相当活跃,学生发言积极主动,争先恐后,不给他们机会他们还有意见。一个学生曾在数学周记中写道:“老师,上课能否多布置些题目,让我们有更多的机会到黑板上去演排?”有时竟扒着我的肩膀“求情”:老师,让我也去黑板上做吧。课堂上,经常出现黑板前人挤人的现象,甚至教室中的小黑板也被用于学生板书。是的,因为我找到了自己的角色——不是知识的权威者,而是学生的知心朋友。

七、注意培养学生学习过程中进行teamwork的精神

同龄人之间,往往更有共同的语言,教师有意识地进行组合,让数学程度相对好的和差的同学在一个组,共同探讨教师提出的问题,从而,达到互帮互助的目的,也为稍稍在数学成绩上落后的同学找到学习上的“偶像”,在同学和老师的共同鼓励下,重新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爱好。

虽然学习兴趣不是学好数学的唯一条件,但却是学好数学的重要保证.所以在被人认为比较枯燥、乏味、和缺乏激情的数学课堂中,努力创建既宽松、又富有人情味的且便于学生善于思考、乐于探究的课堂环境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当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乐趣学生才会主动学习和感悟数学。从而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数学的课堂教学更为成功。

参考文献:

[1]陈安廉等.主体性教育的教学策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0年

[2]刘兼.义务教育阶段国家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 2002年

[3]许炳松.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研究.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1年

[4]高海.谈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辽宁教育杂志社,小学数学教育.2005年1、2月

(作者单位:浙江省慈溪市长河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参与激励兴趣
高职院校化工总控工技能大赛的培训模式与对策分析
EVA价值管理体系在S商业银行的应用案例研究
浅谈小学语文个性化习作的教学策略
“参与”北约军演的UFO
真诚激励,关爱相随
关于有效思品课堂的几点思考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