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务工子女教育浅谈

2018-01-17 08:57戴建红
学子·上半月 2017年13期
关键词:小易陈某子女

戴建红

【案例分析】周末放学时,校园外突然聚集了十来个十七八岁的青年,怪异的穿着,各色的头发,加上手上叼着的烟头,显示他们不是正常的学生。而他们搜索的眼神,分明是在搜索走出校门的某个学生。这种异常的举动立即引起了值班老师的警觉,在和保安的一起驱散下,这帮人才三三两两地散去。同学们对这样一群人唯恐避之不及,而我们班的黄小易却一直在现场饶有兴致地观看,引起了值班老师的怀疑。为此,我特意找来他谈话,但无论我如何询问,他却始终是一问三不知。最后,为了让我打消疑虑,他竟发起誓来。考虑到他平时极热心班级事务,也是个敢作敢当的人物,我也就石头落地,确定他只是看客而已了。

第二周周四,高三的王某因为脚伤引起了老师的注意,一再追问下,才知道,他就是上周末被校园外聚集的那帮人打的,据说叫人打他的就是黄小易。与此同时,我们班的小易也出事了。當我把他叫到办公室时,只见他眼睛充血,嘴角发紫,头上鼓起了两个包,身上多处挫伤。询问之下,三缄其口,最后皱着眉头挤出一句话,事情已经解决了,让老师别管了。我知道事情没那么简单,果然,这个周末,校园外又聚集了一帮社会青年,目标就是黄小易。要不是学校及早察觉,联系派出所,不知道会有怎样的后果。

小易这里闭口不谈,只好从其他知情人那里找突破口,最后总算弄清了事情的原委。高三的陈某是出了名的蛮横,看到我班小易总有不服气的样子,就找了个机会在学校一处偏僻的厕所里把他扇了几个嘴巴,威胁他说让他老实点,围观的正好有高三陈某同班同学王某。小易感觉受辱了,就找人来报复。谁知周末放学陈某被家长接走了,没有堵到人的小易就把气撒在了王某身上,导致王某腿受伤。陈某知道后再次威胁小易要拿香烟出来赔罪,因为数量没有谈拢,陈某再次将黄小易约到厕所,大打出手,扬言不拿出来,周末就找人来“修理”他。所以周末的时候才又出现了社会青年聚集校门外的情景,而小易也因为找人打架,被人索要了3500元。

尽管事情没有朝更坏的地方发展,但整件事足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回顾这几年的校园内外的暴力事件,我们发现,参与的人员几乎都是外来人员子女,他们或者是跟随父母打工到这里读书,或者是新苏州人。当我们在惊呼,为什么总是外来子女多发生暴力事件的同时,有没有想过事件背后深层次的原因,也许这些原因可以帮助我们从根本上来杜绝这类事件的发生。

首先是与生俱来的差异性。苏州是典型的南方城市,为全省第一人口大市,现有常住人口1300万,其中外来人口已超过本地人口,达到了700万,外来人口比重已经超过50%,占到了整个江苏省的1/3,成为继深圳后的全国第二大移民城市。这些外来人口大多来中西部。之所以北方人和南方人在遇事时处理方式不同,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是地域区别形成的个性差异。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由于气候、环境、生活习性不同会造成性格上的差异,造就了南方人的细腻,北方人的粗犷。

第二是历史原因。中华文明的起源在于北方,从起源到发展,到传播无不充满着暴力和血腥,这样的历史原因形成北方人习惯用较粗的方式解决问题,比如:说话直接,甚至发展到谩骂进而延用极端的暴力、斗殴,相对南方人来说就比较容易动粗。另外北方一直是中华文明政治、经济中心,从秦、唐、汉、清等整个历史过程看,代表了强者的潮流。南方起源较晚,多是弱小部落,在强大势力面前相对容易忍耐,长期的过程形成了比较有忍力,思想和想法不容易表现在外表,而北方就容易表现出来。

其次是家庭教育和成长环境的影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从一个人接受教育的过程来看,家庭教育是一个人接受最早、时间最长、影响最深的教育。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子女都有着言传身教、陶冶习染和潜移默化的作用。分析我市外来子女家长情况,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大部外来务工子女家庭经济收入普遍较低,他们的就业方向主要从事文化和技能要求不高、以体力劳动为主的行业。而少部分经济条件优越的家庭,他们的父母多数也是服务行业的老板。这些行业要求有更多的劳动时间,因此,他们不得不忙于生计,早出晚归,根本无暇顾及孩子的教育问题。另外一些家庭子女则由老人或者哥哥姐姐带着,这些监护者由于年龄、观念问题,对孩子不是娇宠过分,就是撒手不管,放任自流,处在这种教育环境中的孩子,容易产生依赖、懒惰、任性、霸道的习惯,心中只有自我,不考虑别人的情感和需要;不愿意受约束;对学习生活不感兴趣,没有上进要求。这种隔代教育在情感与理智的把握上,往往是重感情而轻理智;在物质与精神的把握上,往往是重物质而轻精神。在本案中,黄小易的家长尽管租住在学校附近,但因为他们常常要外出打工,有时长达一两个月,家里就造成了真空状态,难以发现他身体和心理上的变化,对他留宿他人的情况毫无察觉。在没有家人关注和关心的情况下,小易在遇事时只能独自焦虑,提心吊胆,最后做出冲动的举动。

二是大部分外来务工人员家长,自身文化素质较低,大专和本科学历寥寥无几。滞后的思想观念使得他们忽视孩子的陪伴和教育,轻视孩子的成长。对子女的教育期望也较低,“教育无用论”“上学不如打工”之类的思想严重限制了其子女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父母对子女教育的漠视和落后的教育观念对其子女产生非常大的负面影响。在子女教育过程中发现不了问题,或者在问题面前不是束手无策,就是教育方法单一,容易走极端。这些原因使得很多孩子初中毕业后便辍学混迹社会,也给社会治安管理带来不稳定因素

三是他们中多数对家庭教育不重视,认为孩子到了学校,教育就是学校的事了,对孩子不闻不问。家庭成员的聚少离多,情亲的缺失也对孩子的成长起了负面作用。

四是孩子成长环境的影响。像小易这样的外来子女,尽管在本地已经租住多年,但是平时来往的也多是老乡和亲戚,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耳濡目染了大人为人处世的种种,自然也会模仿。另外,孩子在学校里所交的朋友,也大多数是外来子女,因为他们有公共的经历和性情,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他们的想法比较类似。

最后,如何加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1.多方合力共助外来务工人员提升家庭教育水平。发挥社区作用,扩大各项社区活动对外来务工家庭的覆盖面。利用晚上或周末等便于家长参与的时间来安排活动,在内容上,应结合实际需求,侧重“文明礼貌”“生活习惯”“环境卫生”等方面,形式则要求简单易形。

2.老师要给外来务工子女成长的空间和时间。教师首先要没有偏见,要与农民工子女要真诚相处,尊重他们,信任他们,相信他们经过自己的努力一样能够学好。农民工子女的教育是长期性的工作,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他们的前进很难一劳永逸,这是一个充满反复、长期的过程。教师要给农民工子女教育转化的空间,给他们表现的机会,给他们转变的时间。每一个农民工子女身上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我们教师要善于观察,善于发现,把握住每一个转瞬即逝的教育契机。教师要掌握科学的方法和艺术,实现教育创新,它更需要我们教师在农民工子女教育工作中进行不懈的探索和奉献。

3.爱是最好的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巴特尔也说“教师的爱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灵也能苏醒;教师的爱是融融春风,即使冰冻了的感情也会消融。” 来务工子女在学习和生活方面和其他孩子有所不同,这就造成他们的心理负担,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给予他们公平的待遇,爱是尊重的基础,唯有发自肺腑的爱,才能产生真正的尊重。我们教师要用爱心去感染每一个学生,爱是可以修复一切伤痕的良药。如果说高尚的师德在教育教学中像一条小溪滋润着学生的心田,那么爱会使它异彩纷呈,一路欢歌。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木渎金山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小易陈某子女
当学生说“都是我的错”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农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远?
晶石密码
六旬保姆上班第一天腰椎骨折索赔近9万元
关于陈某政务公开申请案的启示
最可怕的人
强行求欢致女子跳车身亡如何定性
警惕“遗失”的游戏充值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