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
家长和子女心连心,情牵情。家长以子女之忧而忧,以子女之乐而乐;而家长的喜怒哀乐也时刻感染着子女,牵动着子女的心。十四年的家校互动,让我对如何发挥家长对孩子教育的作用,让家长成为老师教育学生的好帮手和坚实后盾,有了如下感悟。
一、诚恳对话,将心比心
老师和家长教育孩子的立场虽然是不一样的,但是目标和希望是一样的:都期望孩子健康成长、学会做人,学会更多的知识和本领。
我们班有几个孩子每次背诵课文,都会背错很多地方(添字或漏字)。我在跟家长联系时会说:“某某家长你好,最近你的孩子在背诵课文时有些困难。在家背诵时,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他背错了不少地方,常会漏字或添字。到了老师这儿,再加上紧张,就更背不好了。麻烦家长在听孩子背课文时,再看得仔细些,争取一字不差,好吗?”每次跟家长发消息,我总会用上“家长你好! 谢谢、麻烦了、辛苦家长了、谢谢你的支持和配合”这样的话语,家长的反应都是很客气的,觉得自己疏忽了,很不好意思。
二、主动联系,耐心沟通
班里的学生不管是进步了,还是出现问题了。我都会主动和家长联系,和他们聊聊孩子的近况。因为家长的配合是教育必不可少的一环。只有双管齐下,才会有成效。
我们班的小商同学是个坏习惯特别多的问题学生。他的问题已经影响了同学和班级,甚至是正常的教学秩序。起初,他的家长以为是别的孩子欺负他,看不起他,老师讨厌他,所以小商同学总是爱哭。经过我和他妈妈的几次长谈,把事情一桩一桩地讲给她听,让她来判断她的儿子这么爱哭到底是什么原因,甚至几次请她到班级里问问其他同学关于她孩子的在校表现。最后她不好意思地承认自己的孩子想干什么就要干什么,爱说脏话和打人,却又听不得半句批评,是过度地以自我为中心了。我多次和她联系,商讨如何帮助孩子改正身上的坏习惯,告诉她每天要和孩子谈谈在学校的表现,及时引导和教育,对于孩子的无理要求不能随便答应,应该让他多接受挫折教育,让他明白不是每个人都应该让着他,无理的要求没人会同意。虽然这个孩子的改变是个漫长的过程,但是至少家长也在努力配合老师教育孩子,不像以前那样从他人身上找原因。我们每次交流后,家长总会说上一句:“好的,我知道了!我会多跟他谈谈的。也要麻烦老师多管教了!辛苦老师了!”
三、表达关心,赋予行动
老师的辛苦付出要让家长看见,对学生的关心也要通过行动让家长体会到。
我们班的小李同学早上没有晨跑。经过询问后,他告诉我被狗抓伤了不能跑步。他的家长并没有告诉我要注意什么。我主动电话联系,询问情况,然后把要注意的地方和不能吃的东西记了下来,告诉家长我会每天提醒他的。家长高兴地说:“谢谢张老师的关心。”
家长体会到了老师对孩子的关心,他也会配合老师做好对孩子的教育工作和学习上的指导。
四、肯定进步,提出希望
每个班都會有学困生,如果靠老师单方面的辅导,学困生的进步会比较慢,老师也会很吃力。这时,老师要发动家长共同指导。首先,老师要告知家长孩子的薄弱点,教给家长在家辅导的方法。过了一段时间,还要主动联系,先肯定孩子的进步,说说表现好的地方,让家长觉得自己的辛苦没白费。然后再和家长商量如何继续加强辅导,建议采取哪些措施。我们班的小李同学写字求快,所以写的字潦草,笔画弯曲。我向家长反映后,建议家长也严格把关,在孩子写字时,坐在旁边看好,让他写得慢些,把每个笔画写到位。过一段时间,让孩子自己写,写好后,家长打分。写得差的,直接重写,写得好的画上五角星。交给我后,我再批优良。经过家长和我的双重把关,小李同学交上来的作业写得比以往都认真多了,要退回去重写的字也慢慢变少了。我及时向家长报告了这个好消息,对于他写字上的进步给予了肯定,家长很高兴,说会继续配合老师让他练好字的,我又趁机向家长提出了新的希望:教育孩子上课多专心听讲,多举手发言,每天早上送孩子上学时,叮嘱一下;孩子放学回家时,也问问他上课的表现。
五、互相合作,事半功倍
对于孩子的教育,老师和家长只有齐心协力,紧密配合,才能让教育的效果事半功倍。
小杨同学写字比较马虎,特别是回家后写的作业字迹潦草看不清。我和他妈妈也沟通了好几次,希望她能严格把关,让孩子把字写好。可他妈妈向我反映,在家就是不听话,不肯好好写,写了半天,字还是那样,希望我多跟小杨谈谈,端正他的写字态度。我把小杨叫到身边,拿出他的一本课堂作业本,指着上面问:“这是谁写的呀?挺干净,挺端正的。”小杨同学不好意思回答。我一看名字,假装惊讶地说:“原来是你的呀!怎么回家写的字跟这个完全不一样呢?”小杨同学更不好意思了。我又问:“难道要老师跟着你回家去看你写作业吗?自己能写好字吗?”他说:“能。”回到家后,妈妈看他写作业,一笔一画挺像样,就打电话给我说:“老师,他今天写得挺认真的。他就爱听老师表扬他。”我马上说:“那我就表扬在前,让他不好意思再乱写。”我也在电话中鼓励了小杨几句,给他充了电。果然第二天交的作业写得很干净,很端正。
捧着一颗诚心与家长沟通,得到家长的支持配合,一定能让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更顺利地开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昆山市石浦中心小学校)endprint
学子·上半月2017年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