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鹏天
甘肃省水产养殖类型较多,包括池塘、流水、河坝、水库、山溪等,每年可生产成鱼1.5万吨以上,但是随着养殖规模的增大,养殖技术的提高,渔业病害成为渔业发展和生产中重要的一部分,也是造成危害和损失最严重的一个因素。一旦发生渔业病害,就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阻碍渔业的可持续发展。我省渔业病害中寄生虫为易发、常发疫病,也是容易诊断的疫病,笔者根据多年经验和查阅相关资料,总结出了我省鱼类常见寄生虫性疫病诊断技术,可以直接指导基层渔业技术推广部门、养殖户自行诊断,及时发现寄生虫鱼病并有效治疗。
1.1.1 材料
普通光学显微镜、双筒解剖镜、放大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手术刀、手术剪、解剖针、吸水纸、培养皿、滴管、解剖盘等。
1.1.2 试剂
0.85%生理盐水、30‰人工配制海水、4%~5%和10%的福尔马林、70%酒精、硝酸银、甘油胶胨、肖氏液、聚乙烯醇。
配置试剂用水应符合GB/T 6682-2008的要求。
用于检查诊断的鱼应有一定数量,检查时采集的样品至少5~10尾。也可按照OIE《水生动物疾病诊断手册》的采样方法进行采样。
用于实验室检查的病鱼应是活体,运输时应在采集的病鱼中加注原池水进行活体运输。每个容器只装运同一种病鱼送至实验室。运输过程中应采取充氧、降温等措施。
按不同感染部位采集组织,进行观察。记录显微镜检查时的倍数和该倍数下的虫体数量。孢囊用数字说明,虫体数为同一玻片中3个视野的平均数。
检查鱼体。病鱼鱼体发黑,失去光泽,食欲不振,离群独游或成群围绕池边狂游,鱼苗可出现“白头白嘴”或“跑马”(环游不止)症状。当寄生数量少时宿主鱼不显症状,但大量寄生时,鳃丝上有大量黏液分泌,形成一层黏液层,根据上述的症状可以初步确诊。
2.2.1 体表
用解剖刀刮取体表少许黏液,置于载玻片上,滴一滴清洁水,用镊子将组织黏液分散,盖上盖玻片,用拇指轻轻压片制成水封片,在显微镜(10×10以上镜头)下检查。
2.2.2 鳍
剪下各鳍,置于载玻片上,滴一滴清洁水,显微镜(10×10以上镜头)下检查。
2.2.3 鳃
鳃丝黏液较多时,用解剖刀刮取少许黏液,置于载玻片上,滴一滴清洁水,用镊子将组织黏液分散,盖上盖玻片,用拇指轻轻压片制成水封片,在显微镜(10×10以上镜头)下检查。
鳃丝黏液较少时,用剪刀将左右两边的鳃完整地取出,放在培养皿里(要分开放置),并附上左右标记。剪取一小块鳃组织(应从每一边鳃的第一片鳃片接近两端的位置剪取),放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清洁水,盖上盖玻片轻压制成水封片,在显微镜(10×10以上镜头)下检查。
目检症状结合镜下观察,100倍显微镜下平均每视野内车轮虫计数达到10个及10个以上时,判定为车轮虫病;车轮虫计数不足10个时,判定为车轮虫感染。
检查鱼体。病鱼体瘦发黑,呼吸困难,鱼苗有拖泥症状。当寄生数量少时宿主鱼不显症状,但大量寄生时,皮肤及鳃丝有大量黏液分泌,体表形成苍白色或淡蓝色的一层黏液层。
诊断时滴加试剂为0.85%生理盐水,其他步骤同4.2。
目检症状结合镜下观察,100倍显微镜下平均每视野内斜管虫计数达到10个及10个以上时,判定为斜管虫病;斜管虫计数不足10个时,判定为斜管虫感染。
检查鱼体。病鱼体色发黑,消瘦,游动异常,体表或鳃上可见1mm左右的小白点,病情严重时,鱼体表伴大量粘液,用镊子刮下白点或黏液,放在解剖盘上,滴一滴生理盐水,静置1~2min,在光亮的地方仔细观察,如果见到一个个白色小圆球在慢慢地游动,且大多数集中在水滴的边缘,根据上述的症状可以初步确诊。
4.2.1 体表
用解剖刀刮取体表两侧黏液,置于载玻片上,滴一滴生理盐水,用镊子将组织黏液分散,盖上盖玻片,用拇指轻轻压片,在显微镜或解剖镜下检查。
4.2.2 鳍
目检正常的鱼,剪下各鳍,置于载玻片上,滴一滴生理盐水,解剖镜下检查。
目检鱼体各鳍如有溃烂或白点,用镊子刮取溃烂或白点部位,置于载玻片上,滴一滴生理盐水,用盖玻片盖上轻压,解剖镜或显微镜下检查。
4.2.3 鳃
用剪刀将左右两边的鳃完整地取出,放在培养皿里(要分开放置),并附上左右标记。剪取一小块鳃组织(应从每一边鳃的第一片鳃片接近两端的位置剪取),放在载玻片上,滴一滴生理盐水,盖上盖玻片轻压,在解剖镜或显微镜下检查。如鳃上肉眼可见白点或孢囊,则用镊子刮取白点或孢囊,或取整片鳃丝压片,显微镜下检查。
目检症状结合镜下观察,40倍显微镜下平均每视野内小瓜虫计数达到10个及10个以上时,判定为小瓜虫病;小瓜虫计数不足10个时,判定为小瓜虫感染。
滴加试剂为30‰人工配制海水,其他步骤同6.1。
诊断时滴加试剂为30‰人工配制海水,其他步骤同6.2。
目检症状结合镜下观察,40倍显微镜下平均每视野内刺激隐核虫计数达到10个及10个以上时,判定为刺激隐核虫病;刺激隐核虫计数不足10个时,判定为刺激隐核虫感染。
粘孢子虫的多数种类,寄生于鱼的体表、鳃、肠道及体腔,都表现出肉眼可见的症状,即白点状或白色的瘤状孢囊,孢囊形状和大小不规则,颜色灰白而不透明。用镊子取下一个孢囊放在载玻片上,滴一滴生理盐水,用盖玻片盖上轻压,如孢囊破裂并流出乳白色液体,可初步诊断为粘孢子虫病。
6.2.1 镜检
在400倍显微镜下,压破的孢囊液体中清晰可见孢子,可诊断为粘孢子虫病。一个孢囊中有成千上万个孢子虫。
6.2.2 体表
检查体表,用解剖刀刮取鳞片下的瘤状物,置于载玻片上,加一滴生理盐水,盖上盖玻片轻压,显微镜下检查。
6.2.3 鳍
检查方法参见6.2.2,镜检倍数为400倍。
6.2.4 鳃
检查方法参见6.2.2,镜检倍数为400倍。
6.2.5 体腔
打开鱼体腹腔,仔细观察显露出的部位有无可疑病变。如发现白点,或较大孢囊,有可能是粘孢子虫寄生。用镊子刮取白点部位或孢囊置于载玻片上,滴一滴生理盐水,盖上盖玻片轻压,见孢囊破裂后,显微镜下检查。
6.2.6 肠道
将肠道外壁上所有脂肪去除干净,把肠前后伸直摆在解剖盘上。将肠分为前、中、后三段,各取一段,用剪刀从与肠平行的方向剪开一个小小切口,用镊子从切口上取一小滴内容物放在载玻片上,滴一滴生理盐水,盖上盖玻片轻压,显微镜下检查,每段同时检查两片标本。剪开肠道后,如见白点或孢囊附着,直接用解剖刀刮取白点或孢囊于在载玻片上,压片后,显微镜下检查。
6.3.1 病原体记数
6.3.1.1 计数符号用“+”表示:“+”表示有;“ ++”表示多;“ +++”表示很多。
6.3.2.1 高倍显微镜400倍一个视野下,有1~20个虫体时记“+”,21~50个虫体时记“++”,50 个以上的虫体时记“+++”。
6.3.2 结果判定
检出粘孢子虫则判定为粘孢子虫病。
当虫体大量寄生时,病鱼体表可见一层灰白色的黏液,鱼体失去光泽,游动极不正常。
该病不会出现白点或孢囊,无须此步检测。其他步骤参见6.2。
目检症状结合镜下观察,40倍显微镜下平均每视野内指环虫计数达到5个及5个以上时,判定为指环虫病;指环虫计数不足5个时,判定为指环虫感染。
严重感染时,体重减轻,显得瘦弱,不摄食,体表发黑,离群水面,口常张开。鱼肠前段第一盘曲膨大成胃囊状,直径较正常增大3倍,并使肠壁异常扩张,形成皱襞萎缩。肠前段伴有慢性炎症,肠道会出现机械性堵塞。
8.2.1 解剖
剖开鱼腹,剪开前肠扩张部位,即可见白色带状虫体聚居。
检出头槽绦虫则判定为头槽绦虫病。
(通联:730030,甘肃省渔业技术推广总站 兰州市中山路113号 电话:13659414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