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18日,北京优米总部,武汉“新虾稻”生态大米就进入北京市场举行新闻发布会。
“我们在稻田里集中种植水稻等农作物,水沟里养殖小龙虾,垄上种植黄花菜等蔬菜,实现循环利用和生态修复。既提高了农作物产量,也可以降低病虫灾害,”武汉市绿康大地种植专业合作社副总经理、武汉新虾稻粮油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陈美介绍说。在这种优势互补的生物链中,小龙虾及水稻的品质都得到了保障,更使稻米成为一种接近天然生长的生态稻。如果将大米在水中浸泡15分钟左右,这样做出来的饭更香更可口。
据了解,这种“稻虾共作”是源自湖北江汉平原鱼米之乡的一种新型生态种养模式,由于小龙虾对于农药化肥特别敏感,在种养过程中严禁使用农药和普通化肥,使得虾田产出的大米自然而然具有了生态绿色无公害的特质。
武汉市新洲区徐古街扁担山村村支书陶文林介绍,扁担山村土地肥沃,地势平坦,水沟纵横,水源充足,水质符合国家渔业水质标准,不远处就是武汉市道观河水库,项目水源采用从大别山脉顺流而下的山泉水,矿物质丰富,且周边无工业污染。经多方考虑,决定引进武汉市绿康大地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实施“虾稻共作”项目。
“虾稻共作”稻田综合种养模式既解决了“谁来种地”又解决了“如何种好地”的问题;既鼓起了大家的“钱袋子”又确保了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既促进了农业农村经济空间,又保护了生态环境,是解决农村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道路。
乡村如何振兴?要依靠产业,要依靠带头人。如果农民只是在自己的地里“循规蹈矩”,在技术上、视野上,以及市场思维上无法跳出自己那一亩三分地,也就无法顺畅融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潮。”
2016年,由武汉市绿康大地种植专业合作社运营的“虾稻共作”助脱贫项目获得“2016民生示范工程”荣誉,同时,合作社还被武汉市农业委员会评为武汉市农业科技入户工程“核心示范户”。
目前,武汉市绿康大地种植专业合作社总共流转了 1200亩土地,用于“虾稻共作”,保守年产能是50万kg左右稻谷,按照60%的出米率计算,年产30万kg大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