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双心医学(psycho-cardiology)是一门由心血管与心理医学交叉并综合形成的一门学科[1],其重点在于加强临床医生对心血管疾病病人精神心理问题的关注。即对躯体疾病进行治疗的同时,注重对病人的心理障碍进行干预,可极大降低病死率[2]。同时避免了过度检查和对心理疾病的误诊。冠心病合并焦虑状态属于“双心疾病”范畴。气滞血瘀型冠心病可按双心疾病调治。冠心病心绞痛属中医“胸痹”“心痛”“卒心痛”的范畴。心脉痹阻,气郁血瘀为其主要病机。焦虑状态在中医学中属于“郁证”“百合病”“脏躁”“灯笼病”等范畴。
冠心病合并焦虑状态为典型的“双心疾病”,病人“因病致郁,因郁致病”。冠心病可引起或加重焦虑,而焦虑状态又可诱发或加重冠心病。陈晓虎教授认为该病的特点在“郁”及“瘀”,气郁导致血瘀,血瘀又致气滞,逐渐进入恶性循环。现代研究亦表明:心脏疾病可以导致精神心理疾患,而精神心理疾患又可以反过来导致或加重心脏疾病[3]。欲打破此恶性循环除活血化瘀外仍需从疏肝解郁着手。气畅则郁舒,痛闷得申。
陈晓虎教授认为冠心病合并焦虑状态主要病因病机在于心脉痹阻,气郁血瘀,加之不良环境、精神刺激侵扰,心主神明失司;或因忧思无度,肝气升降失常,使血脉凝滞,闭塞而不行。“胸痹”病位在心,而心“主神明”和“主血脉”生理功能的异常形成本病,“神明之心”和“血脉之心”相互影响,出现“双心”异常。陈晓虎教授认为气机不畅是冠心病心绞痛发病的主要原因。
1.1 疏肝与活血并重 陈晓虎教授认为,肝属木,应以条达为要,肝气遏郁,则血脉不畅而使病情加剧。临床遇到治疗此类病证时,在选用辛散之柴胡、木香、枳壳、佛手、青皮、香橼、香附、生麦芽等疏肝之品的同时,选用活血之品如:紫丹参、赤芍、川芎、牛膝、桃仁、红花、乳香、没药等;在通利血脉之时,陈晓虎教授尤其推崇三七。因三七祛瘀生新之功显著,可在服中药煎剂之外,另服三七粉,每次 2.5 g,每天2次,长期服用可活血通络,软化血管。
1.2 气血阴阳要调和 冠心病合并焦虑状态的病人多有气血逆乱,阴阳失调的症状,如失眠不寐,内心燥热而四肢发凉,又或上半身汗出而下半身怕冷等症状。这些症状在一些更年期的病人中尤为多见。可能与性激素的紊乱有关,陈晓虎教授多用桂枝芍药调和营卫气血。仙茅、仙灵脾温肾阳;女贞子、墨旱莲滋补肝肾之阴,两者并用调和阴阳。阴阳相交则不寐可治,阴阳调和,诸证方顺。
1.3 理气重解郁 陈晓虎教授治疗冠心病合并焦虑状态多选用具有养心安神,疏肝解郁之功效的理气药,如合欢皮、合欢花、百合、郁金、远志、石菖蒲、佛手、酸枣仁、柏子仁、茯神之类。兼痰浊者用菖蒲郁金顺逆气、散郁滞,功效颇著。
1.4 养阴以柔肝 叶天士说:“肝为刚脏,必柔以济之,至臻效验耳”。陈晓虎教授认为,肝体木硬,焦虑状态病人多有肝肾阴虚,肝阳上亢,治疗常用甘缓之药养阴和血以柔肝,如当归、赤芍、白芍、柏子仁、玄参、枸杞子、鳖甲等皆可选用。当归、乳香、没药并用养肝调肝,化肝郁。
1.5 清肝不过凉 肝为将军之官,不治则易怒,因怒生热,煎耗肝血,遂致肝中所寄之相火炽盛,出现手足心热,焦虑烦躁、心神不宁、夜不安寐、汗出如浆。肝中有热者可选薄荷、栀子、莲子心、鬼箭羽、鬼针草、茵陈、桑叶等以清心肝之火,不用大寒之品以防瘀血遇寒而凝,不易消散。
1.6 重症需转诊 重者症见心烦急躁甚则发狂,胸闷多痰,大便秘结,舌苔黄腻而干、舌质红绛,脉滑数有力。可用礞石滚痰丸、龙骨、牡蛎、珍珠母等重镇安神,逐痰散结,降火通便。必要时可转诊至精神科或脑科医院进一步治疗。
1.7 移情与易性 陈晓虎教授治疗心系疾病不论是心悸、胸痹还是眩晕、不寐均重视调情志,尤其对于冠心病合并焦虑状态的病人多采用“移情”疗法。包括中药香囊的“芳香疗法”,中国古曲的“音乐疗法”配合五禽戏、太极拳等“运动疗法”。转移病人注意力,培养适当兴趣爱好,使之免于长期纠结于疾病症状,往往可以起到很好的疗效。《医醇賸义》曰:“喜、怒、思、悲、惊,人人共有之境,若当喜而喜,当怒而怒,当忧而忧,是即喜怒哀乐发而皆中节也。此天下之至和,尚何伤之有?”陈晓虎教授认为,药石无知,纵通已滞之气,活已伤之血,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对待病人应当以识遣识,以理遣情,即所谓的“移情易性”,此即“心病还需心药医”之谓也。陈晓虎教授多采用巧妙“话疗”恰当比喻,耐心解释病情,适当点拨,为病人排忧解难,安抚病人情绪。一旦情志调畅,则可从根本上使滞者通、结者化,情与境离,不为所转,从而杜绝气机功能紊乱之源头。
抗栓1号方及解郁合欢汤加减。抗栓1号方是陈晓虎教授的经验方,由苏木、红花、水蛭组成,功擅活血化瘀,通脉止痛,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心脉瘀阻症效果明显。解郁合欢汤是孟河医家费伯雄《医醇賸义》中治疗“郁火”之经典名方。方由合欢花、郁金、沉香、当归、白芍、丹参、柏仁、山栀、柴胡、薄荷、茯神、红枣、桔饼组成。功能清火解郁,养血安神。主治所欲不遂,郁极生火,心烦意乱,身热而躁。调理肝应顺肝之本性,即“木郁达之”,治疗双心疾患应从疏肝解郁、调畅气血入手。只有顺应肝之本性,才能和脏腑,使气血通畅,方中柴胡、郁金、沉香、桔饼舒郁顺气,清火达木;然而疏肝之品多香燥,日久易耗气伤血,导致阴血不足,故方中当归、白芍、红枣滋阴柔肝、养血和血以达到滋水涵木的效果,焦虑症病人多伴有心肝火旺之象,方中丹参、山栀、薄荷清心肝之火;柏子仁安肝脏,因其得金水之气尤多,水能滋木,金能镇木,滋之镇之,肝木得其养兼得其平。茯神、合欢花养心安神。所以养心脾而缓肝急,使君火与相火俱安。抗栓1号方合解郁合欢汤加减符合中医疗法“疏肝和血”之要义,充分体现了中医整体调节的特点,临床加减用于冠心病合并焦虑状态疗效显著。
陈晓虎教授治疗冠心病合并焦虑状态的用药特色是疏肝与活血并重;气血阴阳要调和;理气重解郁;养阴以柔肝;清肝不过凉;重症需转诊;移情与易性。这样才能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理气活血治血脉之心;理气安神治神明之心。“和法”是中医学治疗疾病的根本治则,而将药物治疗和传统文化相结合,心身同治,可以取得人体自身、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效果,真正做到以人为本。陈晓虎教授治疗冠心病合并焦虑状态采取“疏肝和血”之法抓住了该病的特点与关键,气机和畅则血脉和畅,身心俱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