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蕾
(苏州市立医院本部眼科 江苏 苏州 215002)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是一类发生于早产、低体质量儿的血管增生性眼病,是发达国家儿童盲的首要原因。近年来,随着我国围产期医疗水平的提高,ROP的发病率有所提升。自2004年卫生部发布《早产儿用氧和视网膜病变防治指南》以来,全国已正规开展早产儿眼底筛查工作。基于以上背景,现将我院筛查结果报告分析如下。
现对2017年5月—2018年1月在苏州市立医院本部苏州市母子中心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住院符合筛查标准的374例早产儿,确诊为ROP的62例124眼患儿中,男36例72眼,女26例52眼,单胎儿56例112眼,多胎儿6例12眼。按照发生部位分为3个区,按照病变分区将患儿分为两组(Ⅰ~Ⅱ区组和Ⅲ区组)。
检查前先用5g/L托吡卡胺和5g/L盐酸去氧肾上腺素混合眼液双眼散瞳,每10min1次,共滴3次。瞳孔散大后5g/L盐酸丙美卡因1滴表面麻醉后,采用双目间接眼底镜及数字广角眼底成像系统(RetCam)进行眼底检查。按照从后极部至周边部顺序依次检查各象限视网膜血管发育情况。病变进展至阈值前病变1型或阈值病变,转至上级医院72h内接受眼抗VEGF或光凝治疗。随访终止标准为周边视网膜完全血管化或病变消退。分别分析每种因素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所有筛查及登记、随访均由我科负责ROP筛查的医师完成。
按出生体质量的不同分为两组(<1500g极低体重组,≥1500g组),进行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71,P=0.012,P<0.05,表1)Ⅰ~Ⅱ区组中<1500g极低体重者30例,占组内83.3%,Ⅲ区组中极低体重儿14例,极低体重儿占ROP总数71%。
按有无新生儿肺炎分为两组,进行χ2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68,P=0.794,P>0.05)。Ⅰ~Ⅱ区组新生儿肺炎者30例,占组内83.3%。Ⅲ区组<32周者21例,占组内80.8%。
按有无低钾血症分为两组,进行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90,P=0.003,P<0.05)。
ROP是国内外儿童致盲的首要原因。近年来,随着我国围产期医疗水平的提高,ROP的发病率有所提升。ROP发生率和致盲率也明显提高。2004年我国卫生部颁发《早产儿治疗用氧和视网膜病变防治指南》,我院积极开展早产儿及部分新生儿眼底筛查。
ROP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国内外学者对相关高危因素也报道不一。研究表明ROP的发生与胎龄、出生体质量、分娩方式、多胎、吸氧等有关,其中出生体质量低和胎龄小更是公认的主要危险因素[1]。本研究根据ROP不同分区进行分组,分别分析了患儿全身情况如出生体质量、肺部感染及低钾血症等对ROP的影响。出生体质量越低ROP严重程度越高[2],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和低体质量密切相关。宫内发育迟缓的患儿较同龄儿体质量更低,血清中和生长发育相关的因子含量更低,器官发育更不成熟,且导致出生后生长发育缓慢[3]。这些均为ROP发病的高危因素。本研究结果显示,Ⅰ~Ⅱ区组中<1500g极低体重者30例,占组内83.3%,Ⅲ区组中极低体重儿14例,占组内53.8%。极低体重儿占总数71%。这说明早产儿中低出生体质量对ROP的发生发展有重要作用。
另外我们对Ⅰ~Ⅱ区组和Ⅲ区组早产儿新生儿肺炎这一因素分析,发现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早产儿肺部感染可能与ROP的发生发展无明显相关。本文首次对患儿ROP按照分区分组,首次验证了低钾血症可能是影响患儿ROP严重程度的重要因素,低钾可能对患儿ROP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对患儿低钾血症和低出生体质量的控制,可能对ROP的预防、随访、治疗及预后均有一定意义。也可能和我们样本量不够大有关,需要我们今后进一步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