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宇晖 刘 欣 沈阳工学院生命工程学院
螺蛳粉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的独特小吃,它具有鲜、辣、酸、烫等特点,是一种人吃了就会爱上的一种食物。本文主要介绍了螺蛳粉的历史来源、主要原料、制作过程、风味特点和营养成分。
在明末的时候,美洲有一种叫做辣椒的植物,它最早只是作为观赏物和药物,但是传到中国后,掀起了一场很大的食品革命,中国人在辣椒里面添加了螺蛳粉,成为了后来广为流传的螺蛳粉。
传说螺蛳粉是在20世纪80年代,一天晚上,几个外地人到了柳州,很饿,但是没有店面开着,只有一家米粉摊点开着,可是煮制米粉的骨头汤已经没有了,只剩下一锅煮螺剩下的螺蛳汤汁.摊主无奈之下,把米粉倒入螺蛳汤中煮制,又加上一些配菜,这几个外地人吃后,直呼美味,摊主听后将此记在心中,在后面的岁月中,逐渐改善其配料和制作过程,最终形成了现在人们喜爱的螺蛳粉。
螺蛳汤主要由螺肉、猪脊骨、药材以及天然香料经过民间的手法熬制而成的,但是螺蛳汤中并没有螺肉的存在,因为在煮制一段时间后,螺肉就会被倒掉,因为全部的营养价值和精华已经存留在了浓汤里面。
螺蛳粉最早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末,虽然出现的时间很晚,但是螺和米粉的历史已经很悠久了,而柳州的历史文化发展轨迹就是一段采集食用螺蛳的历史。
“距今约2万年前,居住在白莲洞的柳江人就开始捕捞螺类食用,并学会用火,现在白莲洞遗址内海留下当时原始人火烧石螺的遗址。”柳州市白莲洞洞穴科学博物馆馆长蒋金远说。
2018年8月20日,“柳州螺蛳粉”获得国家地理标志商标。
2018年,柳州螺蛳粉手工制作技艺入选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9年3月21日,螺蛳粉发源地广西柳州官方表示,感谢海外友人的操心,螺蛳粉现在是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逐步申请国家和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主料:螺蛳、腐竹、干切粉。辅料:猪脊骨、炸花生米、酸笋、黑木耳、香菜、葱花、萝卜干、生菜、酸菜。调料:食盐、味精、料酒、辣椒粉、菜籽油。
①在猪骨头上将瘦肉去除留作备用,将剔除干净的猪脊骨折断。②将田螺蛳在清水中泡制一小时,去除里面的泥及埋汰东西,再将其清洗。③将配菜切成丁或者丝;炸腐竹片,一定要在高温油中炸制,必须离火炸,否则会焦掉。④将剩余的油倒进辣椒面中,不需要高温热油,否则辣椒面会糊。⑤将猪脊骨放入盛有水的锅中炖,并加入一勺米酒,将酸菜丝和酸豆角丁放入锅里炒制,加入少许的油,不要放盐。⑥将黑木耳和猪肉放入锅中炒熟,加入少许的盐。⑦在一个锅中放入适量的油,将姜和蒜爆香后,加入螺蛳、盐、香辛料,加入水适量的水,滚烫后,将其倒入骨头汤里一起熬制。⑧在汤熬制一个小时后,将炸制好的辣椒油倒至锅中。⑨烧开一锅水,加入少许的食盐,将粉放入其中,在烫制后捞起,加入准备好的配料,最后加入螺蛳汤就完成了。
①如果想要汤味更加鲜美的话,必须保持田螺蛳是活的状态,可以在水里浸泡两天,在水里放入一块铁块,使其田螺蛳吐出身体里的泥和埋汰物质,使其螺蛳肉清甜鲜美。②螺蛳粉中最重要就是汤底,使其汤底鲜美,必须调制好其汤的味道。③如果没有螺蛳,可以用其他的螺代替。
柳州市纯正的螺蛳粉会带有一股浓浓的并及其特殊的“臭”味,这股“臭”味是源自于酸笋,因为酸笋是新鲜的笋在经过工艺发酵后酸化而成的,虽然这股“臭”味让人很受不了,但是这是一个闻着臭但是吃着很香的食物,就好比湖南特色臭豆腐一样,欣赏它的人会很喜欢它的这种味道。
螺蛳粉的辣、鲜、酸、烫是它独特的韵味。在劲道的米粉中,加入酸笋、腐竹片、炸花生米等配菜的辅助下,使螺蛳粉的韵味更加的显著。当人们还没有品尝到的时候,看到其上方飘着的一层红彤彤的辣椒油,就会让人垂涎欲滴,很想要品尝,而且其中蕴含的辣椒油很是美味,喜欢吃辣的人会对它爱不释手,是很正宗的辣椒香味。
螺蛳粉中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胡萝卜素、各种维生素和钙、铁、锌等多种营养物质。
人们喜爱的螺蛳粉,已经成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后还会成为我国甚至世界的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需要做到的就是保护它,爱护它,珍惜它。对于它其中的美味,有的人难以忘怀,有的人垂涎欲滴,爱上它是因为它的“臭”,是因为爱到骨子里的那种味道,希望有更多的人会喜欢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