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忠平 张海月 马政涛 尹继芳
膝关节滑膜炎,是指膝关节损伤后引起滑膜非感染性炎症反应,临床上分急性创伤性炎症和慢性劳损性炎症,其中慢性滑膜炎临床较为常见,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是临床治疗中比较棘手的问题[1]。本科室应用火针结合中药熏洗治疗膝关节慢性滑膜炎,疗效好,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针灸科住院及门诊膝关节滑膜炎患者6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31例,男17例,女 14例,年龄 26~60岁,平均(42.47±2.58)岁,平均病程(17.07±4.11)年;对照组 31例,男 15例,女 16例,年龄 27~60岁,平均(40.53±3.18)岁,平均病程(18.17±5.32)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
1.2 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2]中关于痹症的诊断标准:(1)有膝关节损伤病史;(2)临床症状:膝关节疼痛、肿胀,伸屈活动障碍;查体:膝关节周围组织压痛明显,浮髌试验阳性;(3)实验室检测:风湿三项(血沉、抗“0”、类风湿因子)、尿酸等指标均在正常范围;(4)X线检查:未见异常骨质改变,膝关节结构完好;(5)膝关节腔穿刺液为粉红色,无脂肪滴。
1.3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诊断标准;(2)神志清楚,配合检查与治疗;(3)治疗前 1周未服用影响膝关节功能的药物;(4)自愿接受本方案。排除标准:(1)急性滑膜炎、风湿或类风湿性关节炎、结核性或化脓性滑膜炎;(2)对中药过敏者;(3)严重脏器功能衰竭,精神病史者;(4)不能坚持本方案治疗者,中途改用其它治疗方式者。
2.1 治疗组 (1)火针:取正坐屈膝位,选取阿是穴、血海、内外膝眼、梁丘、委中、膝阳关穴,腧穴常规消毒后,右手持火针柄,将针尖、针体置酒精灯上烧灼,烧针长度约1~2cm,将针烧至白亮后,快速刺入穴位,并立即出针,以无菌干棉球按压针孔,约2~3min。隔日治疗1次,连续治疗15次。(2)中药熏蒸:制川乌、制草乌、乳香、三棱、麻黄、木瓜、红花、地龙、白芥子等各30g,煎取药汁约200mL,倒入中药熏蒸桶内,通电后恒定温度在47℃,对患者膝关节进行熏蒸,熏蒸时加强保温措施。每次熏蒸20min,隔日治疗1次,与火针交替应用,连续治疗15次。
2.2 对照组 取正坐屈膝位,选取阿是穴、血海、内外膝眼、梁丘、委中、膝阳关穴,所选腧穴常规消毒,右手持针柄,采用推针速刺法,刺入1~1.5寸,搓针得气后,行平补平泻手法,留针40min。每日治疗1次,连续治疗15次。
2.3 观察指标 膝关节功能评分:采用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方法[3]。
2.4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检验,等级资料用Ridit检验。两组数据均以均数±标准差(±s) 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3.1 疗效标准[2]治愈:膝关节肿痛消失,关节活动正常,浮髌试验阴性;好转:膝关节肿痛减轻,关节活动功能改善;未愈:症状无改善,并见肌肉萎缩或关节僵硬。
3.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32%,对照组为70.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两组膝关节滑膜炎患者疗效比较(例)
3.3 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后膝关节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见表2。
表2 两组膝关节滑膜炎患者膝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膝关节滑膜炎患者膝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分,±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治疗组对照组例数3131治疗前65.60±2.5864.51±3.12治疗后91.25±3.43*△78.21±2.18*
膝关节慢性滑膜炎多由急性创伤、软组织损伤、骨性关节炎、风湿或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劳损等失治或误治,导致滑膜的炎性分泌渗出,产生关节腔积液所致。临床多采用关节腔抽液、抗炎、止痛、功能锻炼等治疗方法,疗效并不满意[4]。该病属中医“痹症”范畴,多由风寒湿三气夹杂,湿气下注关节而成。
火针最早记载于《灵枢·官针》曰:“淬刺者,刺燔针则取痹也。”正式提出火针一词为《备急千金要方》,又名燔针,是由钨钢制成的针具,使用时将针在火上烧红后,快速刺入选定的穴位,快进快出,治疗疾病。《针灸大成·火针》说:“灯上烧,令通红,用方有功。若不红,不能去病,反损于人。”本法具有温经散寒,通经活络作用,临床多用于治疗风寒湿痹症。
治疗组中药熏蒸方中川乌、草乌为辛温大热之品,本草经记载川乌、草乌具有同行十二经脉,温经散寒,通络止痛的功效,为搜经通络之要品;红花功用活血化瘀,善入血脉;地龙善于走窜,可活血利尿,药物经过热力熏蒸,作用于膝关节局部经脉,可以促进膝部经脉血液循环,促进滑膜腔积液代谢,可有效减轻炎症渗出[5]。
火针点刺阿是穴、血海及内外膝眼等穴,结合川乌、草乌、白芥子等药物,通过经络的循行,将火针之温通与药性之辛散通过十二经脉循行送达病所,以通经络之气血,散筋肉之臃肿,改善膝关节经络气血的运行,对膝关节的屈伸功能产生良好的治疗和凋整作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火针结合中药熏蒸方法治疗膝关节慢性滑膜炎优于常规针刺治疗(P<0.05)。
[1]孙树春,孙之镐.中医筋伤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39.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中医药管理杂志,1994,23(6):1.
[3]刘云鹏,刘沂.骨与关节损伤和疾病的诊断分类及功能评定标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230.
[4]许建宏.膝关节滑膜腔内注射药物配合中药熏洗治疗膝关节滑膜炎临床分析[J].亚太传统医药,2015,11(3):86-87.
[5]刘祁军.筋骨痛消丸及附桂骨痛胶囊联合中药熏洗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对照研究[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3,27(6):4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