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前锋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常见的急性冠脉综合征之一,是介于急性心肌梗死和稳定型心绞痛之间的临床综合征,患者临床表现为胸闷、胸痛、心悸等,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构成了严重影响[1]。该病在中老年人群中的发病率较高,病情进展较快,加上中老年患者多伴发其他基础疾病,诸如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预后效果往往不佳[2]。目前,临床上对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多采用对症治疗,但因患者个体差异较大,临床效果不一,因此寻找更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以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减轻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3]。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60例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积极采用曲美他嗪和丹红注射液进行联合治疗,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其中对照组:男35例,女25例,年龄为61~75岁,平均(67.43±4.17)岁,病程6个月~5年,平均(30.72±8.84)个月,合并糖尿病12例,合并高血脂16例,合并高血压32例;观察组:男34例,女26例,年龄60~74岁,平均(67.18±4.05)岁,病程6个月~5年,平均(31.25±7.96)个月,合并糖尿病13例,合并高血脂17例,合并高血压30例。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在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的情况下开展研究。
1.2 纳入标准 均符合WHO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诊断标准[4],年龄60~80岁;均无药物过敏反应,且服药依从性良好;对本研究内容知情,并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年龄不在范围内患者;自身免疫性疾病、恶性肿瘤、神志不清等患者;对曲美他嗪和丹红注射液存在禁忌证患者;合并其他重大疾病患者等。
1.4 治疗方法 120例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诸如他汀类药物、硝酸酯类药物、低分子肝素钙、阿斯匹林等。
1.4.1 对照组 本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单一加用曲美他嗪[国药准字H20055465,施维雅(天津)制药有限公司生产]进行治疗,3次/d,剂量为20 mg/d,连续用药30 d。
1.4.2 观察组 本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和丹红注射液(国药准字Z20026866,山东丹红制药有限公司生产)进行联合治疗,其中曲美他嗪的使用方法和剂量同对照组,丹红注射液剂量为20 mL稀释于质量浓度为0.009 g/mL的生理盐水250 mL,1次/d,静脉滴注,连续用药15 d。
1.5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心电图进行观察,1次/周,并统计和记录两组患者的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和发作频率等。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6 判定标准 显效为患者的静息心电图恢复正常,心绞痛发作次数降低80%及以上;有效为患者静息心电图恢复0.5 mm及以上,心绞痛发作次数降低不足80%,但心绞痛发作次数降低在50%及以上;无效为患者的心绞痛发作次数降低不足50%或静息心电图改善不明显[5]。其中总有效率=(显效+有效)病例数/总病例数×100%[5]。
1.7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 22.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 经过有效的治疗,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6.67%(58/60),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5.00%(51/60),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2 两组患者心绞痛持续时间和发作频率比较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心绞痛持续时间和发作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心绞痛持续时间明显缩短,且发作频率显著降低,但观察组患者心绞痛的持续时间和发作频率较对照组的改善程度更为显著,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表2)。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n)
表2 两组患者心绞痛持续时间和发作频率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心绞痛持续时间和发作频率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1。
组别 例数 持续时间/min 发作频率/(次·周-1)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60 7.92±3.17 3.41±1.86* 4.33±0.96 1.50±0.78*对照组 60 8.01±3.21 5.24±2.20* 4.18±0.79 2.26±0.74*t值 0.027 2 4.826 6 0.008 2 4.017 3 P值 >0.05 <0.01 >0.05 <0.05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均对药物治疗的耐受性良好,能够顺利完成治疗过程,且均未出现严重药物不良反应,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等指标均未出现异常。
近年来,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速度的加快,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发病率也逐年增高。该病的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而诱发的冠脉内不稳定粥样斑块的形成,进一步可导致继发性管腔狭窄,并导致粥样斑块破裂、出血以及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等,最终导致冠脉管腔狭窄进一步加剧,并导致心肌血流量降低,严重威胁了老年患者的生命健康[6]。目前临床上多采用扩张冠脉、抗血小板聚集、抗凝、稳定冠脉斑块等措施进行综合治疗,以缓解患者的心肌缺血,并提高心肌对缺氧、缺血的耐受度。但老年患者多伴随其他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临床上的对症治疗效果往往不佳,仍需进一步寻找更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本研究通过对60例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积极开展曲美他嗪联合丹红注射液进行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曲美他嗪是新型的抗心肌缺血类药物,其作用机制可能为:提高对氧自由基的清除,并降低氧自由基对细胞膜造成的损伤[7-8];对Na+-K+-ATP酶的活性产生抑制作用,能够提高钙离子在内皮细胞中的浓度,并促进舒张因子的合成,也可以降低细胞内酮体水平,抑制缺氧导致的细胞酸中毒;减少脂肪酸代谢过程中乙酰辅酶A的形成,进而对心肌脂肪酸氧化产生抑制作用,促进心肌细胞内葡萄糖的氧化过程,并产生更多的ATP,为心肌的收缩功能提供能量,提高缺血心肌摄取葡萄糖的能力以及对运动的耐受程度,最终提高心脏功能;对心功能、血管内皮功能具有改善作用,且可以抑制炎症细胞浸润,降低炎症介质的合成和释放,有利于粥样斑块的稳定。丹参注射液的主要成分为丹参和红花,其中丹参能够抑制磷酸二酯酶的活性,并可以增加红细胞的数量以及血小板环磷酸腺苷的浓度;促进前列环素的生成,有助于促进血管舒张;对氧自由基也具有清除作用(与超氧化物酶类似),能够有效预防脂质过氧化,提高细胞膜的稳定性[9]。此外,丹参还具有降低血管阻力、增加冠脉流量、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降低血液黏滞度以及减少血细胞聚集等作用;红花含有红花黄色素,能够对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抑制作用,并具有增加血流量、扩张血管以及改善微循环作用[10]。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心绞痛的持续时间和发作频率较对照组的改善程度更为显著,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上述结果提示,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采用曲美他嗪和丹参注射液进行联合治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心绞痛症状,减轻患者的痛苦,两种药物联合应用起到了良好的协同作用。此外,本研究中并未发现因药物治疗导致的严重不良反应,进一步提示这两种药物联合应用的安全性较高,可作为临床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有效治疗方案。
综上所述,曲美他嗪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张书军.复方丹参滴丸联合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心绞痛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研究,2017,25(1):96-97.
[2]辛振杰,周智文,叶玲.三参胶囊联合盐酸曲美他嗪常规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的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18):266-267.
[3]王宏琴.丹红注射液对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J].北方药学,2017,14(4):113-114.
[4]党晓红.复方丹参滴丸联合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观察[J].内科,2014,9(5):526-528.
[5]周春和.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观察[J].中国处方药,2017,15(7):70-71.
[6]陈旭照.曲美他嗪联合前列地尔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分析[J].河北医药,2013,35(4):519-520.
[7]郭宏华.复方丹参滴丸联合曲美他嗪辅治不稳定心绞痛的临床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34):25.
[8]赵晓静,牛连英,周辰光.曲美他嗪与稳心颗粒联合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疗效观察[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4(7):1327-1330.
[9]许哲明.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对内皮功能的影响[J].中国基层医药,2012,19(9):1337-1338.
[10]李志荣.丹红治疗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5,15(83):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