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丽芬
航空生理训练是在地面利用专用装备器材和技术手段模拟飞行中生理效应的训练[1],主要由高空生理训练、加速度训练、前庭功能训练、空间定向能力训练、夜视生理训练和弹射生理训练六大部分构成,旨在提高飞行人员空中适应能力,降低风险,提高遂行任务能力。航训是飞行员在疗养期间的一项常规训练,为此,对来院疗养的飞行员开展科学合理的整体护理是提高训练效果的重要环节。本文就我中心目前开展的四大专项训练总结一下护理体会。
1.1 训练目的 熟悉缺氧发生时的症状和体征特点,提高对高空缺氧的识别、处置和适应能力。
1.2 训练方法 医护人员为受训对象佩戴头盔、面罩,连接心电监护设备,记录基础生理指标(心电图、血氧饱和度、血压、呼吸)。训练前,护士指导受训对象做数字检测(从1 000开始递减3,每隔1 min换行),作为训练前后对照[2]。训练开始后调整设备,使输出氮氧混合气体浓度达到7.1%,使受训对象暴露在7 500 m生理等效高度,同时令受训者做数字检测,并每20 s记录各种生理指标。训练结束后,医护人员与受训对象讨论缺氧症状,比较缺氧前后计算正确率和字迹,加深对缺氧的认识。
1.3 护理措施
1.3.1 理论教育 通过健康宣讲让飞行员认识到高空缺氧的危害性及缺氧训练的意义。高空缺氧对飞行安全最大的威胁就在于隐蔽性,即使缺氧程度客观上已十分严重,主观感觉往往很轻微,甚至无任何不适[1]。我们在缺氧训练中发现有的飞行员在已经出现血氧饱和度降至60%左右、运算能力下降、下肢几乎瘫痪,仍然认为自己“正常”[3]。缺氧训练的意义在于使飞行员正确认识缺氧危害的严重性,熟悉自己在缺氧环境中的症状和体征,提高飞行员的缺氧耐力,这对于飞行人员早期识别缺氧危险、预防飞行缺氧事故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急性高空缺氧的处置原则:立即下降到安全高度,同时应立即采取应急供氧,以及对座舱进行应急加压等措施。
1.3.2 安全护理 训练中护理人员密切关注受训对象的面部变化以及书写运算能力等;密切监测生理指标变化,若出现脉搏细弱,心率由加快突然显著减慢,呼吸急促、出冷汗、身体痉挛等缺氧症状,应立即摘掉面罩,停止训练,必要时吸纯氧,或进行紧急医疗救护。
2.1 训练目的 掌握加压呼吸动作要领,体验加压呼吸对人体的影响,增强加压呼吸耐力。
2.2 训练方法 ①医护人员讲解示范加压呼吸动作要领[4];在加压呼吸时,主动加强呼吸肌紧张程度,以鼻吸气、嘴呼气,腹式呼吸为主,保持节律8~12次/min的深漫呼吸。②医护人员为受训对象穿代偿服,戴头盔面罩,连接生理监护设备,检测并记录心电、呼吸、脉搏、血压等,按加压呼吸训练程序(表1)进行训练。
表1 加压呼吸训练程序
2.3 护理措施
2.3.1 理论教育 加压供养呼吸是在12 000 m高空座舱失密封情况下的应急供氧方式。部分飞行人员思想不够重视,认为加压呼吸训练的项目并不适用于现飞机种,在训练过程中思想不重视,不能有效配合医护人员进行训练。我们为每一名飞行员进行地面代偿加压呼吸训练宣教时,指出训练的目的在于体验加压呼吸的生理影响,掌握加压呼吸的要领,以提高对呼吸的耐力;熟悉全套高空供氧系统的工作原理及正确使用方法;以消除不必要的顾虑,增强加压呼吸的信心,提高飞行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
2.3.2 安全护理 训练中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受训对象的精神状态、面部表情、呼吸频率[5]。严密监测血压、脉搏,过程中受训对象若有不适症状,及时停止训练。情急情况时,先卸呼吸余压,再卸衣压。
2.3.3 训练中护理 地面加压呼吸训练过程中飞行员面罩内压力持续增加,加压呼吸时与正常呼吸相比呼吸时相相反,吸气从主动变为被动,呼气从被动变为主动,在此过程中很多飞行员,尤其初训者,因训练工作不规范,加之心理紧张后动作变形,致使呼吸节律过快导致过度通气[2]。护理人员配合训练军医做好训练宣教工作的同时,在训练实施过程中应因地制宜现场示范,必要时可以在面罩内制造小余压让其体验在加压过程中深长呼吸的感觉。
3.1 训练目的 掌握抗荷正压呼吸动作要领,体验抗荷正压呼吸对人体的影响,提高抗荷能力。
3.2 训练方法 受训对象穿抗荷服,戴头盔面罩,背部紧靠座椅,右手拉杆,同时跟随屏幕上的呼吸参考曲线做PHP呼吸动作,每次拉杆面罩压达到规定的压力值后保持,达到规定的加压持续时间后松杆,压力卸除后休息。面罩压达不到规定值,医护人员通过顺时针旋动加压器首轮微调。抗荷正压呼吸训练规程(表2)。
表2 抗荷正压呼吸训练规程
3.3 护理措施
3.3.1 理论教育 健康宣教的目的在于让飞行员认识抗荷动作及抗荷装备对提高人体+Gz耐力的生理作用,学会正确的HP和PHP动作要领。
抗荷动作有多种,我军飞行员主要学习HP动作,PHP是在抗荷正压呼吸的情况下做的HP动作。HP、PHP动作具有抗荷效果良好、心脏负荷小、飞行员易于理解掌握、易与抗荷正压呼吸结合的特点。PHP动作要领:在抗荷正压呼吸时以胸式呼吸为主,全身肌肉紧张,腹部肌肉持续收缩,主动控制呼吸[6]。先张口快速吸气,中等量吸气,在0.5 s内完成,同时发出汉语拼音“H”的发音,随后胸部用力憋气,全身肌肉紧张,同时口微张形成一条小缝用力呼气2 s,同时发出汉语拼音“P”的发音。
抗荷装备提高+Gz耐力机制,主要是通过升高心水平动脉压,使眼水平动脉压降低程度减轻,改善头部血液灌流。其次,使用抗荷装备,能使骨骼肌的紧张度得以降低,故能减轻机体负担,降低能量消耗,减轻疲劳,使心率增快程度减缓,并使肺通气量和氧耗氧量的增加程度比不使用抗荷装备相对减少[3]。穿抗荷服时,应调整调节绳的松紧度,以两个手指刚能进出调节绳为度,使抗荷裤贴身。飞行员在飞行前应检查抗荷服穿着的情况,注意拉链是否扣好。发动机启动后,按压抗荷调节器的按钮,以检查充气有无障碍及气囊充气情况。
3.3.2 安全护理 训练过程中,医护人员随时指导掌握正确的呼吸方式、节律,防止发生晕厥[7-8]。严密观察呼吸、表情、血压、心电,出现过度通气、呼吸困难;收缩压<85 mmHg(1 mmHg=0.133 kPa);脉搏细弱、面色苍白、恶心、出冷汗、视觉模糊不能耐受,应立即解除训练状态。
4.1 训练目的 体验前庭错觉,增强错觉的识别和抵抗能力。
4.2 训练方法
4.2.1 躯体旋动错觉体验 受训对象坐在配有头托的转椅上,系牢安全带,头前倾30°,闭上双眼。转椅顺时针或逆时针以90°/s角速度旋转,恒速60 s后立即停动转椅,体验自我空间感觉变化。顺、逆时针旋转各一次,中间休息3 min。
4.2.2 科里奥利错觉体验 受训对象坐在配有头托的转椅上,系牢安全带,头靠在头托一侧挡板上,闭上双眼。转椅以90°/s角速度旋转,恒速20 s后,令受训对象分别做向左、右侧摆头和低、抬头动作,体验摆头过程中的自我空间感觉变化。顺、逆时针旋转各一次,中间休息3 min。
4.3 护理措施
4.3.1 理论教育 对飞行员进行有关飞行错觉知识的教育,在预防和克服飞行错觉上是非常重要的。护士为飞行员在进行错觉宣教时,首先阐明飞行错觉的本质,强调错觉现象并非一种疾病,而是在一定条件下谁都可以产生的正常生理、心理现象。其次强调克服错觉的根本措施:一是要有克服错觉的坚强意志,这是克服错觉的重要条件;二是立即转入仪表飞行,坚决相信仪表;三是停止大动作量的动作,绝对禁止凭感觉作粗猛的修正动作;四是按仪表保持平飞状态,及时向地面报告,以防发生意外。
4.3.2 心理护理 大部分飞行员对在疗养期间进行错觉训练都比较抗拒[9],因为在错觉训练时会产生一系列生理反应,如面色苍白、恶心、头晕、头痛等生理反应,另外训练时飞行员在暗室,加上转椅的角加速度和黑白光条的刺激,引起飞行员极度紧张、焦虑、恐惧,常拒绝训练,影响到工作的开展[4]。为此,训练前充分说明训练过程,注意事项以及要达到的要求[10];训练中护士既要保持镇静和充满信心,避免受训者疑虑和恐惧,又要严格训练标准要求,正确指导训练中的动作。当受训人员反感时,可给予安慰,稳定飞行员情绪,如果出现明显自主神经反应症状时,应立即停止训练。
[1]王丽,宋光,王蕾.飞行员航空生理心理训练的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28):3375-3376.
[2]沈思云,白菁.浅谈飞行员缺氧训练中的护理体会[J].东南国防医药,2007,9(4):298-299.
[3]陈晓健.浅论抗荷抗缺氧训练在航空医学鉴定训练期间的作用[J].中国疗养医学,2010,19(12):1077-1079.
[4]张淑琴,陶艳梅,陈晓健.飞行员地面加压呼吸训练失败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航空航天医学,2016,27(6):713-714.
[5]吕红玉,苏虹彰.搞好航空生理训练安全措施的体会[J].中国疗养医学,2011,20(3):285-286.
[6]余红英.直升机飞行员航空生理训练的护理[J].中国疗养医学,2013,22(4):343-344.
[7]张选斌,田建全,唐勇,等.航母舰载机飞行员飞行疲劳主要因素及防范[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15,29(7):566-568.
[8]王红,罗新民,胡永华.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疗养期间航空生理专项训练的护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4,21(1):85-86.
[9]吴谷香.做好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航空生理训练的护理体会[J].中国疗养医学,2004,13(1):49-50.
[10]郭军英,杨秋海.飞行员地面模拟飞行错觉体验训练的心理护理[J].海军医学杂志,2005,26(2):117-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