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婷,周月,鲁晓晨
(东北财经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大连 116025)
创业是否是一种纯粹理性的经济活动?到底是什么动机在推动创业者不断地参与这些创业活动呢?传统的创业研究更多从机会观、资源观、理性人视角来对创业进行研究,将创业活动作为理性人假设下的逐利经济活动。但实际上,人类的思维分为理性的“冷”认知系统和非理性的“热”情绪系统[1],情绪本来就是创业决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经验观察可以发现,即使是经济回报很低的创业活动,也不会令创业者轻易放弃退出。一些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自始至终饱含着对创业的激情和热情,面临失败也能越挫越勇,另一些则不然。这些现象说明,创业活动并不只是理性地、计算地追求经济目标这一简单的经济决策过程,而且深刻地包含着创业者的心理体验和心理活动。对成功事业的渴望和热爱可能比经济回报更吸引创业者的投入,但是,与机会观和资源观的研究相比,在现实创业活动中具有典型意义的创业者心理和情绪/情感的研究被极大地忽视了。关于创业者个体和企业生成的理论一直都是以理性决策为主流诉求的,对企业家个体和企业运行的情感基础剖析不足。直到近10年来,学者们才开始从更为微观的视角关注创业者个体思维处理过程中认知与情绪的关键作用[2-5]。Baron[6]、Cardon 等[7]学者甚至认为创业就是一个情绪体验的过程。乐观主义、自信、风险倾向、恐惧、愤恨等情绪交织将会影响创业者对风险和不确定性的评估,进而影响其机会开发决策。无论是个体创业者还是团队、组织创业者的活动,其本质都是“在不确定性条件下对一个可能的创业机会做出判断性决策”的行为过程[8],而人们的决策必然包含着情感的成分。研究者发现,在这些看似“非理性”的经验逻辑背后,人们遵循着将情绪与认知功能进行整合的模式,这时创业活动才能得到最优解[9]。因此,学者们相信,对创业者心理和情绪的深入研究是极有必要的[10]。
随着创业情绪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实践应用层面的迫切需要,近两年一些学者们开始尝试系统梳理创业情绪研究,以学者谢雅萍和陈小燕[11]、Cacciotti 和 Hayton[12]以及Garcia 等[13]为代表发表了创业情绪相关的综述类文献。谢雅萍和陈小燕[11]就创业激情(entrepreneurial passion)这一特殊创业情绪进行了综述性的研究,探讨了在个人特征、情绪、动机等不同视角下,学者对创业激情内涵的解析,并且阐述了创业激情与创业认知、创业行为等关系的5 个主要议题。Cacciotti 和Hayton[12]梳理了创业中对恐惧的研究的相关文献所展示的重要特征。Garcia 等[13]学者不同于前二者集中对某一特殊创业情绪进行综述,而是对情绪与创业之间的联系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元分析,并指出学者对创业过程的不同阶段表现出不平衡的重视程度,未来急需对创业情绪进行分层次研究的厘清。因此,本文认为随着情绪感染和社会学关于情绪的研究[14-15],要想明确创业情绪的作用激励,不能仅仅局限于内在层面的分析,需要对复杂的创业网络中与创业相关的利益者进行研究。鉴于此,本文采取多层次分析的视角对创业情绪研究模式进行梳理,即将创业情绪的研究分解为创业个体层面的情绪研究、创业关系层面的情绪研究、创业公司层面的情绪研究,来试图建立综合框架下的创业情绪分析模型综述,并给出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与问题。
为提高综述的有效性,本文结合科学计量研究方法和质性研究方法进行文献分析。本文将创业情绪与其他相似的构念进行区分,选定创业情绪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创业情绪研究成果的归纳和总结,基本上厘清了创业情绪的理论构建和研究的发展状况,并结合中国学者的研究现状及其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指出了未来国内创业情绪研究可能的研究方向和主题。
首先,为了有效界定“创业情绪”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在Web of Science 上先选择了关键词entrepreneurial emotion、entrepreneurial affect 进行检索,得到50 篇文献,将文献导入Histcite 中,对关键词进行初步分析,得到排名前十的关键词为entrepreneurial、entrepreneurship、passion、emotions、failure、role、affect、fear、entrepreneurs。因此,继续选择关键词entrepreneurial passion、entrepreneurial affect、entrepreneurial+failure、entrepreneurial+fear,并使用entrepreneurship 代替entrepreneurial 进行了检索。另外创业情绪的研究涉及大量心理学研究,因此还使用了 entrepreneurial psychology 和entrepreneurship psychology 进行文献检索,共获得400 篇文献,排除了重复文献后,共得到125 篇相关文献。
其次,限定本文研究样本文献的期刊来源。英文期刊方面,由于管理学领域与心理学领域都涉及了创业情绪的研究,因此,本文在期刊的选择上以管理学与心理学领域的核心期刊为主,如AMR、ASQ、AMJ、SMJ、JAP、JBV、JMS、ETP 等;利用Histcite 进行统计分析,将通过关键词筛选的125 篇文献导入Histcite 文献分析工具。导入Histcite 的文献共来自60 个期刊,将这些期刊按照其LCS 值(文献本地被引次数)进行排名,即按照期刊的本地被引次数进行排名,可以快速定位该领域的重要期刊,结合文献内容分析与期刊影响因子分析,共选取32 个期刊作为目标期刊,共获得这些重要期刊上的79 篇重要外文文献,由此保证文献来源权威性的同时又避免文献数量过少的问题。中文期刊的选择方面,由于国内对创业情绪的研究才刚刚起步,因此相关的研究文献较少,通过关键词“创业情绪”“创业激情”“创业心理”搜索出的相关文献较少,并且其中还有学位论文,因此本文创业情绪的研究样本以国外文献为主,仅选择了7 篇影响力较大的中文文献作为样本进行分析[11,16-21]。最终本文选定了79 篇外文文献样本,加上7 篇中文文献,共86 篇文献作为全部样本。
利用Histcite 进行分析,结果如图1所示。根据创业情绪文献所绘制的引文时序图(根据导入文献的LCS 值排序,选择LCS 值为Top30 的文献形成引文时序图)①图1中圈内数字代表的是该年发表的文献数量,且圆圈越大表示该文献被引用的次数越多,该文献也越重要,引文时序图可以清晰地展现创业情绪研究的发展脉络。。可以看出,引文时序图中LCS 排名前30 的出现在2007~2014年,反映出创业情绪这一研究问题产生的时间并不长,为了不遗漏近期的重要文献,结合Histcite 的结果,本文将综述的时间范围选定为近10年,即从2007年1月至2016年6月。
图1 创业情绪引文时序图
图1纵轴代表发表文献的年代,可以看出,从2007年开始出现了关于创业情绪研究的期刊,即学者们对创业情绪研究的初次尝试,随后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研究创业情绪这一议题,2008年的圈4“The role of affect in the entrepreneurial process”[6],2009年的圈10“The nature and experience of entrepreneurial passion”[22],2009年的圈11“How do feelings influence effort?An empirical study of entrepreneurs’affect and venture effort”成为创业情绪研究领域经典文献[4],持续地被后续的研究者所引用。圈24 为2011年初次线上出版,2012年正式发表的特别期刊的文章“Exploring the heart:entrepreneurial emotion is a hot topic”[7],该文章正式奠定了创业情绪研究的学术地位。除了引文时序图展示的30篇高引用论文以外,2015年持续出现了较多的关于综述类的创业情绪文献,说明自2007年以来,关于创业情绪的研究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一个较为合理的研究体系,学者们开始试图整理已有的研究,从而形成一个系统完善的创业情绪研究体系,2016年上半年学者们对创业情绪的研究仍在持续进行。
本文对创业情绪文献总数、文献被引情况、研究主题和研究方法的分布情况进行概述。
2.3.1 创业情绪文献总数
如图2所示,自从Hisrich 等将创业情绪概念引入管理学研究以来,相关文献呈现出显著的增长趋势,越来越多的学者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对创业情绪进行研究,同时核心期刊上此类研究问题也逐渐增多。特别地,Cardon 等[7]发表的特刊文章正式奠定了创业情绪研究的学术意义,学者们整理了已有的创业情绪研究的相关文章,辨析了创业情绪的概念,指出了未来创业情绪研究的方向,至此创业情绪正式成为创业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议题,日益得到学者们的关注。
图2 创业情绪文献总体描述
2.3.2 创业情绪文献被引情况
基于Histcite 对文献样本进行的LCS 分析,LCS 排名第一的文献“The role of affect in the entrepreneurial process”从认知视角阐述情绪对创业过程中创业者的认知和行为产生的影响[6]。LCS 值排名第二的文献“The nature and experience of entrepreneurial passion”从创业身份认同的视角阐述创业激情的本质概念[22]。LCS 值排名第三的文献“How do feelings influence effort?An empirical study of entrepreneurs’affect and venture effort”以情绪等同信息理论为基础研究了情绪与创业努力之间的关系[4]。LCS 值排名第四的文献“Entrepreneur passion and preparedness in business plan presentations:a persuasion analysis of venture capitalists’ funding decisions”将研究视角向外部转移[3],阐述了风险投资人感知到的创业者的激情与创业计划演说的准备对于资金决策的影响。LCS 值排名第五的文献“Is passion contagious? The transference of entrepreneurial passion to employees”同样是将研究视角向外部转移[23],阐述了激情是如何从创业者转移到员工的。可以看出,创业情绪与认知的关系、创业身份认同与情绪的关系、创业努力与情绪的关系、创业情绪的感染、创业激情等问题成为创业情绪研究主要涉及的主题。
2.3.3 创业情绪研究主题
分析文献样本的研究主题,可以了解创业情绪的核心研究问题,把握主流的创业情绪研究趋势。如图3所示,创业激情、创业失败、情绪感染、创业意愿、创业学习、创业机会、悲伤、风险感知、创业努力是创业情绪的主要研究主题。关于创业激情的主题,Cardon 等[22]探讨了与创业身份认同相关联的创业激情的本质概念的问题,Chen 等[3]研究了投资人感知到的创业激情对其投资决策的影响,Cardon 等[24]对创业激情的概念构建和测量进行了验证,Murnieks 等[25]探讨了创业激情是通过何种途径对创业行为产生影响的。关于创业失败,学者们对创业失败的理解、创业失败的归因、从创业失败中学习、创业失败后的情绪恢复、失败经验与再创业意愿及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情绪感染是创业情绪研究的一个重要主题,它将创业情绪的研究视角由创业主体转向了与创业相关的外部,研究了投资人、员工感受到的创业情绪对他们的决策和行为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图3 创业情绪研究主题文献数量
2.3.4 创业情绪研究方法
如图4所示,早期学者们主要是通过理论研究来对创业进行定性的研究,只有少数学者使用案例研究和实证研究的方法,但随着对创业情绪研究的进一步深化,学者们对创业情绪的相关概念、测量方法研究取得了一定的学术成果,越来越多的学者对创业情绪开始进行相关的案例研究和实证研究,不断提高对创业情绪相关研究的信度和效度。
图4 创业情绪文献研究方法
2012年国际著名的创业杂志《创业理论与实践》(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Practice)发表了一期Special Issue,专门对创业情绪这一概念进行了探讨。多年来情绪都是行为科学和心理学中的一个主要研究问题,但在创业管理领域,仅发生在近十年。学者们提出,“我们才刚刚开始关注创业情绪中最有趣的问题,更不用说发展理论或采取实证分析来检验这些问题,……在这个研究领域中,尚未回答的问题比我们现在已经回答的问题多得多”[7]。在已有的创业情绪研究中,学者们采用的主要概念和应用的主要方法如表1所示。
表1 近十年创业领域中有关情绪、情感的研究文献一览
通过表1的结果可以看出,对创业情绪概念内涵的研究,呈现出两个基本特征。
第一,早期集中于特殊的情绪,较为集中地探索激情这一情绪反应对创业活动的影响;后期则沿着更宽泛的种类研究情绪,主要对基本情绪从积极情绪、消极情绪的视角进行分类,并以此分析积极/消极情绪可能对创业活动带来的影响。
第二,伴随着对情绪形成机制的深化理解,失败或成功的情绪体验、情绪嵌入等被引入研究,开始侧重于从情绪作用机制角度对情绪进行定义。
无论从何种视角进行判定,创业都是创业主体在不确定性条件下对一个可能的创业机会做出判断性决策的行为过程,这个机会可能是需要被识别的,也可能是被创造的。创业过程中不仅包括这些机会,还包括了核心人物对机会的热望(desirability)、对机会可行性的评估以及具体的机会开发(或重组)的行为[8,38]。综合已有的研究,总体来看,创业情绪(entrepreneurial emotion)指的是创业个体或群体在识别/创造、评价、重构和/或开发一个可能的机会的过程中,在此之前、之中以及之后所产生的情感、情绪、心情和感受的集合[7]。它的特点是:首先,创业情绪是一个多维概念,创业者往往面临的是混合情绪的状态,而不是单一类型的心理体验。其次,情绪既可以是状态情绪,以“诱发”为基础;也可能是特质情绪,即趋于稳定的人格特征[39]。对于创业者而言,特质情绪将会伴随其创业过程。最后,情绪实际上是创业者心理资本的构成部分,对创业活动的影响贯穿于机会开发行为和创业成长的全过程。
目前创业者层面的创业情绪研究大部分呈现出向创业过程两端集中的倾向[10]。前者的一个典型路径就是情绪影响了创业者的认知,而认知又能够影响创业者机会识别和开发的决策[40]。例如,情绪可以通过创业者的注意力、记忆、创造力等影响创业思维感知,从而形成情绪与创业认知的互动[41-42]。另一部分研究则集中于创业企业生命周期的后期,这条研究主线强调事业中止是一个情绪事件,因为创业者们总是将企业看作自己亲手“哺育”而成的“孩子”,带有极强的个人色彩,在事业中止的过程中,创业者们可能会经历悲伤、沉痛的感情,但同时也在这体验中学习应对退出策略的方法[5,43]。这些基于生命周期的研究反映出创业情绪与创业行动的逻辑关系并不是单一指向的,情绪与行为谁先产生并不可一概而论,两者的双向互动需要从创业行为本身形成的驱动机制来进行剖析。
根据Timmons[44]的研究,创业过程包含了三个关键的要素——创业者/创业团队、创业机会与创业资源。创业活动的实现首先需要创业者具备识别/构建机会和判断机会价值的能力,其次通过调动资源将机会予以开发,最终实现企业创建的过程。机会反映了一种关于新产品、新服务或新市场等的价值状态,这些价值可以通过新手段进行开发,也可以通过赋予这些产品、服务、市场等新的意义加以创造[45]。从机会被发现(或被创造)到产生具体的机会开发行为,创业者的情绪都是高度浸入其中的。根据社会认知主义的观点,创业主体与创业客体的互动既不完全是个体认知主义的,也不完全是行为主义的,而是由个体人认知和行为塑造混合构成的相互影响、互为因果的动态变化的、社会性嵌入的状态。经验观察同样表明,一些创业者对其事业表现出更为积极投入和更富有激情的行为,而另一些创业者则冷静得多;一些创业成功的创业者会产生极强的自信心,而另一些却产生更大的焦虑感;一些经历过失败的创业者能够快速学习调整,形成更有效的创业计划,而另一些则在消沉失意中退出创业活动。更进一步地去探索,也可以发现,当创业者将其创业活动中的失败事件或成功事件进行不同归因时,这些归因要素会对其积极或消极情绪、主动或被动行为的塑造产生差异化影响。上述理论演进和现实观察的结果都说明,创业情绪对创业活动的影响也不仅仅是基于个体自我认知的单一指向的影响,也应该包含了更为广泛的社会认知和从行动中学习的要素,如图5所示。
图5 情绪—行为互动路径
Palich 和Bagby[46]以及Busenitz 和Barney[47]等已经指出,创业者和管理者的根本区别就在于他们比管理者更加善用决策偏差和探试方式,这并不是因为前者具有什么神秘的特质,而是他们对环境(特别是风险和机会)的认知和判断与后者有着本质的区别。由于创业情境中因果模糊的典型特征,Read 和Sarasvathy[48]提出用因果倒置模型来进行创业决策,即创业者只能根据情况的变化而采取相应的措施,而不能根据既定的目标采取行动。因此,创业者会感知可承受的损失、利用偶发事件、处理战略伙伴关系,这都需要情感发挥作用。Baron[6]指出除了环境的难以预测外,创业者在创业活动中会投入大量时间、精力和努力,甚至个体财富与自尊,这些投入具有很高成本。从心理学上看,这促成了创业中情感的激发和暗示功能,进而创业者将情绪转换为一种“心理资本”。因此,分析创业情绪的基本层次是创业者个体。
创业情绪不但会影响创业者自身的自我效能或判断能力,同样会对他人的动机产生影响,同时,也会受到他人情绪的感染和影响。这其实体现了情绪的社会性认知作用,持有高度创业激情和积极情绪的创业者容易被他人视为角色样板/榜样,创业者也会不断地寻求能够帮助自己建立信心、克服困难的积极榜样,形成有效的心理依托,这些也会对创业者评估机会、开发机会造成影响。甚至可以预计,这种由模仿、榜样作用带来的机会开发的结果是具有差异性的。例如,被视为榜样而产生的过度自信、模仿成功创业者而产生的不切实际的乐观主义甚至可能会造成创业者的冲动型创业和非生产性企业家精神[49]。
从社会认知的角度看,认知、行为与环境的互动意味着在创业的不确定性情境中,创业者不仅要依靠个体知觉进行自我调整,也要通过更广泛的观察、模仿、调整试错等学习过程来形成更好的行为决策依据。创业情绪在这一路径中的作用主要体现于情绪对创业者的知识安排的影响:首先,创业者情绪体验决定了特定情境中的信息选择[6],也就是说,情绪形成了一种过滤机制,会选择与情绪感受相一致的主要信息进入创业者的长期存储系统中;其次,情绪决定了对以往记忆中关键信息的唤起,也就是所谓的心境依存记忆(mood dependent memory)[50-51]。因此,这些信息构成的不同知识安排将会对创业者的创业决策和机会开发活动产生影响。这可能会导致行为反过来形成“情绪的习得性”。
明确了上述三个方面的情绪—行为互动路径,有助于研究者们未来进一步深入挖掘由情绪性权衡所支配的行为所引发的截然不同的应对行为[52]:①以问题为焦点的应对;②以情绪为焦点的应对。以问题为焦点的应对将引发创业者关注行为的正确性,因此,可以预计,创业者会在机会开发和创业过程中更多借助社会认知和外部学习产生多样化知识结构,以弥补自身创业不足。而以情绪为焦点的应对则会引发创业者将自己与有压力的情境隔离,此时其认知过程将更趋向于提升自身效能或心理资本,进而影响其机会评估能力。为此,创业情绪的整合作用框架并不仅限于创业者个体的情绪机能如何,还会进一步广泛扩散并延伸到人际与组织层面的要素中去。
在创业个体层面上,创业情绪的研究主要包含三条主线:身份认同、创业者自我效能感、个体经历对创业情绪的影响机制的研究;创业情绪对创业意愿、创业机会、创业失败的理解的作用机制研究。与其他层次相似,这些作用机制也受到任务复杂性、社会环境、文化等情境因素的影响作用。
5.1.1 创业情绪生成的个体要素
从个体角度而言,创业情绪对创业者最大的影响来自于情绪对其自信、能力感的塑造,也就是心理资本。这种不同于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心理资本”,能够影响创业者认知判断的能力。积极情绪能够帮助创业者形成更高的期望、承诺与自我效能;消极情绪则会降低个体获取、记忆以往关键信息的能力并试图排斥或遗忘[53],还可能更进一步地减消个体的情感承诺[54]。对过往的追溯不可避免地会形成创业者的反事实思维[55]。Baron[56]发现,由反事实思维造成的许多负面情绪会严重影响个体判断时的感知,从而导致个体更倾向于得出消极结论。Kahneman 和Lovallo[57]也发现,创业者更乐意根据自己对当下和未来的分析来做出判断,而忽略一些过去事件所产生的后果,往往表现出并不是很有依据的乐观情绪。类似地,Foo 等[4]的研究结果表明,消极情绪将会使创业者更关注现时问题与能力,而积极情绪会为创业者带来积极预期,对现时问题不敏感,而更多的是关注未来。此外,与其他人相比,创业者更容易产生过度乐观、过度自信和控制错觉等情绪,从而不太拘泥于过去。这种情绪产生的机制可以通过两类因素来解释:一是诸如创业者身份认同、自我效能等自我理解与认知带来的结果;二是由创业者个体经历所导致的习得结果。
1)身份认同的作用
身份认同是个人基于对社会架构中的社会角色的认识而产生的,扮演一个角色以及制造相应的身份认同是一个环境嵌入性的过程[58]。身份认同反映了个体对于自己作为创业者角色的自我理解,表现为创业活动的一个行为规范[25],当个体意识到自己作为创业者角色比其他角色更重要时,他将精力集中于创业者这个角色并努力实现该角色[59]。这一过程将会受到个体世界观、与创业者角色相关的、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创业者角色谈判感知的影响[60-62]。个体参与创业的不同进入方式,决定了其情绪状态存在差异:当创业者认为创业是实现其职业目标的积极途径时,形成的创业身份认同使得创业者更可能积极参与,形成与期望相同的发展,体验到更多的类似于激动、激情、愉快等与新职业方向相关的积极情绪;相反,当创业者是被动地被推入创业中时(如为了生存而不得不去创业),成为创业者可能会有很多不甘心的感受,成为创业者并不能实现他们的职业及生活的发展期望,会存在很大的风险,感知到更多的与现在的状态相关的,类似于焦虑、恐惧、挫折等消极的情绪[63]。因此,创业者身份认同是受个体世界观影响的与创业者角色相关的、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创业者角色谈判感知的影响,同时受到创业进入方式的影响。
2)自我效能感的作用
自我效能感通过支持有效的行动过程来改变其情绪可能性的方式,在面临可能的危险、不幸、灾难等厌恶性情境条件时,自我效能感决定了个体的应激状态、焦虑反应和抑郁的程度等情绪状态,从而影响行为。例如,Markman 等[64]发现,个体获取创业资源的成本各不相同,承受失败的能力大相径庭,毅力也千差万别。顽强的创业者根本无暇去考虑那些令承受能力差的个体追悔莫及的事情。因为顽强的创业者会反思一些他们经历过的不同事件(或许在这个过程中还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后悔情绪),而他们的自我效能感则会得到不断增强。Markman 等[64]将这一思维逻辑称为“反向共现”(adverse co-occurrence)。
3)个体经验的作用
对于个体来说,经验是真实的、明显的、即时的、可见的、能够主观解释的变量,先前的经验能够影响面对项目时的情感反应。感到沮丧、压力或者其他反应将会受到个人经验背景的调节[6]。事实上,创业的体验饱含了情绪活力,对创业者个体相关经验的研究模型和模型的建立与企业之前的经历、主要事件、体验过程、学习、情绪结果和决策制定有关。尤其是对于那些经历较为丰富的连续型创业者,他们拥有更高的成功率,拥有某一特殊项目的经历,拥有更好的理解能力,而初生型创业者将某一项目放入适合的情境中的能力较弱[65]。在理解项目的时候,更多的专业知识能够引起对认知处理模型更多的依赖,和对职业更有效的解释[66-67]。正如Bird 和Jelinek[68]指出的,时间动态是创业的核心,在事物减速或加速不断变换节奏、呈现出高水平或者低水平情绪的发展过程中,在企业不断介入尝试的周期性转换和临界点中,都充满了不间断的经历体验[69-70]。当这些活动引发了个体广泛的感受和情绪时,就可能会促成高水平的情绪出现。因此,经验过程是一个超越了理性思维的过程,涉及个体面对多样的、多层次的、众多的活动和发展时所产生的情绪、冲动、生理反应[22]。并且在持续进行的过程中所产生的结果将会影响创业者的情绪状态,这些反过来又会影响决策的制定[6]。研究发现,经验处理的过程中会明显伴随着情绪的产生[71],经验能够感受和产生情绪反应。
5.1.2 创业情绪影响的个体结果
创业活动包含了从创业意愿产生,到创业机会的识别、评估和开发,再到创业成功或失败的过程,而创业者的情绪体验是高度贯穿其中的。
1)创业情绪对创业意愿的影响
创业意愿是从创业想法到创业行为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中间环节[72]。然而,创业意愿并不是只考虑打算创办一家企业或成为创业者[73-74],创业意愿还需要考虑如何采取行动来降低不确定性以增加创业意愿的准确性、可取性和可行性[72],而这些考虑都会受到情绪的影响。大部分研究认为,积极情绪对于形成创业意愿更有效。积极情绪能够唤醒更多的记忆,使得更多的信息和想法融入创业意愿中,减少对不确定性的感知[41]。但情绪与意愿的关系还要进一步受到学习导向、工作热情、自我控制等因素的调节[75]。这一机理仍和情绪唤起有关,积极情绪能够唤醒更多的记忆,使得更多的信息和想法融入创业意愿中,减少对不确定性的感知。所以,积极情绪状态下,创业意愿会更强;而在消极情绪状态下,更多与消极情绪相关的信息会被唤醒,如对创业失败的恐惧,将会降低创业意愿。
2)创业情绪对机会识别、评估与开发的影响
有限理性人的假设展示了情绪将导致认知偏差的产生。一般情况下人们总是在一定的框架内解决、思考问题,也总是被一定的框架所局限,情绪是一种进行评价和判断的线索,很难将潜在情绪对判断目标的影响剥离出来。创业机会识别、评估、开发作为创业过程中一个重要的阶段,在高不确定性及高参与性的创业环境中,情绪对创业机会相关决策的作用机制会特别明显,个体会把感受作为行动的重要线索,情绪会对他们的行动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情绪等同信息理论认为,情绪能够给人们提供启发式线索[76-79]。因此,情绪可以提供推测对特殊项目或刺激物反应的额外信息[80-81],积极情绪显示了对事物没有疑虑的状态,能够激发更为宽松、更广泛、更多维、更少机械的思维[82];消极情绪显示了一个存在问题的环境,促使人们采取更系统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80]。不过,在“情绪维持”的动机下[83],积极情绪状态的个体更多地将环境评价为有较少的问题的状态,会减少投入努力和资源来解决问题的意愿;而在消极情绪状态中,个体会采用问题解决的行为来改变当前状态,会更努力地解决问题以改变当前的消极状态。这一理论假说能够很好地解释为什么在高水平的积极情绪状态下,创业者反而不能很好地完成与创业绩效相关的任务,如机会识别、创造,决策制定和计划[84-85]。
因此,在创业的不同阶段,情绪的作用可能是有差异的[34]。但无论如何,人会根据自己的情绪从记忆中提取与情绪效价相一致的信息,这会对评估过程产生基础的影响[6]。据此,Gaglio[86]等认为,相对于不善于发现机会的人,创业者会进行主动思维,而不是事后简单地反应为后悔或者庆幸。对于创业者来说,对现有事实的反思和心理模拟,能够帮助他们形成新的情绪感知,进而把一些能够改变现状的可能举措与各种可能结果联系起来,因而有助于他们历练自己的认知能力。在识别机会过程中,创业者如果能够善用情绪智能,通过心理模拟清晰地了解各种复杂因素与各种可能结果之间的关系,那么就能在不同的商业环境中有效地识别机会,甚至创造有利于机会产生的条件,最终捕捉住机会。
3)创业情绪对创业失败的解释
创业者在遭遇挫折和失败后,有人一蹶不振,而有人从不气馁。研究发现不同情绪状态的创业者对失败的经历(打击)的理解的努力程度存在很大差异。高水平的负面情绪会对失败形成更强的刺激,导致创业者一蹶不振;而高水平的积极情绪能使创业者更积极地进行认知,促进和激励其对失败项目的反思。另外,情感集中处理机制能够帮助创业者处理消极情绪,同时促进自我反省[35]。因此,不同的情绪状态会使创业者在面对失败时采取不同的认知策略,从而使得其对创业失败的理解存在差异性。
正如工作场所中员工的情绪可能会传染一样,创业者或企业家的情绪也可能存在着社会性的作用。从创业团队间的互动关系看,创业团队中的人是不是都兴奋地热衷于创业?这将会影响创业活动的结果[22],团队中的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都有可能传染给同伴,因此,有些团队在困难时期互相鼓舞士气,而另一些创业团队却最终以分手收场;从企业内部关系互动看,企业家的创业激情会影响员工对企业的承诺[87];从企业间的关系互动看,企业家商业计划的竞标和竞赛活动会引发企业家的情绪传染[3];从与外部利益相关者的互动关系看,不同的创业情绪表现也会对天使投资的决策产生连带影响等[22]。
5.2.1 创业情绪生成的人际与组织要素
创业社会中的人际关系互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创业社会中的各个群体都会对创业情绪产生相应的影响。当创业活动需要与相关社会组织和机构产生作用时,复杂情绪应运而生。Doern 和Goss[88]发现来自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对企业信用的较好评级、与本国和当地企业的合作管理实践,都会提升企业的地位感,带给创业者更多自信、乐观的情绪感受。而如果创业活动需要频繁地和官僚机构打交道,创业者会消耗大量的本应用于企业发展的时间和努力,这会使创业者产生不愿承认的羞耻感、无助感、愤怒感,消耗了本应用于企业发展的情绪能量和物质资源,削弱创业意向,阻碍企业的发展。
不过,上述政府组织、金融机构或其他社会组织对创业情绪的作用会受到诸如公司文化、环境稳定性等情境因素的调节。
5.2.2 创业情绪在人际与组织层面的影响结果
首先,创业情绪对员工的影响。人际互动中的情绪展示会对他人的行为产生重要影响[89]。在创业网络中,创业者与员工进行着频繁、直接的互动联系,其在互动中所展示的情绪必定会影响员工行为[90-91]。情绪感染理论[92]解释了在社会比较过程中,创业者展现的积极情绪能够激发员工产生适合或不适合的情绪反应。目标设定理论[93-94]则显示,感知到的创业者激情能够提高员工的目标明确性,但是,创业激情的作用取决于员工与监管者共享目标和价值的程度[95]。Brundin 等[2]根据情绪感染理论探讨了企业管理者展现出的创业情绪对员工创业意愿的影响,管理者对项目的信心和满意度将提升员工创业意愿,管理者展示的无奈、担心、困惑将减少员工创业意愿。理解员工对创业激情的感知可以帮助员工更快速地形成对新企业的承诺和目标设定[87]。因此,创业者的情绪智能及情绪展示对新创企业发展十分重要。
其次,创业情绪对风险投资者的影响。在创业网络中,风险投资者是重要的参与者,因此,创业者与风险投资者的互动关系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与创业者相同,风险投资者也是有限理性人,其相关的投资决策也会受到情绪的影响。创业情绪会通过创业者的准备来影响投资人,创业者展示的行为、方式、风格将会影响评判者对其科技价值、公司商业潜力、管理团队能力的评估。实际上,感知到的创业激情、创业准备、持续的关注、展现方式的吸引力都会对评估产生影响[3],这一点在从经理人转型的创业者身上更为明显,而在科学家和工程师出身的创业者身上则相对弱化[96]。反之,投资人的个体特征也会影响创业者的情绪感受,并进一步改变对创业项目的潜力评价[7]。因此,创业者所展现的激情对于风险投资者的投资决策会产生至少三方面的影响:一是当风险投资者感知到更多的创业激情时,会对创业项目进行更高水平的评价。二是当创业者做了更多的创业展示准备时,能够更好地呈现创业计划,提高风险投资者对创业激情的感知。三是当风险投资者更凭感觉,具有更高的开放性性格或动机,以及自身也是创业实践者时,会更容易感知到创业激情。
再次,创业情绪对行业联盟的影响。创业是一项不确定性极高的活动,而创业网络又极为复杂,因此,与同行业企业形成联盟能够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在以往的研究中,学者更多地直接强调激情与绩效之间的关系,或者提出个人中心的特征(如个人动机、目标、认知)将会调节这一机制[22,25,97],而2014年以后的研究则将视角由创业者个体转向了创业网络。通过对网络行为的考察,研究发现:拥有适度激情的创业者,在创业网络中,会采取主动机制(即他们更倾向于与成员讨论工作问题),拥有更高水平的中心外延度,从而获取更多的同行推荐,带来更高水平的收入;拥有过度激情的创业者,在创业网络中,会采取防御机制(即他们不太喜欢与同行接触),拥有较低水平的中心性,获得较少同行推荐的利益,和更少的企业收入[98]。这说明创业情绪的社会认知作用不仅仅存在于创业团队里,还会更大范围地渗入创业网络的发展、创业资源的获取,直至财务绩效的提升。
最后,创业情绪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情绪会通过认知、记忆等途径对创业决策产生影响,在不同的情绪状态下创业者的创业能力是有差异的。如前所述,个人高水平的乐观能够提高形成联盟、提升友谊的能力[99],形成长久的强压力抵抗能力[100],增强面对困难时的毅力[101],提高发展广泛社交网络的能力;但个人过分乐观会产生不切实际的预期、过度自信的风险,忽视消极的信息对决策制定和判断产生的干扰[102]。Hmieleski 和Baron[103]的研究显示,创业者的乐观水平与新创企业绩效有时候反而是负相关的,而且这种负相关关系受到创业者经验和环境动态性调节。这使得在企业绩效这一结果变量上,现有研究对于创业情绪的作用效果并没有达成一致结论。这也说明,创业是高度情境嵌入的活动,交织了情绪后会更为复杂。
无论是纯粹的理性决策还是认知驱动,情绪都反映了创业者对创业相关方和外部环境的体验与活动。因此,环境的动态性、组织与社会文化,甚至各项目本身的复杂性都会对上述创业情绪的作用机制产生调节作用。例如,Pisano 等[104]指出相对于稳定环境,动态环境中的情绪作用会更显著,这也会对创业者的情绪反应及情绪智能控制提出更高要求。而我国学者周小虎和姜凤[105]曾以马云的创业历程作为研究样本,得出以下结论:企业家的积极情绪对创业认知的三个脚本——安排脚本、意愿脚本和能力脚本都有正向的作用;创业任务复杂性为二者的调节变量,即在简单任务中,积极情绪对认知的促进作用要大于复杂性任务条件下的作用。上述研究为创业情绪的深化开拓了新的领域,丰富和完善了创业理论的发展。
上述在近十年涌现出的研究,一方面打开了创业情绪研究的更广阔的视野,另一方面也提示研究者们,创业情绪并不总是天然而生的,其形成过程中包含了许多习得和观察的成分。因此,对于创业者和企业家而言,情绪智能的建设无论在理论中还是在实践中都非常重要。
本文通过对创业个体层面、创业人际关系层面、创业公司层面的创业情绪研究进行梳理,发现各个层面的创业情绪研究有各自不同的侧重点,同时,各层面的创业情绪并不是相互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根据对上述文献的整理,本文构建出创业情绪的整合研究框架,如图6所示。
图6 创业情绪整合研究框架
从创业情绪的研究主题来看,创业情绪的研究集中在创业激情、创业失败、情绪感染三个主题上。情绪的种类很多,在创业情绪研究中,激情、恐惧、悲伤、自信是出现频率最高的情绪类型,其中对激情与创业的研究最多,激情被认为是区分创业者和非创业者的核心情绪类型,特别是在Cardon 等[24]进行了对创业激情的量表开发研究后,更多的学者从各个角度,使用各种研究方法,来对激情与创业的关系进行阐述。
创业失败是创业情绪研究的另一个主题,学者们主要从创业失败所引起的悲伤情绪对创业所产生的影响方面进行研究,很多情况下,创业者会延缓创业项目的终止速度[5],以帮助平衡创业失败的情感成本。而对创业失败的理解和归因,将影响创业者是否能从失败中学习到相关经验,促进自我反省[35],创业者对先前失败经历的内部归因可能会促进其后续企业的成长[36]。这一理论视角为研究“创业老手”与“创业新手”的差异提供了新的思路。关于创业情绪的研究早期单独研究某一个/某一层面的因素,后期进一步加强了对创业情绪多因素、多层面的研究,但是,现在各层面的研究仍是较为割裂的,建立它们之间的联系(环境、组织、群体、个人),明晰不同层面下创业情绪的转化机制,对理论和实践都有重要的意义。这需要将创业情绪的研究逐步导入较为系统和规范的研究范式中去,这也是未来研究的重要趋势。
关于创业情绪的研究,都大量地借鉴了心理学理论和社会认知理论。心理学是创业情绪研究的理论基础,创业情绪的分类、分层、概念性构建都是以心理学研究中对情绪的研究为理论基础的。Frese 和Gielnik[106]发表的“The psychology of entrepreneurship”一文中详细阐述了创业研究中应如何利用传统心理学构念,以加深对工业与组织心理学中的知识(如知识、实践智力、认知偏差、目标和愿景、个人积极性、热情,以及积极和消极的情绪)的理解。创业学研究中也大量借鉴社会认知理论,如创业情绪可以通过创业者的认知(如记忆、思维和信息加工)等途径对创业行为产生影响。在刚开始对创业情绪进行研究时,Krueger[74]就提出创业思维的体验本质的概念,他认为认知心理学的发展和构建给创业认知研究提供了可能性:创业者深层次的信仰和信念,最终锚定了创业思维,并帮助企业家向更专业的专家的思维发展。这种见解有助于创业者识别那些有启发的经验,这些经验关乎创业活动中深层次的内在信仰和心智模型。
不过,创业情绪的研究并不是单一的心理学层次或管理学层次的研究,而是一个跨学科的研究。尽管现有的创业研究较好地借鉴了心理理论与社会认知理论,并形成了自身的独特研究视角,但经典的心理学和社会认知研究结论大多是通过实验的方式获得的,具有其自身的情境性,并不能够完全适用于创业情绪的研究。因此,创业情绪的研究还可以进一步借鉴其他学科的理论和研究方法,以使得创业情绪的研究具有更高的信度和效度。例如,Wuebker 等[107]指出创业研究需要借鉴生物神经科学,探寻深层次的知识结构。de Holan[108]认为结合神经科学的方法和技术,能够更好地了解大脑及其工作原理,对于创业认知和情绪的研究是有重要意义的。虽然目前神经创业学的研究不多,但未来其可能会成为创业情绪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伴随着创业管理研究的逐步系统化,国内对于创业情绪的相关研究已经起步,但已有成果并不丰裕。现有的国内研究主要从两方面展开:一部分研究试图解释企业家情绪(尤其是积极情绪)与创业认知间的关系。例如,周小虎和姜凤[105]基于案例研究,从企业家角度研究了积极情绪对创业认知的影响,发现企业家的积极情绪对创业认知的安排脚本、意愿脚本和能力脚本都有正向的作用,该积极作用还受到创业任务复杂性的调节。周小虎等[19]通过案例研究阐述了心理韧性与积极情绪的生成,以及由此对信息加工模式及创业失败的理解可能产生的作用。韦雪艳[109]则剖析了企业家面对消极情绪的压力应对策略。另一部分研究则从团队情绪的角度出发,探索领导-成员,以及团队成员间的认同感、成效感、愉快感和安全感对创业绩效的影响[110]。例如,牛芳等[17]调查了领导者的乐观心态对创业团队绩效的影响,从认知视角剖析了创业者心理的调节作用。
这些研究为创业情绪的推进做出了初步探索,但整体来说,关于创业情绪的研究仍非常匮乏,创业情绪作用于创业不同阶段的具体影响机理仍不够明晰。在中国知网数据库用关键词“创业+情绪”以及“创业情绪”进行检索,仅有8 篇学术研究论文与此问题直接相关。其中4 篇硕士论文、1 篇会议论文、3 篇期刊论文,其余则为非学术性报道等文章。以关键词“创业心理”进行检索,出现的则基本是大学生创业心理教育的思政论文。这说明,关于创业情绪的学术研究亟待加强。出现上述结果的一个原因是国际上对创业情绪的关注也集中于近十年,这导致国内研究从时间发展上还尚未能形成系统的、集中的研究,也可以说,还未能引起广大学者们的注意。但从中国当前创业管理的实践来看,创业心理和情绪的影响却是非常明显的。总体来说,创业情绪领域的研究较之实践发展还有一定的差距,需要形成有针对性的、具有现实解释能力的理论体系,当然这也为未来深入研究提供了极大的潜在空间。
综合上述文献,未来需要在更为系统的视角下来解释以往研究中未能得到解释的关键问题。例如,在创业者识别机会、开发创业机会以及维持创业价值的过程中,创业者既有的或习得的情绪作为一种心理资本,是如何通过塑造自我认知、社会认知、知识结构安排等对创业活动产生影响的。同时,既有的创业活动又是如何影响创业者的归因,进而形成不同的情绪沉浸体验的。对上述“情绪—行为”以及“行为—情绪”的双向互动机制的研究既非常必要,又需进一步深入。中国是创业大国,处于创业大爆炸时期的中国每天出现无数的新创企业,以及关于中国情境的创业情绪研究,这对于管理与指导企业家的创业行为、正确管理创业情绪有重要的意义。
研究创业者情绪与创业机会识别、开发之间的关系,最根本的目的是提高创业者的活动效能。创业者常常面临的不是一种单一的情绪体验,而是混合甚至矛盾的复杂情绪,这导致创业情绪并不总是与创业者的预期和需求相一致。混合情绪引发的情绪失调可能会造成创业者的心理压力与冲突,并形成机会开发的决策困境;情绪协调则可能会帮助创业者更好地实现创业目标,寻求合理的机制来自我激发和维持。情绪并不是完全不受控的,而是可以通过情绪智能加以控制的。创业者应建立起以自我意识、移情与社会交往为基础的情绪胜任力,这是一种习得的能力,能使创业者在创业活动中取得更好的绩效。创业者需要将其情绪知觉、情绪理解和情绪管理转换成实际的创业能力,这也体现了创业理论的研究既要“顶天”,也要“立地”的研究诉求。未来的创业情绪研究主要通过两个方法来探索情绪的调节机制:一是验证不同情绪对创业机会开发的交互作用;二是采用替代性变量,测量情绪协调/失调两个变量与创业机会开发的因果关系。通过探索情绪的调节机制,构建切实可行的创业情绪管理的模型与框架,为我国创业者情绪智能构建提供切实可行的理论指导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