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网络中企业合作创新行为与创新绩效
——合作创新能力的调节作用*

2018-01-16 03:30王长峰徐滴石
创新与创业管理 2018年1期
关键词:供应链创新能力企业

王长峰,徐滴石

(1.山东交通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中国 济南 250357;2.复旦大学 管理学院,中国 上海 200433;3.桑德兰大学 商学院,英国 桑德兰 SR1 3SD)

1 问题提出

近年来,在动态化的市场环境下,企业新产品的更新速度逐渐加快,企业创新的难度、复杂性和风险大大增加。单一企业的有限资源已经越来越无法满足企业持续创新的要求[1],企业纷纷致力于与供应链合作伙伴开展合作创新以充分利用供应链网络中已有的知识和信息资源[2]。在供应链网络中,企业合作创新是指两个或多个供应链成员企业联共同参与合作创新项目来共同开发新产品或服务。国内外很多大型企业,如微软、惠普、戴尔、联想、浪潮、空中客车和福田汽车等,已经与它们的供应商建立起了长期的合作创新关系,有的甚至已经初步形成了供应链研发生态系统(innovation ecosystem)[3-4]。参与这些供应链合作创新项目,不仅可以帮助企业接触到最新的知识和技术,获取互补的关键性资源,还可以降低研发成本、提高研发的效率和绩效[5-9]。

尽管参与供应链网络中的企业合作创新可以获得较多的创新竞争优势,很多中小型供应链企业却达不到供应链核心企业的合作创新要求[5-10],缺乏基本的合作创新能力。如何有效地利用供应链网络中的各种资源,特别是知识、信息和技术资源,提高企业合作创新能力,打开合作创新与绩效关系的“黑箱”[11],进而通过合作创新来提高企业的创新绩效水平,就成为理论界和实践界共同关注的话题。已有研究表明,在一个供应链网络中能够成功生存并发展的企业不仅是因为自身拥有独特的知识和技能,更关键的是可以有更好的机会向其他供应链企业学习[12-13]。在同一个供应链网络中,知识和技术大多是由个体企业所拥有,在不同企业间传播和利用这些知识和技术并不是容易实现的[14]。参与合作创新项目可以使企业有机会接触到其他合作伙伴拥有的知识和技术,但是只有具备较强合作创新能力的企业才能够通过与其他企业广泛互动,建立良好的供应链网络关系,最终将这些分散在个体企业中的知识和技术应用到新产品创新中[15-16]。

合作创新能力可以增强企业参与合作创新项目的层次和水平[17],进而可能会提高企业的创新绩效。本文认为,企业参与供应链网络中的合作创新项目可以获得学习新知识和技术的机会,但是学习结果(创新绩效)将取决于企业的合作创新能力水平的高低。因此,拥有较高水平的合作创新能力可以把外部新知识和技术更好地利用在新产品研发中,最终对创新绩效产生正向影响[15-16,18-19],合作创新能力对供应链网络企业合作创新行为与创新绩效的关系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已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影响创新绩效的结构性因素,如网络关系、成员的R&D 能力、互补性技术和治理机制等[3],对合作创新行为的剖析,特别是揭示合作创新行为与创新绩效关系的“黑箱”的相关研究还比较匮乏。在本次研究中,我们将分析供应链网络中合作创新行为是否会通过合作创新能力的调节作用进一步影响企业创新绩效,从一定程度上揭示上述“黑箱”运作机理。

2 理论与假设

2.1 合作创新行为与创新绩效

供应链网络中的合作创新行为是指两个或多个供应链企业共同参与新产品或服务的研发过程[2]。根据Chapman 和Corso 的相关研究,企业参与供应链网络合作创新的最初目的是巩固市场地位、降低研发费用和互相学习[20]。合作创新行为是供应链网络企业通过与合作伙伴互动来发现新机会,并利用获得的外部知识进行新产品或服务的创新。企业合作创新的优势是通过合作创新行为可以实现单个企业难以完成的综合性的产品或服务创新项目[2]。根据已有的供应链研究文献,企业可以利用与其他供应链网络企业的合作创新行为来提高创新绩效[17],原因如下。

第一,供应链网络中企业间合作创新行为可以使参与方有机会把接触到的互补性资源转化为创新项目,进而获得商业上的成功。这种互补性的资源既包括实体资源,如先进的生产设备,也包括非实体资源,如信息和技术[2]。能够接触并共享这些资源是供应链网络中企业合作创新成功的前提和基础[21]。互补性资源可以帮助供应链网络企业更好地适应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特别是能够增强其对顾客需求变化的反应能力。企业可以利用互补性资源更快地调整或更新自己的产品或服务[22],而且可以激发企业开发全新的产品或服务品种。这种效果对供应链网络中的核心企业更为明显,核心企业获取战略性互补资源的机会更大。供应链网络中企业间合作创新活动还为参与企业提供了分享这些互补性资源的平台,大大降低了企业获取这些资源的时间和精力。

第二,供应链网络中企业间合作创新行为为企业分享、传播及创造知识和技术提供了便利条件。参与企业合作创新活动不仅可以有更多的机会从合作伙伴那里接触并获得设计和生产过程中急需的新知识和技术,而且这些知识和技术还可以进一步激发自身的创新活动。所以,供应链网络中的企业合作创新平台被认为是知识分享、重组、创造进而实现产品和服务创新的关键机制之一[20]。企业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市场和客户需求的变化,对这些变化的响应速度也会大幅度提高,这最终会给参与企业带来持续性创新并获得长期竞争优势[2]。

第三,供应链网络企业间合作创新平台中的企业往往具有异质性的企业特性,且一般存在较密切的上下游关系。异质性的企业能够提供大量的、多样化的知识、信息和技术,而这正是创新成功所需要的[23],这些多样化的资源对于降低产品或服务创新中的不确定性有较大帮助。异质性的企业能够从不同视角审视创新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大大降低创新活动的失败率。密切的上下游关系不仅可以帮助参与合作研发的企业从整体上把握新产品或服务设计方案,而且还可以从上下游关系中找出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以及可能存在的与顾客需求不匹配的风险[16]。

第四,合作创新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帮助参与企业分担创新的成本和风险,共同分享创新的收益[24]。成功的供应链网络合作创新项目往往要求参与各方按照付出和贡献来共担风险和收益,合作创新的成果会对所有的参与方有益。这种激励机制鼓励参与各方公平分享创新收益,参与方要根据自己的付出和承担的风险获得对等的收益。设计良性的激励机制将帮助合作创新各方积极参与创新活动,最终有助于提高企业的创新绩效。

创新性思想的产生是合作创新行为的核心。知识和信息分散在供应链网络中不同企业的内部,合作创新活动为有效利用分散的知识和信息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激励和支持新产品或服务研发。对于单个企业来说,更多地参与供应链网络中的合作创新活动往往意味着更好的创新绩效[9,25]。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1:供应链网络中企业的合作创新行为对其创新绩效有正向影响,参与合作创新活动多的企业会拥有较高的创新绩效水平。

2.2 合作创新能力与创新绩效

供应链网络中的个体企业从合作创新活动中获取和吸收新知识、新技术并应用于产品或服务创新的能力是不同的。Mishra 和Shah 将这种能力定义为“合作能力”(collaborative competence),企业利用这种能力把外部的供应商和客户紧密地连接在一个共同的创新平台上,通过跨功能组合的方式来实现复杂产品或服务的创新[16]。合作创新能力的概念主要来源于组织战略和供应链管理[16,24,26]两大研究领域。Soosay 等用案例研究的方法阐述了供应链企业通过合作创新能力把合作伙伴整合到共同的创新平台过程中,提高了创新绩效[26]。Swink 也指出企业合作创新能力是创新活动成功的关键因素,这种能力可以把供应链网络中很多资源、设计思想和数据整合在一起从而形成新的创新[27]。在Swink 的研究基础上,Mishra 和Shah 用实证分析的方法进一步说明了利用合作创新能力把多方合作伙伴整合在一起对合作创新过程和绩效的正向影响[16]。尽管上述对合作创新能力的研究已经引起很多学者和企业家的重视,但是关于如何揭示合作创新能力对合作创新活动及创新绩效的影响的研究还相对比较缺乏。

具备较强的合作创新能力能够帮助企业获取更多新知识和技术,并把这些知识和技术应用到创新活动中。供应链网络中的合作创新平台将供应商、客户和其他利益相关者聚合在一起,平台中的每个成员必须要学会理解和赏识对方的观点和看法,并对需要解决的创新问题达成一致的解决方案。参与合作创新的企业还必须要掌握平台中独有的公共语言,理解彼此的差异性和平台整体的相互依赖性。除了这些理解能力之外,企业还必须熟悉合作创新的过程,把自身掌握的知识和技术应用到合作创新项目中,并能够从中获取联合生成的互补性新知识和技术,来解决现实产品和服务中的具体问题[16]。具体而言,合作创新平台中的上游供应商可以通过与下游客户协作,在产品设计阶段就考虑到一线消费者的需求偏好,这对于产品研发成功是非常重要的关键因素之一。同时,中间供应商在产品设计研发时要考虑到上游生产商已具备的生产技术和设备,还要保证通过整合能力把上下游企业相应的技术和设备整合在一起,共同完成复杂的新产品或服务研发,来满足最终顾客的需求。通过整合,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在供应链网络内的重复性投资,提高研发的效率,缩短新产品和服务的上市时间,减少新产品和服务研发的缺陷,最终提升新产品研发的效率。所以,在供应链网络中,如果企业以较高的合作创新参与度为基础,加上拥有较强的合作创新能力,将会有利于提高创新绩效。因此,我们提出如下假设。

H2:企业的合作创新能力对其创新绩效有正向影响,合作创新能力强的企业拥有较高的创新绩效水平。

2.3 合作创新能力的调节作用

合作创新能力还起到调节合作创新行为与创新绩效关系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尽管参与供应链网络中的合作创新活动有机会接触到合作伙伴的新知识和技术,但是如果要把这些知识和技术转变为新产品和服务,则需要有较强的合作创新能力作为支撑。缺乏合作创新能力,企业就无法吸收和利用这些新知识和技术,也很难整合供应链网络中的各种资源,最终可能导致合作创新效率不高甚至失败。企业经常参加供应链网络中的合作创新项目,并通过较强的合作创新能力来有效传递和分享新知识和技术,是提高合作创新成功率和创新绩效水平的关键[15]。企业参加的合作创新项目越多,接触到的知识和技术资源的范围就会更广阔,也需要有更强的合作创新能力来更好地利用这些资源,以取得更高的创新绩效。

第二,具备较强的合作创新能力的企业可以获得更高的、单个企业无法实现的合作创新收益。有效地共享各自的最佳创新经验,不但可以节省研发成本,还可以对合作伙伴多样化的创新思维进行交叉融合[2],通过共同的合作创新行为实现灵活多变的新产品和服务研发策略。上述收益在短期内不一定会很明显地显示出来,但是长期的潜在收益是非常可观的[26],其最终会帮助参与供应链网络合作创新的企业进一步提高创新绩效。

第三,具备较强的合作创新能力的企业对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更敏感,动态适应能力更强。这种更强的环境动态适应能力是合作创新能力的主要表现之一,可以使得企业在参与供应链网络合作创新活动中更快地利用其他合作伙伴分享的信息和知识,迅速将其转化为独具特色的新产品或服务[15]。较强的合作创新能力还可以帮助企业快速整合供应链网络中的互补性相关知识来实现创新绩效水平的提升。Tzabbar 等曾指出这种整合性创新知识对创新绩效提升的作用效果要远远大于多个企业知识简单加总后的效果(1+1>2)[28]。整合性的合作创新过程使得供应链网络中的信息和知识的利用效率大大提高。

综上所述,供应链网络中具备较强合作创新能力的企业能够为客户提供更快的、高附加值的产品和服务。通过参加合作创新活动,具有较强合作创新能力的企业对客户需求反应更灵敏,能够提供更高质量的新产品和服务,从而赢得客户忠诚,提高市场份额,获得更高的收益,最终会实现更高的创新绩效。因此,我们提出如下假设。

H3:企业的合作创新能力更强,企业的合作创新行为对其创新绩效的正向影响更显著。

图1是本文的概念模型图,显示了合作创新行为、合作创新能力和一些控制变量对创新绩效的影响。

图1 本文的概念模型

3 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利用问卷调查获得的数据并采用多元调节回归分析的方法来检验概念模型和相关假设。本文使用SPSS 22.0 软件进行所有描述性分析和回归分析。本文研究的自变量是合作创新行为,调节变量是合作创新能力,用假定的回归方程检验它们与因变量创新绩效的关系。在进行回归分析之前,我们用方差分析(analysis of variance,ANOVA)的平均数检验方法检验控制变量的影响程度,来判断是否把它们放入回归方程中。

3.1 样本与数据收集

本文研究所用数据主要来源于山东省供应链网络企业,这些企业主要是信息类高新技术产业。数据的收集时间为2014年12月到2015年2月,采用了标准问卷的模式收集相关数据。为了区分样本企业是否符合本次研究的初衷,在问卷中设计了相关的问题,通过询问被调查者所在的企业是否组织或参与了上下游企业间的合作创新项目来判断是否把该问卷放入后续的分析中。本次研究共发放问卷372 份,收回问卷210 份,总回收率为56.5%,删除无效问卷52 份,剩余有效问卷158 份,有效回收率为42.5%。在正式的发放问卷前,我们先设计了初始调查问卷,并邀请4 名总经理和3 名研发部经理进行了预调研。根据预调研的反馈,我们进一步结合征询的专家意见,对问卷进行了进一步的修改,形成了正式发放的问卷。我们的调查对象主要是总经理(约占32%)和研发部经理(约占46%)。之所以选择他们作为调查对象,是因为他们对企业合作创新问题比较熟悉,他们的岗位对我们做合作创新调研有较大帮助。

回收企业样本的主要特征如下。

1)产业分布

主要集中在信息产业,其中计算机产业占15.6%,通信产业占16.7%,软件产业占30.8%,家用电器产业20.1%,其他产业占16.8%。

2)企业年龄

企业总体成立较早,小于等于5年的占7.6%,6~10年的占17.7%,11~15年的占17.1%,16~20年的占21.5%,21~25年的占17.1%,26~30年的占7.6%,30年以上的占11.4%。

3)企业规模

企业规模以中等规模为主,员工人数小于等于100 人的占17.7%,101~1 000 人的占43.7%,1 001~10 000 人的占27.2%,大于10 000 人的占11.4%。

4)股权性质

企业股权性质以民营企业为主,民营企业占63.3%,国有企业占12.7%,合资和外资企业占20.3%,其他企业占3.7%。

5)企业销售额

企业销售额分布比较均衡,低于1 000 万元的企业占26.6%,1 000 万~5 000 万元的占27.8%,5 000 万~1 亿元的占12.6%,1 亿~3 亿元的占8.9%,3 亿~5 亿元的占5.7%,5 亿~10亿元的占3.8%,10 亿元以上的占14.6%。

6)企业资产总额

企业资产总额分布也比较均衡,低于4 000 万元的占26.6%,4 000 万~1 亿元的占26.6%,1 亿~4 亿元的占16.5%,4 亿元以上的占30.4%。

采用方差分析的平均数检验方法进行验证。分别将上述6 个控制变量作为自变量,将各研究变量作为因变量,进行方差分析的平均数检验,判断其影响的显著性。若这些控制变量影响显著,则本文将它们纳入后续的相关统计分析中。

3.2 变量测量

1)企业创新绩效

本文没有采用专利等传统的统计数据来测量创新绩效,因为申请专利的要求比较高,且不能全面反映企业的创新绩效水平。我们采用主观的Likert 7 级量表测量供应链网络企业的创新绩效,询问测试者关于创新绩效的常见的术语,如新产品和服务的数量、利润和上市速度、企业技术创新的竞争力、对客户需求的反应速度等,所有这些术语是与在同一行业中的规模相当的竞争者对比后作答得出的。在没有准确的专利等数据的情况下,我们分析认为这种相对测量的方法是可以被接受的,这种测量方法已经被广泛地应用在产品研发等相关研究中。

2)合作创新行为

在问卷的题项中,询问被调查者的企业在近几年有没有参与供应链网络中的合作创新活动,有没有与供应商或客户共同完成一些合作创新项目。本文也采用Likert 7 级量表,使用6个题项进行测量(1=完全不同意,7=完全同意),测量企业参与供应链网络合作创新活动的程度和频率。我们的题项参考了以前关于合作创新的相关研究[16,24,25],如第2 题(在供应链网络中我们经常向其他合作伙伴提供技术支持)、第4 题(新产品研发团队经常与客户和供应商进行互动合作)等。所有的题项被用来测量在企业与供应商、客户和其他研发合作伙伴的合作创新活动过程中企业的参与程度和频率。

3)合作创新能力

测量合作创新能力变量的基础观点是在供应链网络中具备较高的合作创新能力水平的企业,其合作创新行为获得的回报可以超越多个企业独立创新行为简单加总带来的回报[16]。本文主要利用以下两个题项来测量企业的合作创新能力:一是企业及时获取并利用供应链网络中知识和技术的能力;二是发现关键合作创新伙伴并与他们分工协作完成合作创新项目的能力。

4)控制变量

控制变量可能对被解释变量(即企业的创新绩效)产生影响,这些控制变量包括企业规模、行业属性、企业成立年数和企业年销售额等。企业规模是影响供应链网络中企业合作创新行为的影响因素之一,企业规模越大,企业在产品或服务创新领域的规模效应和声誉优势就越明显,越有利于吸引合作创新伙伴,从而可能影响创新绩效。行业属性的差异对企业创新绩效也会产生影响,不同产业属性其创新过程和行为有一定的差异,这些差异也可能会影响到企业的创新绩效。另外,企业年龄的增加使得企业可以逐步积累其知识和能力,进而也可能影响企业的合作创新能力和企业创新绩效。

4 实证分析

在进行回归分析之前,本文通过测度每一个变量的相关问题的Cronbach’sα系数,对以问卷调查方式获取的样本数据进行了信度检验。如表1所示,各变量的Cronbach’sα系数值均大于0.8,表明本文研究的样本数据具有较高的信度。另外,采用方差分析的平均数检验方法验证控制变量的影响,企业年龄和股权性质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因样本企业的不同而不同,其差异达到了显著性水平。我们把这两组控制变量(转变为哑变量)纳入后续的相关统计分析中。

表1 变量的均值、标准值、Cronbach’s α 系数

表2列示了各变量间的相关系数,结果显示各变量间的相关系数是显著的。

表2 变量的相关系数矩阵

续表

为了解释加入控制变量后的因变量和调节变量对自变量的影响,我们使用了多元调节回归分析(moderated multiple regression,MMR)的方法。该方法共分以下四个步骤,具体分析数据见表3。

表3 调节回归模型(N=158)

第一步,在回归方程中加入控制变量(哑变量、企业年龄和股权性质)来分析它们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模型1),从结果中可以看出只有企业年龄1 达到了显著性水平(p<0.1)。

第二步,把自变量企业合作创新行为加入回归方程中(模型2),结果显示合作创新行为对创新绩效的回归系数是正的,且达到了显著性水平(p<0.01),这预示着企业的合作创新行为越多,企业创新绩效越高,H1 得到验证。

第三步,把调节变量企业合作创新能力加入回归方程中(模型3),结果显示合作创新能力对创新绩效的回归系数是正的,且达到了显著性水平(p<0.01),这预示着企业的合作创新能力越强,企业创新绩效越高,H2 得到验证。模型3 的结果还显示,当把回归方程中加入调节变量后,企业合作创新行为对创新绩效的回归系数还是正的,也达到了显著性水平(p<0.05),但是回归系数的值有所降低。

第四步,把合作创新行为与合作创新能力的乘积放入回归方程中(模型4),结果显示二者乘积的回归系数是正的,且达到了显著性水平(p<0.1),预示着合作创新行为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效果受到合作创新能力高低的影响,H3 得到验证。从结果还可以看出,模型4 中的合作创新行为对创新绩效的回归系数比模型3 中的回归系数略有上升。

5 结论与启示

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揭示供应链网络中合作创新行为与合作创新能力对企业合作创新绩效的影响。从理论上说,本文克服了合作创新领域研究的一些弱点。以前的相关研究主要是从某个单一角度或局部特征分析影响创新绩效的相关因素。这些研究没有完全捕捉到现实供应链网络中企业合作创新过程中的一些关键因素,并且从一定程度上忽视了这些关键因素之间的相互依赖性。为了更准确地揭示这种相互依赖性,本文把合作创新能力定义为企业合作创新行为影响创新绩效的调节变量。相关实证研究结果提供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和实践启示。

本文试图发现供应链网络中企业合作创新行为与创新绩效水平之间的关系。实证分析的结果证实了前述的假设。如果企业拥有较多的合作创新行为,将带来更高的创新绩效水平,并且通过创新产品和服务能够实现利润的增长。这个结果证实了企业合作创新行为与创新绩效之间的正向关系,供应链网络中的企业参与更多合作创新项目,将会与合作伙伴一起使创新活动更加有效,可以综合性利用接触到的互补性资源,获得新知识,分散创新成本和风险,获得创新收益。

企业的合作创新能力决定了企业能否与供应链合作伙伴一起高效地完成较高层次的合作创新项目。投资于合作创新能力不仅可以帮助企业有效地利用外部资源和知识,还可以与其他合作伙伴一起实现合作创新效率和效果的提升。本文研究证实了供应链网络中企业合作创新能力与创新绩效的正向关系,实证结果揭示了企业拥有较高的合作创新能力将有更大的机会,与合作伙伴共同利用供应链网络中的新知识来实现更好的创新绩效。所以,企业在合作创新中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在动态和不确定性的外部环境中尽快提高自身的合作创新能力。

本文更重要的发现是企业合作创新行为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程度部分取决于企业合作创新能力的高低。企业合作创新行为与合作创新能力对创新绩效的交互作用是比较明显的。从表3可以看出,加入交互作用后的合作创新行为的回归系数有一定程度的上升。这个发现比以前的研究更进了一步,很多以前的相关研究只是单独探讨合作创新行为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没有仔细分析企业是否有能力以更高效的方式进行合作创新活动。企业在供应链网络中多参与合作创新活动能够接触到新的知识和技术,但是能否与合作伙伴一起把这些新知识和技术吸收利用并应用到新产品和服务中,关键还是看其合作创新能力的高低。因此,企业越能够接触到新知识和技术,越需要具有更高水平的合作创新能力来吸收和利用这些新知识和技术。

关于企业合作创新行为、合作创新能力与创新绩效关系的研究对管理实践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首先,研究发现在动态性和不确定性逐渐增加的外部环境中,企业必须更多地参与供应链网络中的合作创新项目,才能更迅速有效地研发出相对复杂的新产品和服务。经常性地参与合作创新项目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创新绩效,因为与互补性的供应链合作伙伴协同创新,更易于实现更高的创新产出。其次,本文的研究结果建议,当企业参与合作创新活动时,必须注重自身的合作创新能力建设。扩展了企业能力理论主要局限于内部的观点,企业获得超额收益和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不仅仅根植于企业内部的能力,同时外部合作创新能力也逐步走向企业能力建设的前台。管理者应组织企业相关人员持续参与合作创新活动,与多样化的供应链合作伙伴共同合作,把自身能力和资源与合作伙伴的相关能力和资源进行深度融合并形成合力,实现创新绩效水平的提高。进一步地说,合作创新能力的高低将会影响合作创新行为的效果,企业必须始终保持一定的合作创新能力,这是实现合作创新绩效水平提高的基础。

6 研究局限和未来研究方向

由于本文研究的有效样本数量只有158 份,需要收集更多的数据来进一步提高分析的有效性,特别需要进一步探讨高层管理者、研发部经理与实际参与合作创新的技术人员在回答问卷时是否存在偏差。另外,数据的收集分布在不同的供应链网络中,可能由于不同供应链网络存在差异而使研究结果存在一定的误差[2],下一步研究可以考虑结合案例分析的研究方法,从一个供应链网络中收集数据,对网络中的不同角色进行对比分析。

未来对供应链网络企业合作创新的研究将更适宜采取多种研究方法展开,对不同方法研究结论进行联合分析。例如,对合作创新行为的进一步分析,就可以采用多案例的研究方法,这更有利于揭示合作创新过程中影响创新绩效的关键因素。

猜你喜欢
供应链创新能力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为什么美中供应链脱钩雷声大雨点小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益邦供应链酣战“双11”